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鴻
摘 要: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散文占很大分量,因中高考均不會考課內(nèi)篇目,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對教材內(nèi)文章關(guān)注度不夠,因此筆者主張以課本為本,充分發(fā)掘課本中范文的資源,通過多讀文本感知內(nèi)容;細研考點,明確教學目標,善于利用課本中范文作為出發(fā)點,指導學生有效進行散文閱讀,從而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研讀文本 三位一體 閱讀實效
一、對初中生而言,筆者認為要最先教會學生最傳統(tǒng)的感知文本方法——讀課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依然是從古至今最簡易有效的讀書方式之一,也是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最習慣的一種讀書方式。即使一個對語文學科最不感興趣學生,讓他去大聲朗讀,他也會很樂意的接受。從目前使用的部編本教材來看,它的創(chuàng)新點是閱讀教學中“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編排體系和教材安排以“內(nèi)容主題”和“語文素養(yǎng)”雙線組織單元結(jié)構(gòu)。這套教材編排的閱讀能力點布局序列很明顯,非常適合以課文為主體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譬如七年級以一般閱讀能力為核心,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瀏覽等閱讀能力。其中在七上第一、二單元重視朗讀,這也是小學和初中學生讀書習慣的一種有效銜接和適應,教材選取《春》《濟南的冬天》到《秋天的懷念》《散步》,這四篇文章從自然美景到人間真情,無論從抒情還是敘事都堪稱經(jīng)典。在第一課時的感知文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我們教師可以通過個人或錄音范讀激發(fā)情感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再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讀課文活動。在朗讀時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和自由空間。讓他們可以全班齊讀、小組讀或個人讀;讓他們既可放開喉嚨大聲朗讀,又可小聲吟詠;讓他們既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片段。在讀的程度上有的內(nèi)容熟讀即可,有的內(nèi)容就要熟讀成誦,如《春》就要求學生全文背誦。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其實不用教師多講什么,真正進入文本世界的學生就能分享到作者歡樂、感受到他的苦悶、領會到對社會、人生、自然的見解。尤其是抒情類散文情感抒發(fā)更強烈,語言更美更富有詩意。因而在教學生學習抒情散文時,與其滔滔不絕講解還不如讓學生自己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品味文字的妙處。
二、細研中考考題,聚焦考點,明確目標,要善于用教材的范文做根本生發(fā)點,提高學生課堂閱讀實效
陳日亮老師說:語文到底教什么,既是教形式的,也是教內(nèi)容的,但歸根結(jié)底是“教形式的”。教學生學會解讀課文,其實是為了學習課文內(nèi)容是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的言語智慧。在散文課堂教學中,首先通過讀課文,學生已明了課文的內(nèi)容和要表達的情感。但語言文字是如何傳情則是解讀的重點。通過研討2017和2018年的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可以看出試卷突出體現(xiàn)了初中與高中的銜接。2017年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中考的命題有較大影響,語文試卷試題中不是單純考知識,更注重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且閱讀量大,對考生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我們要細細研究應考導向,具體到課堂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從省考現(xiàn)代文散文閱讀2017年的《一棵小白楊》到2018年的《好沉的一抔土》,考查方向即從布局謀篇到語句含意再到語言的修辭手法及文章的表達技巧。雖然“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是最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所遵循的最高準則。”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對學生閱讀思路的引導是絕對必要的,這也是我們教師課堂的主要任務。
放眼中考試題,現(xiàn)代文閱讀中最青睞的是散文和小說,比較常見的主題有自然感悟、尊重生命、民俗風情、至愛親情、人性美丑及個人情懷等??疾榈目键c歸納起來也主要是對作品主題的把握、對作品形象的分析、對寫作手法的了解及對語言特色的休會。在課堂教學中應針對考點,明確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對以上四點考點訓練也不用每篇都面面俱到,可以根據(jù)散文的不同類別,突出課文最精彩的地方進行訓練。對寫景狀物類的散文重在把握情感和品味語言,比如在學習《春》《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等文章時,就引導學生把握作者是通過什么景物抒發(fā)情感的、從什么角度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進行描繪景物的等等。
如果依據(jù)“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體系展開教學,對課文的教讀課文引領到位,自讀課文進行感悟訓練。這樣學生有章可循,閱讀的興趣自然會有所提升的。我們在授課時對于散文的知識點應明確講解。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文前的[預習]和[思考探究]及[積累拓展],這些問題如果學生真正弄明白了,其實文章就理解得非常不錯了。七年級上下冊教讀課文中,文前的[預習]、文后的[思考探究]及[積累拓展]設置問題基本涵蓋了散文閱讀的所有知識點。比如:從分析布局謀篇到品味語句;從鑒賞人物形象品味語言再到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這些問題其實就是閱讀時的靶子,在課堂閱讀課文時指導學生瞄準目標,有的放矢,就能達到最佳效果。每單元兩篇教讀課文,因文章內(nèi)容不同,賞析角度自然也有區(qū)別,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單元梳理或者類文梳理,比如寫景類、抒情類、寫人敘事類和哲理類,這樣依不同體例分別對知識點進行傳授,對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進行指導并用自讀課文進行訓練。通過多次針對性練習,學生就能掌握了相關(guān)知識點和答題技巧,這樣遇到問題就不會信馬由韁,不著邊際了。
總的說來,筆者認為以本為本,有效利用課本資源,聚焦考點,有的放矢,非常有助于提高散文課堂閱讀的實效。學無定法,教也無定法,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努力去選擇最適當?shù)姆椒ㄈァ皞鞯朗跇I(yè)”。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者也要創(chuàng)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chuàng)造理論和創(chuàng)造技術(shù)?;钊怂茉旌痛罄硎乃芟裼幸稽c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用得對,則一筆下去,畫龍點睛?!毕M谝院蟮慕虒W實踐中,以教材為藍本,更認真研究教材教法,授生以“漁”,切實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教法探索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