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瓊 李家家
摘要:【目的】分析土地流轉對家庭農場擴大規(guī)模意愿和經營績效的影響,為促進我國家庭農場科學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對策建議?!痉椒ā客ㄟ^問卷調查和入戶訪談的形式,以湖北省武漢市和安徽省郎溪縣的563戶家庭農場調查材料為依據,分析土地的流轉面積、流轉年限、流轉合同和流轉租金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影響,以及經營規(guī)模對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窘Y果】農場主的意愿經營規(guī)模與實際經營規(guī)模有一定差距,實際經營規(guī)模為21.78 ha,意愿經營規(guī)模為24.57 ha,調查表明60.75%農場主都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土地流轉面積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有顯著影響(P<0.05);對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來說,經營規(guī)模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農場的經營性凈收益,但并未提高單位面積效益。【建議】引導土地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做好對土地流轉的指導和服務,加快構建新型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以促進家庭農場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關鍵詞: 土地流轉;家庭農場;經營意愿;經營績效
中圖分類號: S-05;F3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1191(2018)09-1894-07
0 引言
【研究意義】自2013年以來,連續(xù)多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鼓勵支持各地發(fā)展家庭農場。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提出應注重發(fā)揮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加快實現由農業(yè)大國向農業(yè)強國轉變。市場需要和政策導向促進了全國家庭農場的蓬勃發(fā)展,截至2018年6月,我國家庭農場數量已超過87.7萬戶,是2013年家庭農場數量的12倍。規(guī)?;洜I是家庭農場的一個顯著特征,只有通過土地流轉將分散在農戶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才能實現土地連片經營,因此土地流轉是影響家庭農場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轉對家庭農場發(fā)展的影響,對完善我國土地流轉政策,推動家庭農場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農業(yè)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家庭農場以規(guī)模性生產經營實現較強的盈利性,在我國,現階段家庭農場的規(guī)模性主要依靠土地流轉實現,截至2015年底,全國34.3萬戶家庭農場中70%的土地來自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已經成為制約家庭農場發(fā)展和擴大的重要因素(陳明鶴,2013;陳永富等,2014;伍耀規(guī),2014)。土地流轉對家庭農場的發(fā)展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在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意愿的影響方面,土地流轉成本、土地流轉來源和土地流轉規(guī)范程度等與家庭農場擴大經營意愿有負向關系,而土地流轉期限、土地流轉身份和土地流轉后期整理等因素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意愿有較顯著的正向影響(王敏琴和費燦亞,2016;張媛媛,2017);在對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方面,土地流轉使得土地轉入戶擴大經營規(guī)模,有效增加了轉入戶的勞動力平均收入,土地流轉年限的增加也可以顯著提升家庭農場經營效益(韓嘯等,2015;袁斌等,2016),而地權關系不穩(wěn)定和經營土地碎片化會對家庭農場的運行效率和經營績效產生顯著負面影響(丁建軍和吳學兵,2016;陳軍民,2017)。【本研究切入點】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將土地流轉作為影響家庭農場經營決策行為和經營績效眾多要素中的一個要素來研究,將土地流轉作為一個獨立要素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鮮見報道?!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湖北省武漢市和安徽省郎溪縣的563戶家庭農場調查材料為依據,分析土地流轉面積、流轉年限、流轉合同和流轉租金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影響,以及經營規(guī)模對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為促進我國家庭農場科學、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對策建議。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 1 數據來源與實地調查
武漢市家庭農場和郎溪縣家庭農場兩種模式是我國五大家庭農場發(fā)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資源稟賦狀況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對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不盡相同。在本研究中,武漢市界定家庭農場為土地流轉期限5年以上,經營面積達到一定規(guī)模,農業(yè)年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且家庭成員年均收入達到上年度全市農民人均收入的2倍以上;郎溪縣則分別規(guī)定了種植業(yè)、林業(yè)、水產養(yǎng)殖和家禽類養(yǎng)殖家庭農場的規(guī)模,界定家庭農場為年總純收入5萬元以上,人均純收入1萬元以上。本研究數據來源于2017年7—8月課題組對湖北省武漢市和安徽省郎溪縣家庭農場開展的實地調研,調查采用調查問卷和入戶訪談的形式,旨在了解2016年家庭農場基本情況及其土地流轉與利用、生產性固定資產與投資、勞動雇工、生產經營及融資與保險等情況。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29份,剔除家庭農場主個人信息(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缺失樣本、非家庭農場(自愿參與調查的小農戶和專業(yè)大戶)樣本及經營面積為0(2017年放棄經營)樣本之后,得到有效問卷563份,問卷有效率89.5%。
1. 2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1.0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進行多獨立樣本的Kruskal-Wallis檢驗,分析在土地流轉面積、流轉年限、流轉合同和流轉租金的不同水平下,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分布的差異顯著性。
