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
【摘 要】高中地理具有知識量龐大、知識點零落、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度低的特點。以上三個特點是制約高中地理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進步將產生決定性作用,本文將對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展開一系列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11
在高中階段的九大學科中,文理分科之后就會有不同的教學側重。其中,地理是偏向于理科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最難的學科。加強學生對地理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我們地理教師著重研究的問題,本文將對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內容的措施展開分析。
一、明確課堂教學重點
地理在學生的眼中,一直都是一門邏輯要求高、知識點零落、知識量龐大的學科。學生想要完全掌握地理的知識點,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高考對學生的地理知識卻有很嚴格的要求。在高中三年的地理教學中,學生每一學期都要學習一冊地理書。三年的時間下來,學生需要掌握地理知識就有六本。如此龐大的知識量,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負擔。因此,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在盡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保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想要完成這一項教學任務,教師要在課堂上明確教學重點,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避免學生在課堂上“悶頭蒼蠅亂竄”的情況出現(xiàn)。
六本地理教材,其實是不需要學生對每個知識點都掌握細致的。有些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背誦;但是有些知識點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生的拓展知識,讓學生做到了解即可。我們高中地理教師的職責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在眾多復雜的地理知識點下,為學生挖掘出需要學生掌握的重要知識點,進行重點教學。而對那些僅僅需要學生了解的知識,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一筆帶過,讓有興趣的學生私下了解,作為地理延展知識掌握。這樣就能最大程度上的節(jié)約教學資源,用于更加重要的地理教學知識上,做到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材中的“地理環(huán)境與區(qū)域發(fā)展”相關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這一小節(jié)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明白“地理環(huán)境差異”中的土地條件差異和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這兩個差異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一章節(jié)中,“地理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進行點撥,讓學生記住需要考試的內容即可。但對這一章節(jié)來說,放眼到整個章節(jié)的構成中來講。將兩個小節(jié)的內容相對比,教師應該著重對第二小節(jié)“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進行重點講解。做到教學內容上的層層遞進,明確每一個層級的重要知識點和了解性知識點。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掌握重點知識,而不是將課堂時間平均分配到每一個知識點上,這樣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重點,也就能做到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強調筆記整理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細小、知識量龐大、知識網(wǎng)錯綜復雜是學生對地理普遍的印象。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尋找一定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強調筆記整理的重要性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措施。教師在進行初期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就要做好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的打算。從學生剛開始接觸地理這門學科開始,帶領學生進行地理知識點的總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完成每一章節(jié)的學習任務之后,對章節(jié)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再讓學生整理到筆記本上,方便記憶和理解。
例如:在有關“中國的自然災害”的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對本章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最終以樹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其中可以將“中國的自然災害”作為主干,進行延展。第一條枝干上寫出自然災害的特點,再在第一條枝干上進行展開,每個細干上寫出一條特點。第二條枝干寫地質災害,在每個小細干上分別寫明種類、原因、影響等,再對每一個小的知識點進行延展分析。將章節(jié)內容中涉及到的知識點以樹的形狀呈現(xiàn)出來。這種形狀方便學生在以后的復習中進行記憶,讓學生在后期的復習中,不至于每一次復習都帶著六本教材。這種筆記的形態(tài)可以將學生的六本知識轉化到了學生筆記本上,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也減少了學生的復習時間,從而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加強考試后總結教育
在高中地理的教育中,我們教師的教學最終還是需要落實到地理考試中。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在極大的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學生最近階段的地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地理考試成績的分析。教師在地理考試后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再結合考試中的錯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找出自己做錯題的原因,分析是因為大意丟的分還是知識點沒有掌控到位。如果學生在考試中因為大意而丟失了分數(shù),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耐心審題,仔細思考的能力。如果學生是因為知識點掌控不到位丟的分,教師應該在評講卷子的時候,分析題目背后所蘊含的知識點,讓學生再一次對知識點進行鞏固。但學生考試的試卷或者做的練習題,以及教師的評講,對學生的記憶來說只是暫時性的,學生在一個學習周期過后可能就會遺忘。
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起學生做錯題集的習慣,讓學生將自己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錯題全都摘抄在錯題集上,在錯題集中寫出解題思路和其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重點鉆研錯題集和筆記本,加上課本的輔助來進行地理的復習。能夠讓學生做到掌握基礎知識點的前提下,做到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做到最大程度的回顧,減少了復習盲點的出現(xiàn)??荚囀且粋€反應的過程,教師在考完之后不僅僅是要自我總結,還要帶領學生進行總結,讓學生對自己的考試結果在卷子的空白處(如:卷子左上角寫名字的地方)做出分析,列示出自己考試心得以及對卷子的總結心得。爭取在對考試結果的分析中讓學生做到有效的規(guī)避問題,減少再次犯錯的可能。這樣也就減少了教師在課堂上重復評講同一類題目的可能,從而實現(xiàn)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提高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多方法。只要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教學重點;做好學生地理筆記的監(jiān)督工作;以及掌控住學生在地理考試之后的總結工作。那么地理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量龐大、知識點零落、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度低的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希望今天分享的教學措施能夠為高中地理教學事業(yè)做出一些貢獻,為實現(xiàn)高中地理教學效率提升的目標起到一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