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荷芳
【摘要】社會的發(fā)展使得對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嚴格,這對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即需要教育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但是目前來說,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開始不再適應這種培養(yǎng)目標的轉變。所以需要對教育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改革,以方便進行人才的培養(yǎng),這也是政府所一直推崇的一個方面。語文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同時還是我國的母語,所以學好語文是非常關鍵的,能夠極大的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利于促進一個人素質全方位的發(fā)展?!傲⒆阏n堂,先學致疑,因學施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實行這種策略能夠在課堂上更大的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語文教學課堂效率的提高。本文,我們來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立足課堂 先學致疑 因學施教 初中語文教學 改革實踐 改革原因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041-01
1.引言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特別是作為我們國家的母語,學好語文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全面素質發(fā)展。所以非常有必要學好語文課堂,特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語文課堂培養(yǎng)所需要掌握的目標更加得多。按照以往的培養(yǎng)模式完全不能夠培養(yǎng)足夠優(yōu)秀的人才。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呢?筆者覺得最大的可能就是對語文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進而發(fā)揮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這不管是對于學生本身而言,還是對于老師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那么該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同時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性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覺得“立足課堂,先學致疑,因學施教”這種方式是非常不錯的,非常值得廣泛推廣。在下面,我們首先對這種模式進行推廣的原因做一定的解釋,接著就如何進行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些都是自己實踐經驗的一個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廣大的教師從業(yè)者。
2.實行教學改革的原因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完全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課程上基本都是老師一個人在進行講解。老師將知識講得很碎,學生完全只需要在課程上進行聽講即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沒有時間進行知識方面的思考,這樣會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同時老師對學生在課堂前的預習也沒有做很大的要求,學生也沒有積極性去進行預習,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覺得,老師反正在課堂上會將知識完全講出來,而且預習的時候就算有什么問題,老師也沒有留時間給他們進行提問。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參與性非常低,進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為了迎合社會的發(fā)展,一定需要將這種教學狀態(tài)進行改變。
針對目前學生這種有缺陷的學習現(xiàn)狀,在教學上提出了 “立足課堂,先學致疑,因學施教”的新型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預習,學生能在課堂上“同步學習”。這種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上有相同的起點,學生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老師也能根據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相應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分層”現(xiàn)象就會大大地減少。全體學生在同一個起點,老師所講內容學生都能理解,課堂氣氛將會越來越活躍。
3.實行“立足課堂,先學致疑,因學施教”理念改革的策略
3.1 給學生一個適應的過程
“立足課堂,先學致疑,因學施教”教學模式是一個迎合時代發(fā)展,相對來說非常嶄新的理念。對于之前習慣性接受填鴨式和被動式教學的學生來說,這種模式需要發(fā)揮學生更多的積極主動學習性,所以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適應。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先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問題,通過提問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在開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適應這種模式,慢慢的養(yǎng)成這種習慣,可以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比如,筆者在進行《傷仲永》這篇文言文的教學時,筆者在課堂上課之前讓學生進行文章的預習,讓學生對文章中很多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標記,在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自主閱讀之后,筆者才開始進行講解,并且在整個講解過程中要學生將之前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在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性也非常高,教學效果大大增加。
3.2 要對教學目標進行一定的改變
在以往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在教案中都會將每節(jié)課的目標定得很準,在課堂上老師完全按照這些教學目標進行授課。這種教學目標非常明確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教學的目的非常明確,學生也可能掌握相對比較豐富的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還是具有一定的缺陷性。這樣長久下去會使得學生對課堂產生一種枯燥感,會覺得整個課堂完全無趣。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定下大的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對于一些小的教學目標應該要做一定的調整,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比如,筆者在進行《醉翁亭記》這門課程的教學時,筆者只是定下了總的教學目標,對于一些細化的東西沒有完全固定,在課堂教學的課堂中對于學生所提出來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答,通過這些解答來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這樣學生不僅僅對自己心中的疑問有了解答,還會非常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3 要加大其他途徑進行知識的學習
語文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對于老師來說還需要大力鼓勵學生課外進行一些文章的閱讀,在這種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知識面進行一個很大的擴展。這種擴展閱讀不僅僅可以通過書籍,還可以通過網絡。
4.結語
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通過進行教學改革來提高其學習的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文章中所講的這些策略是筆者實踐經驗的一種總結,希望能夠給很多人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侯萬剛.“立足課堂,先學致疑,因學施教”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實踐[J].新課程(中學),2017(05).
[2]曾土平.“立足課堂,先學質疑,因學施教”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