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的藥物治療與康復護理方法, 并觀察療效。方法 7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 按照治療與護理方案不同分為Ⅰ組(30例)與Ⅱ組(40例)。Ⅰ組給予常規(guī)降血脂、抗感染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 Ⅱ組在Ⅰ組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與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及干預前后的血脂水平。結(jié)果 Ⅱ組總有效率95.0%(38/40)高于Ⅰ組的73.3%(22/3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膽固醇(LDL-C)、高密度膽固醇(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 兩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 HDL-C水平較干預前升高,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Ⅱ組TG、TC、LDL-C、HDL-C水平分別為(2.8±1.2)、(4.7±1.3)、(2.6±0.5)、(1.9±0.4)mmol/L, 均優(yōu)于Ⅰ組的(4.2±1.5)、(5.8±1.6)、(2.8±0.1)、(1.7±0.2)mmol/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老年腦梗死患者在接受他汀類藥物對癥治療基礎上, 予以康復護理干預, 能優(yōu)化療效, 改善預后與生存質(zhì)量,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腦梗死;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康復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9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rug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observe its efficacy. Methods? ?A total of 7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Ⅰ group (30 cases) and Ⅱ group (40 cases) by different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gimens. Ⅰ group received aspirin therapy and routine nursing, and Ⅱ group received rosuvastatin calcium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blood lipid level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5.0%(38/40) in Ⅱ group was higher than 73.3%(22/30) in Ⅰ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acylglycerol (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nd high density cholesterol (HDL-C)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TC, TG and LDL-C in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HDL-C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TG, TC, LDL-C and HDL-C were (2.8±1.2), (4.7±1.3), (2.6±0.5) and (1.9±0.4) mmol/L respectively in Ⅱ group, which was better than (4.2±1.5), (5.8±1.6), (2.8±0.1), (1.7±0.2) mmol/L in Ⅰ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On the ba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stain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ion can optimize the curative effect,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Drug therapy; Statin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 主要是由于腦組織局部血液供應障礙所引起的一種腦部病理性改變。老年人是本病的好發(fā)群體, 伴隨老齡化社會進程的推進, 腦梗死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颊咴诎l(fā)生腦梗死后, 很容易對其神經(jīng)功能造成損傷, 伴有不同的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 降低身心健康水平與生活質(zhì)量。他汀類藥物是當下臨床用于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 其有調(diào)節(jié)血脂水平、強化斑塊穩(wěn)定性、減輕炎性反應等多種作用[1]。本科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老年腦梗死并聯(lián)合康復護理, 效果較為理想,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 按照治療與護理方案不同分為Ⅰ組(30例)與Ⅱ組(40例)。Ⅰ組男17例, 女13例;年齡61~79歲, 平均年齡(67.4±3.9)歲;病程3~18 d, 平均病程(8.4±3.3)d。Ⅱ組男21例, 女19例;年齡60~81歲, 平均年齡(68.5±4.2)歲;病程3~20 d, 平均病程(8.5±3.9)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3], 經(jīng)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符合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③患者具備正常的溝通能力, 對本次研究目的、內(nèi)容等知情并自愿參與。
1. 2. 2 排除標準 ①重要臟器器質(zhì)性病變者;②合并精神病家族史, 無法定期復查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者;④全身嚴重過敏反應者。
1. 3 方法
1. 3. 1 Ⅰ組 給予常規(guī)降血脂、抗感染治療, 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次, 1次/d, 晚間睡前服用。推行常規(guī)護理方案, 內(nèi)容包括定時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常規(guī)健康教育等。
1. 3. 2 Ⅱ組 在Ⅰ組基礎上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鈣治療, 10 mg/次,?1次/d, 晚間口服。并推行康復護理方案, 具體措施如下。
1. 3. 2. 1 心理護理? 多數(shù)老年患者在確診后, 承受較大的心理與精神壓力, 過度擔心疾病治療結(jié)局, 外加老年患者經(jīng)濟收入來源少, 在病癥的折磨下很可能出現(xiàn)焦躁、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 造成患者血壓上升, 促進病情惡化。故而, 護士應重視改善腦梗死患者心理狀態(tài), 熱情接待、主動交流, 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提問;結(jié)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等講述疾病相關知識(發(fā)病機制、誘發(fā)因素、治療方法、預后及注意事項等), 適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可通過講述本病治療相對成功的案例, 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發(fā)揮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作用, 引導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關心與理解, 協(xié)助患者進一步堅定征服疾病的信念, 提升對各項醫(yī)療活動的配合度。
1. 3. 2. 2 運動護理 ①被動式康復訓練。每隔1~2 h對患者翻身1次, 翻身過程中不要拖拉患者, 以防對其皮膚造成損傷;重視良肢位的擺放, 同時進行肌肉按摩、肢體被動活動。②主動運動。當判斷患者有自主翻身的能力時, 應減少幫助, 且在進行患肢主動屈伸運動過程中, 起始的活動范圍為15~30°, 循序漸進, 不斷增加。③站立康復訓練。開始時可以引導患者手抓住床邊緣維持重心前后移動練習, 護士可協(xié)助患者進行站立練習, 向前方伸展上肢, 軀干由前傾角逐漸過渡至后仰角, 練習數(shù)次后, 引導患者緩慢嘗試獨立站立。站立后, 引導患者緩慢順沿床邊移動腳步, 先邁出健側(cè)肢體, 后邁出患側(cè)肢體;護士可協(xié)助患者練習走門檻、上下樓梯等。在運動護理過程中, 應加強運動時間、強度的控制, 不能讓患者負重。
