雷秀麗
摘 要:小學語文知識廣泛,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語文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對提高教師教學質(zhì)量非常重要。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鼓勵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資料,這樣既能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起到雙向促進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小學 語文教材 高年級 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130-02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局限性,課外閱讀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非常重要,能夠使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更廣闊,對作文寫作也有很大幫助。小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能夠增長見識,了解社會的發(fā)展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需要,正確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1 當下我國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的背景和現(xiàn)狀分析
語文不是一門技術(shù)類型的學科,語文學習也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而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平時學習的日積月累,還要求學生能夠?qū)⑺鶎W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積累和運用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語文能力。語文涉及的內(nèi)容也比較多,單純依靠課本知識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們?nèi)找嬖鲩L的求知欲,學生不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知識面和視野就會受到限制,語文素養(yǎng)也就很難提升??v觀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隨著信息化發(fā)展的到來,各種信息傳媒出現(xiàn)在學生的視野中,并且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的課余時間大部分用來看電視、看動畫片以及各種信息媒體,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時間就被剝奪了。一來是沒有時間,二來信息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學生根本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有些同學雖然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但是因為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以致學生的大部分閱讀都是盲目的,沒有效果的。如今我國市面上的書各種類型的都有,而且內(nèi)容也非常廣泛,好的壞的都有,小學生如果沒有人給予正確的指導,盲目選擇閱讀書籍,不但不能起到閱讀的目的,還會影響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小學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非常濃烈,迫切想要開闊自己的視野,所以對于教育者來說,如何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課外閱讀具有重要意義。
2 學習語文課文前,橫向拓展閱讀范圍
2.1 教會學生如何開展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致
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要根據(jù)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和自身需求來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泛讀是常見的閱讀方法,是對閱讀材料進行大致地瀏覽,這種閱讀方法適用于報紙、雜志等內(nèi)容,主要是了解其中的大致意思,能夠捕捉到重點知識、主要思想內(nèi)容以及有價值的信息即可;速讀法也是學生常用的閱讀方法。這種閱讀方法要求學生要帶著問題去閱讀,也就是說采用這種閱讀方法的目的性非常強,對課外材料進行快速閱讀,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第三種閱讀方法是精讀。精讀不一定要對整篇文章通篇讀下來,可以選擇和語文知識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進行精讀,也可以選擇與自己愛好、脾性相同的內(nèi)容。精讀主要是對文章的優(yōu)美語句、好的修辭手法、深層次的含義以及布局進行細細的品味。
再好的記性,長時間也會有忘記和疏忽的時候,所以閱讀要做好筆記,正確運用做筆記的方法,有助于課外知識的積累。很多課外閱讀材料能夠使學生的情緒發(fā)生波動,隨感式筆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抒發(fā)情感。在閱讀材料的重點地方和使讀者發(fā)生情感變化的地方用特殊記號勾畫出來,然后在材料的空白處寫明自己的感觸;摘錄式筆記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文采,主要是摘錄閱讀材料中的名言警句、好詞好句以及經(jīng)典段落,還要進行分類整理,方便在寫作時運用;創(chuàng)作性筆記也是常見的做筆記方法,讀后感就是創(chuàng)作性筆記的一種,此外還包括對文章進行改寫、續(xù)寫等。
2.2 圍繞單元主題,共同探討閱讀的內(nèi)容
我國施行新課改政策后,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了相應的改變,課文與課文之間不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以一個主題為單元聯(lián)系起來的。根據(jù)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主題選擇好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的閱讀有一定目的性,能夠和所學課文緊密相連,帶著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去進行高效課外閱讀,對本學期語文知識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從新學期的開始就進行有目的的課外閱讀,能夠加深對每個單元主題的理解。
2.3 要有重點性的進行閱讀,分步完成閱讀任務
因為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有主題思想,所以在課前要分階段、有重點性地進行閱讀,不要在每個章節(jié)都用相同的時間和精力,要分清主要和次要,如此才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已經(jīng)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主題制定了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和任務,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學進度,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學習“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閱讀有關(guān)“長城”和“兵馬俑”的課外資料。有效結(jié)合課本知識和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課本知識。
3 學習語文課文后,縱向延伸閱讀內(nèi)容
3.1 圍繞文章的作者,展開更深層次的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短小精悍,一篇文章學習后,有時學生還沉浸在文章的感情中,意猶未盡,但是此篇文章的學習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對于剛剛接觸到優(yōu)秀作品,還沒有充分領(lǐng)悟作品的精髓,沒有對文章進一步鞏固的學生來說,是非??上У?。這時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從文章作者出發(fā),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充分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并且仔細推敲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用語習慣等,在課后搜集作者的代表作品和與所學課文相近思想的文章,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外閱讀中,這是對知識的的進一步鞏固。開展這樣的開外閱讀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領(lǐng)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很好地補充了課文知識,讓學生對課文有更系統(tǒng)的理解。
3.2 以語文教材為出發(fā)點,拓展課外閱讀,學會融會貫通
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不斷延伸,多研讀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文學作品,才能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在我國豐富的文學作品中,小學語文課本只是節(jié)選其中一個小小的例子,學生只學習這一小部分是遠遠不夠的,要在課外進行延伸性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4 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課外閱讀為基礎(chǔ)將語文課文和一些好的文章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生學習的是課本知識,但是在課堂上引入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美文,能夠提高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的閱讀量增加,有助于語文知識的積累。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三亞的落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搜集與本篇文章相關(guān)的美文,例如《海上日出》這篇文章,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可以在對給學生聽,也可以打印出來,讓學生們自己閱讀,學生先閱讀《海上日出》,在去學習《三亞的落日》,如此一來,通過對比日出和日落,學生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好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領(lǐng)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師還要號召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保證學生閱讀內(nèi)容的健康性和有效性。如果家長有時間還應該和學生共同閱讀,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張貼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在班級中創(chuàng)辦一個小小的閱讀角。此外,課外閱讀要保證讀書的來源,課外書籍可以是從圖書館借閱的,也可以是家長收藏的,但是一定要保證書籍內(nèi)容的健康性。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互換課外書籍,輪流閱讀,既是一種借閱的表現(xiàn),也是將好的閱讀材料進行分享的表現(xiàn)。班級中的閱讀角要充分發(fā)揮作用,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好的書籍通過閱讀角推薦給學生。通過種種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書香氛圍。
5 組織開展各種讀書活動,促進學生課外閱讀
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要使課外閱讀充分實現(xiàn)自身價值,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學到更豐富的知識,積累閱讀經(jīng)驗,以課外閱讀幫助課本知識的學習。為了達到課外閱讀活動的真正目的,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例如講故事的形式、推薦自己覺得好的閱讀材料等,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分享大家的閱讀成果,提高閱讀興致,抒發(fā)自己的閱讀情感。對于教師而言,組織學生在閱讀后進行討論和交流,能有效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教師依托小學語文教材,指導高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能讓學生學到更加豐富的知識,更好地體驗文學美,同時對語文學習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林雪趙.基于單元主題的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指導教學分
析[J].教育觀察,2018,7(08):51+68.
[2] 李義梅.探究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有效性的對策[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37.
[3] 李芳芳.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整合[J].
學周刊,2016(09):54.
[4] 何占雄.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