2 武漢市和郎溪縣家庭農場及其土地流轉調查結果分析
2. 1 武漢市和郎溪縣家庭農場基本情況
2. 1. 1 以種植類農場為主,經營范圍多元化 如表1所示,所調查的家庭農場中239戶為種植類農場,占42.45%,91戶為養(yǎng)殖類農場,占16.16%,213戶為種養(yǎng)結合型農場,占37.83%,20戶為其他類型農場(如農家樂、經濟林木等),占3.55%。實際上許多家庭農場從事糧油種植、經濟作物(茶葉、煙葉等)、家畜養(yǎng)殖、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等一種或多種經營項目,其中332戶(占有效樣本數的58.97%)家庭農場采用多元化經營。
2. 1. 2 經營主體規(guī)模較大 經調查,武漢市和郎溪縣家庭農場種養(yǎng)面積范圍跨度大(0.20~316.67 ha),戶均土地經營面積為21.78 ha,經營總面積達1.23×104 ha,其中,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3.39%。農業(yè)農村部將我國家庭農場的規(guī)模分為5個等級,夏英(2013)在此基礎上進行劃分:0.20~3.33 ha為微型家庭農場,3.33~6.67 ha為小型家庭農場,6.67~33.33 ha為中型家庭農場,33.33~66.67 ha為大型家庭農場,66.67~316.67 ha為超級家庭農場。由表1可知,武漢市和郎溪縣的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普遍較大,經營規(guī)模在6.67 ha以上的家庭農場共454戶,占總數的80.64%。
2. 1. 3 農場主年齡偏大,學歷普遍不高 農場主是家庭農場經營的核心,其知識水平和能力是家庭農場經營效果的主要決定因素。調查結果顯示,農場主的年齡偏大,平均年齡48歲;53.47%的家庭農場主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大專和高職學歷的占11.55%,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只有1.95%,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2. 2 家庭農場土地流轉調查結果分析
2. 2. 1 土地流轉規(guī)?;?本研究所調查的樣本家庭農場流轉土地總面積達3646.68 ha,戶均流轉土地12.45 ha,流轉土地面積占經營總面積的57.88%。由表2可知,耕地、水面和林地的平均流轉面積均大于5 ha,其中耕地和林地的平均流轉面積超過10 ha。
2. 2. 2 流轉年限長期化 土地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上的家庭農場共365戶,占有效樣本數的64.83%,而流轉期限在5年以下的共60戶,占10.66%,說明家庭農場在流入土地時更傾向于長期流轉。耕地平均流轉年限為11.29年,水面為14.09年,林地高達18.07年(表2)。10年以上較穩(wěn)定的土地流入,降低了農場經營不穩(wěn)定的風險。
2. 2. 3 流轉合同正規(guī)化 調查顯示,在219戶流轉耕地的家庭農場中,簽訂書面合同的有203戶,占92.69%;在102戶流轉水面的農場中,簽訂書面合同的有91戶,占89.22%;在47戶流轉林地的農場中,簽訂書面合同的有44戶,占93.62%。以上結果說明,家庭農場的土地流轉行為比較規(guī)范,通過簽訂正規(guī)的書面合同,可減少因口頭約定所產生的后續(xù)矛盾,增強了農場經營的穩(wěn)定性。
2. 2. 4 流轉租金持續(xù)上漲 由表2也可看出,耕地的流轉租金最高,每年達6129.20元/ha,其次為水面,林地最低。土地流轉租金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以耕地為例,2015年的平均租金比2014年增長5.24%,2016年相較2015年增長1.58%,家庭農場的數量不斷增加,而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導致土地租金持續(xù)上漲。
3 土地流轉對武漢市和郎溪縣家庭農場擴大規(guī)模意愿與經營績效的影響
3. 1 土地流轉與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關系
3. 1. 1 土地流轉與家庭農場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交叉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愿意和不愿意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的家庭農場分別為342和221戶,占有效樣本數的60.75%和39.25%,說明家庭農場主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整體上較高,大部分家庭農場愿意流入更多土地。其中,對于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農場,用當前的經營規(guī)模加上愿意流入的土地面積得到農場主意愿經營規(guī)模;對于不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農場,當前的經營規(guī)模即為農場主意愿經營規(guī)模。經計算,樣本平均實際經營規(guī)模為21.78 ha,平均意愿經營規(guī)模為24.57 ha,表明農場主的意愿經營規(guī)模與實際經營規(guī)模有一定差距。表3反映不同土地流轉情況下家庭農場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依此對土地流轉與家庭農場擴大經營意愿進行交叉分析。
(1)從流轉土地面積分析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在單位面積投入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梢垣@得更高的產出,農場主作為理性經濟人,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會選擇合理的生產經營規(guī)模。流轉面積在6.67 ha以下的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最強;隨著土地流轉面積的增加,農場主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逐漸下降。家庭農場的經營規(guī)模并非越大越好,小規(guī)模的家庭農場,其生產更加集約化,隨著農場經營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農場主為保持農場經營績效則不愿意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
(2)從土地流轉年限分析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一般來說,土地流轉年限越長,家庭農場經營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越強;流轉年限越短,農場經營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越弱。土地流轉年限為10年以下的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為35.07%,流轉年限在10年以上的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高達64.93%,隨著土地流轉年限的延長,家庭農場經營穩(wěn)定性增強,在土地流轉期限較長的前提下,家庭農場經營者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增加。