1. 3. 2. 3 飲食護理 控制脂肪攝入量與總熱量, 適當增加優(yōu)質(zhì)蛋白、減少糖類食物的攝入量, 食鹽攝入量<3 g/d;飲食以易消化食物為主;引導患者多飲水(>2000 ml/d), 稀釋血液、降低血栓的形成率。
1. 3. 2. 4 功能恢復護理 ①語言障礙:發(fā)音不準是老年腦梗死患者最常見的語言障礙。針對輕度障礙者, 護士應積極與其交流, 語言訓練內(nèi)容優(yōu)先選擇日常用語, 最好選擇患者感興趣、與職業(yè)或愛好相關的內(nèi)容;針對中度語言障礙者, 訓練內(nèi)容課選擇復述短文、描述動作等;針對重度語言障礙者, 訓練內(nèi)容以附屬單音節(jié)、單詞及問候語等為主。1~2次/d,?約30 min/次。②口眼歪斜:患者臨床表現(xiàn)以病側(cè)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無法皺額及閉眼等為主, 護士應給予患者理解與關心, 在精神上給予其支持與慰藉, 同時引導患者經(jīng)常性的做閉眼、努嘴等動作, 并按摩臉部肌肉。③吞咽障礙:在患者神志清晰, 存有吞咽反射且可自主咳嗽時, 可進行直接進食訓練, 也可以對頜關節(jié)進行啟閉訓練, 作空咀嚼、空吞咽、鼓腮等動作。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臨床療效 干預后3個月, 根據(jù)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擬定減分率(r)=(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臨床治愈:癥狀體征基本恢復至正常, r降低91~100;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r降低46~90%;有效: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有減輕, r降低18~45%;無效:不符合以上評價標準, 癥狀體征有惡化趨勢[3]。總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2 血脂水平 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干預前后LDL-C、TC、TG、HDL-C水平。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Ⅱ組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無效依次為22、10、6、2例, 總有效率為95.0%(38/40);Ⅰ組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4、5、3、8例, 總有效率為73.3%(22/30)。Ⅱ組總有效率高于Ⅰ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干預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干預前, 兩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 兩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 HDL-C水平較干預前升高,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Ⅱ組TG、TC、LDL-C、HDL-C水平分別為(2.8±1.2)、(4.7±1.3)、(2.6±0.5)、(1.9±0.4)mmol/L, 均優(yōu)于Ⅰ組的(4.2±1.5)、(5.8±1.6)、(2.8±0.1)、(1.7±0.2)mmol/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主要是因為患者腦血流突然中斷造成腦組織局部出現(xiàn)缺血、缺氧或壞死等, 本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與死亡率, 且發(fā)病群體以老年人為主。
近幾年相關研究表明[4, 5], 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是誘發(fā)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而各類細胞因子與炎性反應影響粥樣硬化板塊的穩(wěn)定性, 在腦梗死病情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高血脂還參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尤其是血清LDL-C水平上升是造成腦梗死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阿司匹林是腦梗死患者的常用藥物之一, 其對血小板聚集、炎性反應過程能形成明顯的抑制作用, 有利于強化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 減少或規(guī)避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瑞舒伐他汀鈣片為一類具有競爭性及選擇性的抑制劑, 其能對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活性形成明顯的抑制作用, 阻斷轉(zhuǎn)化甲羥戊酸的過程, 進而實現(xiàn)降低膽固醇及血漿脂蛋白水平的目標。
腦梗死誘發(fā)的障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功能性障礙, 以語言、感覺、吞咽及運動等為主;二是繼發(fā)性障礙, 以肌肉攣縮、關節(jié)變形、足下垂等為主。老年腦梗死患者的功能障礙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直接影響[6]。為減輕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優(yōu)化生活質(zhì)量及改善預后, 幫助患者建立正常運動模式, 而單純藥物治療通常難以達成以上目標, 故而, 本次研究中, 針對Ⅱ組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 聯(lián)合了康復護理干預, 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 積極糾正他們不良情緒狀態(tài), 提升參與醫(yī)療活動的積極性, 這符合“生物—心理—社會”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趨向;加強運動護理, 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升生活質(zhì)量及優(yōu)化預后的直接方法;飲食護理對控制血脂水平有促進作用;后遺癥的功能恢復是促進患者病情轉(zhuǎn)歸的關鍵[7, 8]。馬明霞[5]將102例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51例, 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康復護理, 護理后實驗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生活能力評分依次為(21.8±4.4)、(47.5±8.4)分, 與對照組的(24.5±5.6)、(32.6±7.1)分相比,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康復護理能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與生活能力形成更明顯的影響。
綜上所述, 老年腦梗死患者在接受他汀類藥物對癥治療基礎上, 予以康復護理干預, 能優(yōu)化療效, 改善預后與生存質(zhì)量, 且調(diào)脂效果更為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薛雁鴻, 杜學軍. 他汀類藥物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26):5-6.
[2] 汪漢. 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穩(wěn)定老年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效果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8, 2(19):253-254.
[3] 莫鳳玲. 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性急性腦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對比研究.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8, 25(5):647-648.
[4] 杜敏珍, 杜繼慧.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老年腦梗死急性期的臨床分析.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9):14-15.
[5] 馬明霞.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病人腦梗死神經(jīng)功能缺損與生活能力的影響.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12):109.
[6] 趙秋紅. 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 2017, 23(13):101-102.
[7] 董茂渝, 符曉艷.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7, 33(2):191-193.
[8] 趙藝. 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5(3):182-183.
[收稿日期: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