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弱勢群體子女是每個學校每個老師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做好弱勢群體子女心理問題是每個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從弱勢群體子女存在的心理問題著手,探索他們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并采取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為培養(yǎng)合格健康的青少年而努力。
關鍵詞:弱勢群體子女;成因分析;矯正方法
一、 弱勢群體子女心理問題成因
(一) 家長對子女期望值低
弱勢群體子女的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一無資金,二無技術,普遍以干苦力活和打零工為生,由于自己對人生沒有一個較好的合理的規(guī)劃,也導致對自己子女要求也不高,在對待教育子女這個問題上也是千差萬別,對于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子女普遍要求不高,即使有的家長想培養(yǎng)子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培養(yǎng)子女但是手中又沒有錢,大多數家長存在“過一天了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tài)。問其對子女上學有什么要求,普遍的回答就是能夠認識兩個字就行,不要像我們做睜眼瞎,到城里能認識幾路公交車、車牌號、能寫下來自己名字就行,讀那么高學歷又有什么用,還不是出來打工,與其讀書浪費錢還不如早點畢業(yè)出來打工賺錢、補貼家用等等錯誤的認識。由于其自身收入不穩(wěn)定,收入低,也影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態(tài)度,有的家長不配合學校、不配合老師對其子女進行教育,在這樣教育背景下也一度影響學校對其子女的教育態(tài)度。
(二) 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我們學校,通過調查了解,弱勢群體子女普遍存在這樣那樣問題,比如有的孩子調皮搗蛋,不求上進;有的劣跡斑斑,油鹽不進;有的小偷小摸,屢教不改;有的品行差,成績也差,究其原因,與家庭生活,家長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另外,家長對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各有不同,往往走向不同的兩個方向,要么對子女不問不管,要么對子女粗暴野蠻,家長的不良表現,造成孩子心理不穩(wěn)定,落差大。表現為成績忽高忽低,搖擺不定,有的上進心不強,成績每況愈下;有的逃避現實,向網絡尋求心理安慰,沉溺于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
(三) 溝通不暢
弱勢群體子女由于自身生存環(huán)境差,家境一般都不如別人,有的家境甚至比別的家庭差別很大,跟同齡的孩子比明顯存在較大差距,以至于他們在學校就把自己自我包裹起來,不愿意與別人交流溝通,不愿意向別人傾訴心里的苦與悶,他們往往都是自我封閉,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害怕別人嘲笑自己,以至于他們心里想什么沒人知道,有的老師找他們交流溝通,往往都是躲閃回避,要么沉默寡言,不說話,反正給人感覺就是不好溝通。這種自我封閉給我們教育帶來很大的障礙,因為不了解其真實的狀況,所以想找到對癥下藥的方法也很難。
二、 弱勢群體子女心理問題教育方法探索
在解決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上,大多數都有共同的感受,必須沉下心來,采取合適的方法,努力做好這一部分學生的心理教育與輔導工作,因為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一) 家庭聯(lián)系
首先學校在開學初就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教育方法,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具體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在初中階段的心理特點。掌握他們這一階段常有哪些表現,家長如何對待這些表現。當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時,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初中階段,孩子身上如果出現各種不好的現象,應該如何處理。比如當孩子平時不怎么愛打扮,突然喜歡打扮了,就說明有問題;當孩子平時不怎么向家長要錢,突然之間喜歡向家長要錢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警惕了。如果孩子平時還好,突然之間沉默寡言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想一想最近孩子有什么不自然的舉動,老師通過多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動向,及時地掌握其變化的心理,及時地對弱勢群體子女進行心理疏導,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徑和渠道。
(二) 及時了解孩子生活,積極開展心理輔導
由于大多數弱勢群體子女家庭環(huán)境不好,有的貧窮,有的家里負擔重,子女多。因此,多數弱勢群體子女在與人交往中,都極力回避談及自己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比較貧困,但是在與他們談心溝通的時候,有的孩子還講假話騙人,有的孩子即使家庭貧困,但是為了在同學面前不失面子,極力把自己裝扮成有錢人的模樣,日常生活中裝大方,甚至有的人不把錢當好的,好面子,亂花錢,尋求心理安慰。還有的孩子在與同學交往中,把自己封閉起來,甚至有的是獨來獨往,不與人溝通。因此,作為教師,要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對于自我封閉的孩子,采取組織班級文體活動,多讓這些孩子“拋頭露面”,讓他們有露臉的機會,讓他們陽光地生活在我們的校園里,尤其是那些不愛說話的孩子,讓他們多說話,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及時對他們的心理問題加以疏導,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地生活在我們的群體中。
(三) 積極開展活動
班級每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尤其是通過開展“老師,請讓我說一說心里話”活動,努力地讓每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以及自己的苦悶,讓老師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了解弱勢群體子女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采取適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工作。特別是在學生中開展感恩活動—“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感恩情緒;“讓孩子回家給父母洗一洗腳活動”,極大地教育了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通過這些感恩活動的開展,對教育孩子,釋放孩子的心理有促進作用??傊ㄟ^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對教育所有學生尤其是弱勢群體子女學生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當然,矯正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還有許多方法,只要我們沉下心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了解弱勢群體子女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使他們能夠健康地生活在我們中間。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等.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關文信主編.問題學生教育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雷靂主編.中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干預[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何存兵,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宿城區(qū)陳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