(3)從土地流轉合同分析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選擇口頭約定方式的家庭農場更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簽訂雙方合同和經第三方簽訂正規(guī)合同的家庭農場,不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比例相對較高。其中原因是,當流轉的土地面積較小且其來自于熟人時,會選擇口頭約定的方式;簽訂正式的土地流轉合同則意味著家庭農場的流轉的土地面積較大,流轉的范圍比較廣,流轉的土地可能來自于本村、本鄉(xiāng)、本縣甚至外鄉(xiāng)、外縣,出于謹慎經營的考慮,當簽訂正規(guī)的流轉合同時,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較低。
(4)從流轉土地的租金分析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由表3可知,家庭農場的土地流轉年租金普遍小于1.5萬元/ha,在土地流轉租金較低時,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較高。要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必須流轉一定面積的土地,土地流轉租金是家庭農場的一項重要支出,土地流轉租金越高,家庭農場經營成本越高,因此,隨著土地流轉租金的增加,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逐漸降低。
3. 1. 2 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非參數檢驗
由上述交叉分析結果可知,在不同土地流轉要素的不同水平下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意愿有所不同。為探究土地流轉是否影響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以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為檢驗變量,分別以土地流轉面積、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合同和土地流轉租金為分組變量,分析各分組變量的不同水平下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分布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如存在顯著差異,則說明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發(fā)生了明顯的波動,意味著土地流轉要素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有顯著影響。檢驗結果(表4)表明,土地流轉面積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有顯著影響(P<0.05,下同),土地流轉年限、流轉合同和流轉租金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無顯著影響(P>0.05)。
3. 2 土地流轉與糧食類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關系
土地流轉為家庭農場提供經營需要的土地,使得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關于土地經營規(guī)模與農業(yè)生產效率間的關系,國內外學者尚未達成一致認識,本研究試圖通過實證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由于課題組調查的家庭農場經營范圍較廣,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單位面積的經營績效沒有可比性,比如郎溪縣濤城鎮(zhèn)和睦水稻種植家庭農場,其經營面積60 ha,2016年農場經營性總收益為36.5萬元,單位面積收益0.61萬元/ha,而與其同地區(qū)的郎溪縣濤城鎮(zhèn)明志茶葉種植家庭農場,經營面積僅為20 ha,經營性總收益卻高達92萬元,單位面積收益4.6萬元/ha,兩個農場的經營績效差距懸殊。因此,為分析土地流轉與家庭農場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在樣本家庭農場中選取94家純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具體探討土地流轉對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
家庭農場經營凈收益指家庭農場經營性收入減去經營性支出后的凈值,不包括政府補貼和工資性收入等其他非經營性收入;單位面積效益指每公頃凈收益,用經營性凈收益除以經營面積得到。根據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的經營凈收益情況將94戶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分為盈利或收支基本持平組和虧損組,75戶家庭農場實現了盈利或收支基本持平,19戶家庭農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農業(yè)農村部對糧食類家庭農場規(guī)模的劃分與一般家庭農場有所不同,本研究根據不同經營規(guī)模劃分的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經營性收益情況如表5所示,總體來看,家庭農場的收益比較可觀,平均每戶經營凈收益19.5萬元。隨著土地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家庭農場戶均收益增加,經計算得出本研究中經營規(guī)模與經營性凈收益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684,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擴大土地規(guī)模有利于增加家庭農場的經營收益。經營規(guī)模在13.33 ha以下的家庭農場,盈利的比例較低,虧損的比例較高,其原因可能是經營家庭農場需進行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如土地流轉及對流入的土地進行平整和改良及購買機械設備等,加之農業(yè)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尤其是糧食生產,規(guī)模較小的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收益相對較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難以收回,因此比較容易虧損。
對抽取的94戶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的經營規(guī)模和單位面積效益做散點圖。由圖1可看出,對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來說,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并未明顯提高家庭農場的單位面積效益,單位面積效益最高的家庭農場經營面積為3.33~33.33 ha,最高的單位面積效益為9.09萬元/ha,對應的經營規(guī)模為8.67 ha。大農場的經濟效益可能低于經營得當的中小農場,農場主不能盲目擴大農場的經營規(guī)模,要想通過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來增加農場的凈收益,必須建立在能對單位面積效益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上,否則家庭農場可能虧損。
4 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土地流轉面積小的家庭農場更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土地流轉期限長的家庭農場更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簽訂正式書面合同的家庭農場更愿意擴大經營規(guī)模,而土地流轉租金的增加會降低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積極性。土地流轉面積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有顯著影響,而土地流轉年限、流轉合同和流轉租金對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guī)模意愿的影響不顯著。王敏琴和費燦亞(2016)基于無錫市348戶家庭農場的調查發(fā)現,土地流轉不規(guī)范及流轉成本不合理等問題影響經營者的擴大再生產意愿,隨著土地流轉租期的延長,經營者擴大再生產的意愿越強烈,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因此,激發(fā)農場主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積極性要從完善土地流轉政策出發(fā),引導土地有序向家庭農場流動,規(guī)范土地流轉行為,才能推動家庭農場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有關土地流轉對家庭農場經營績效影響方面的研究,謝云等(2016)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對影響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因素分析發(fā)現,土地流轉面積等要素因子對提升家庭農場年凈收益的作用顯著,流轉土地價格、流轉期限及是否簽訂流轉合同等均影響經營績效;王新志(2018)以584戶種植玉米的家庭農場為例,分析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發(fā)現家庭農場土地經營規(guī)模對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表現出顯著負相關關系。上述研究雖然采取的方法和選取的指標不盡相同,但與本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均說明經營規(guī)模的增加對提高家庭農場的凈收益有顯著作用,農場主在試圖增加經營規(guī)模進而提高經營收益時,必須建立在能對單位面積效益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上。因此,家庭農場不能盲目追求大規(guī)模經營,在適度規(guī)模的土地上,通過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等方式來提高單位面積效益,才能實現經營績效的提升。
5 建議
5. 1 引導土地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
土地確權是土地流轉的基礎,因此,要實現農村土地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1)落實好土地確權頒證工作。2013年1月31日下發(fā)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確界定土地承包權歸屬、土地面積、土地質量等情況”。土地確權明確了土地權利主體,才能讓農民放心將土地流轉出去。(2)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保種類,擴大社保覆蓋面,為農民提供生活保障,解決農民土地流轉的后顧之憂,鼓勵農民支持土地流轉。(3)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監(jiān)管,特別是流轉土地的用途,堅決反對改變土地用途。
5. 2 做好對土地流轉的指導和服務
首先,健全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根據當地土地的供求狀況、土地質量等因素,制訂一套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評估體系,給流轉雙方提供參考價格,同時給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fā)布、政策咨詢等服務。其次,規(guī)范土地流轉行為。對土地流轉主體資格進行審查,記錄流轉雙方信息,并做好備案登記工作;制定統一規(guī)范的土地流轉合同,合同中必須明確土地流轉面積、流轉期限、流轉價格以及違約賠償等,確保交易雙方的權利,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另外,開展糾紛調解仲裁。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農戶在合同期內違約要求漲租金,甚至未到期就收回承包地的現象,影響了家庭農場經營的持續(xù)性,借助信訪、調解、仲裁和訴訟等多種手段,可有效解決土地爭議、化解社會矛盾、維護農村和諧穩(wěn)定。
5. 3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
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全程度、農場主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影響家庭農場經營績效和效率的關鍵因素。構建新型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1)開展技術指導和信息服務,引導家庭農場使用先進的機械設備和生產技術,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家庭農場的發(fā)展提供各類農業(yè)信息。(2)舉辦各類培訓班,結合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yǎng)計劃、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工程、新型職業(yè)農民學歷提升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將家庭農場主率先培養(yǎng)成新型職業(yè)農民。(3)成立各類專業(yè)協會組織,加強農場主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并挑選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家庭農場作為示范典型。如郎溪縣政府成立郎溪縣家庭農場協會,結合“一村一品”發(fā)展計劃,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家庭農場,帶動了全縣家庭農場的發(fā)展。(4)增加對家庭農場的金融扶持,一方面可以加大對家庭農場發(fā)展的財政補貼力度,如增加對家庭農場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購買農業(yè)機械設備等費用的補貼;另一方面,適當提高金融機構貸款額度,增加貸款的擔保方式和抵押品的種類,根據不同類型家庭農場的生產特點和融資需求,提供多樣化融資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陳軍民. 2017. 制度結構與家庭農場的運行效率及效益[J].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6(5): 1-14. [Chen J M. 2017. Running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family fa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16(5): 1-14.]
陳明鶴. 2013. 土地流轉與家庭農場的關系探討——以遼寧為例[J]. 黨政干部學刊,(8): 45-50. [Chen M H. 2013.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irculation and family farms—Taking Liaoning as an example[J]. 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8):45-50.]
陳永富, 曾錚, 王玲娜. 2014. 家庭農場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13個縣、區(qū)家庭農場發(fā)展現狀的調查[J]. 農業(yè)經濟,(1): 3-6. [Chen Y F, Zeng Z, Wang L N. 2014.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amily farms in 13 counties and districts in Zhejiang Province[J]. Agricultural Economy,(1): 3-6.]
丁建軍, 吳學兵. 2016. 家庭農場經營規(guī)模及其效益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荊門市66家種植類示范家庭農場的調查[J]. 農業(yè)經濟,(10): 9-11. [Ding J J, Wu X B. 2016.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farm operation scale and its benefi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66 plantation demonstration family farms in Jingmen City,Hubei Province[J]. Agricultural Economy, (10): 9-11.]
韓嘯, 張安錄, 朱巧嫻, 萬珂. 2015. 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增長、農戶最優(yōu)經營規(guī)模研究——以湖北、江西山地丘陵區(qū)為例[J]. 農業(yè)現代化研究,36(3):368-373. [Han X, Zhang A L, Zhu Q X, Wan K. 2015. Influence of land circulation on farmers income growth and households optimal management scale: An empirical study of Hubei and Jiangxis mountainous and hilly region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36(3): 368-373.]
王敏琴, 費燦亞. 2016. 土地流轉過程中家庭農場持續(xù)經營意愿研究——基于無錫地區(qū)348家家庭農場的調查[J]. 農村經濟,(9): 25-30. [Wang M Q, Fei C Y. 2016. The study of family farm continuous operation in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land circul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348 family farms in Wuxi[J]. Rural Economy, (9): 25-30.]
王新志. 2018. 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以584個玉米類家庭農場為例[J]. 經濟動態(tài)與評論,(1): 25-37. [Wang X Z. 2018.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fficiency of family farms: Taking 584 corn family farms as examples[J]. Review of Economic Trends, (1): 25-37.]
伍耀規(guī). 2014. 廣西家庭農場適度規(guī)模經營研究[J]. 南方農業(yè)學報,45(4):709-714. [Wu Y G. 2014.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family farm in Guangxi[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45(4): 709-714.]
夏英. 2013. 國外“家庭農場”發(fā)展探析[J]. 中國農業(yè)信息, (21): 34-37. [Xia Y. 2013.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family farms”[J]. China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21): 34-37.]
謝云, 姚志, 黎璟萍. 2016. 家庭農場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以湖北為例[J]. 江蘇農業(yè)科學, 44(11): 541-544. [Xie Y, Yao Z, Li J P. 2016. Factors influencing family farm business performance—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44(11): 541-544.]
袁斌, 譚濤, 陳超. 2016. 多元化經營與家庭農場生產績效——基于南京市的實證研究[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15(1): 13-20. [Yuan B, Tan T, Chen C. 2016. Diversification and family farms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 study based on research in Nanjing[J]. 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5(1): 13-20.]
張媛媛. 2017. 糧食主產區(qū)家庭農場主規(guī)模擴張經營意愿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學. [Zhang Y Y. 2017. Research on the size expansion willingness of family farmer in main grain-producing areas[D]. Hefei: Anhui University.]
(責任編輯 鄧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