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君
摘 要:本文是一例大一女生在寢室生活中遇到交往問題的案例報告。求助者由于她的性格特征和認知方面的偏差,引起了寢室相處中的困惑,情緒低落、失眠,學習和生活都愛到了很大影響。在工作過程中,高校輔導員主要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消除了求助者自我評價降低、焦慮不安的不良情緒和行為,能與同學良好交往。
關鍵詞:寢室交往;合理情緒療法
一、案例情況
該學生基本情況:葉同學,女,20歲,身高1.6左右,五官端正,衣著樸素干凈,出生于浙江省嘉興市,未婚,漢族,我校大一學生。家中共有4人,父親、母親、妹妹和該女生,從小隨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經(jīng)濟情況普通,家中氛圍還可以,父母雙方家族無精神疾病史。最近出現(xiàn)失眠,無食欲,可以正常上學、但感到情緒煩躁不安,提不起精神,對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近期也不愿與朋友有過多的交往。
該同學自己陳述,自入學以來,與同寢室的同學相處雖有磕磕絆絆,但總體也還好。相處時間一長,寢室同學相互比較了解之間的家庭情況,寢室中有位同學不僅喜歡把自家的不幸告訴別人,還將該女生家的情況告知了寢室外的其他同學。葉同學認為有些事情特別是家里的事情不需要傳得人人都知道,可以跟寢室里的同學說,但不想更多的人知道。因此感到心煩氣躁,開始盡量減少與同學的對話,以免再有類似傳話的事發(fā)生。最近一段時間睡眠不太好,神情有點無精打采、情緒明顯低落。求助者覺得這種狀況將會影響了生活和學習,所以來找老師尋求幫助。
據(jù)輔導員的觀察,求助者身體和智力均發(fā)育正常,講話聲音清晰,意識清楚,表達流暢,接觸交談合作,無幻覺、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確的求助動機,是主動來和老師進行交流。向其他同學了解情況,由于涉及寢室關系,葉同學本人希望不要讓室友介入,所以是輔導員找同班班委交流班級情況時得來的信息:這段時間葉同學經(jīng)常很晚回寢室,有時就在外面宿舍管理員的值班處坐著或趴著,感覺到她情緒不高,也不太想跟同學多交流。
二、案例分析
綜合分析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葉同學只是一般的心理問題,無明顯的生物原因,主要是由于她的性格特征及認知的偏差,認為寢室相處出現(xiàn)了問題,負性的生活事件形成不合理的認知。
1、葉同學性格內(nèi)向、有些執(zhí)拗,人際交往能力還需提高。和同學出現(xiàn)矛盾、誤會,習慣的處理方式是退縮、冷處理,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技巧。
2、葉同學是申請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可能對于家庭情況感到有些自卑,怕別人瞧不起,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有待提高,對經(jīng)濟情況的認知有待調(diào)整。
3、葉同學有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從案例中可發(fā)現(xiàn)葉同學有絕對化要求,如“別人必須如我這樣對待信息……”;過分概括化,如對室友的不合理評價,以一件事來評價整個人;認為很糟糕,如室友把她家庭情況告知了寢室外的其他同學,這是非常糟糕的,導致她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如難為情、自責不該告訴室友、焦慮、抑郁等。
三、解決方案
1、主要解決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于本世紀50年代首創(chuàng)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該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這種理論強調(diào)情緒的來源是個體的想法和觀念,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是ABC理論。在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fā)事件;B代表個體在遇到誘發(fā)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誘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個體的情緒反映及行為結(jié)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fā)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合理情緒療法的 ABC理論指出,誘發(fā)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不是直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fā)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評價和理解即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2、方法和過程
首先以尊重、平等、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的態(tài)度與葉同學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營造溫暖、安全的氛圍。同時深入班級和寢室,盡量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去了解核實葉同學本人所提供的情況,及更詳細深入地了解葉同學這個人。在與她室友的溝通中,討論交流人際間如何相處更愉快。讓班級也針對性地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同學們討論寢室交往、人際交往,進行思想的碰撞。
在交流中,向葉同學解說合理情緒療法中關于情緒的ABC理論,使葉同學能夠接受這種理論及其對自己問題的解釋。首先幫助她接受家里的現(xiàn)狀及寢室中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緩解情緒,改善與室友的關系。其次加強她的自信心,與她探討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鼓勵她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及時反饋,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從而對自我、對同學的認識更正向,也更接納自我和他人。最終增強了葉同學的適應能力,促進她健康成長。
深入尋找和確認葉同學的不合理信念,通過理論的進一步解說和證明,使葉同學在更深的層次上領悟到她的情緒問題不是由于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而是由于她現(xiàn)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她對自己的目前所遇到的情緒狀況也是負有責任的,通過自己的調(diào)整和努力,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協(xié)助她去看到,去面對,去努力。
向葉同學布置家庭作業(yè):請她安排時間看一些合理情緒療法的資料;每天抽出時間練習一次放松訓練;同時完成RSA合理自我分析報告。
不斷鞏固學習的效果,幫助葉同學進一步擺脫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維方式,使新的觀念得以強化,目的是幫助葉同學在認知方式、思維過程以及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應模式,減少她在以后生活中出現(xiàn)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的傾向。
在對葉同學進行單獨交流、輔導的同時,發(fā)動與她關系好、關心她的熱心班委、室友等進行共同幫助。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她們進行同輩間的談心,分享自己的成長及為人處事的方式,來開闊葉同學思考的視角。平時,邀請她一起做些有益的事情,讓她感受到班級、寢室的溫暖。
3、案例處理的效果
經(jīng)過輔導、同學們的幫助、葉同學自身的努力,葉同學逐步學會了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學會拋棄不合理信念,待人接物成熟了很多。在與同學交往時自然了很多,情緒比較穩(wěn)定了,自信心也增強了,睡眠也好了。她本人回饋良好,同學們給予的也是正面評價。
四、經(jīng)驗與啟示
1、老師、班助、班委對經(jīng)濟困難學生要多加關注,用尊重、真誠的態(tài)度,營造溫暖、安全的氛圍,讓他們遇到困難,能想到來找同學、老師尋求幫助。
2、對新生入學適應時遇到的各種困難需要多做預案,平時多加提醒,特別是寢室相處方面,寢室是學生生活的基本細胞,關系學生能否在校擁有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發(fā)動班助和班委關心關注各寢室情況,在狀態(tài)的初發(fā)狀態(tài),及時提供幫助。主動、提前,才能用最低成本換來最好成效。
3、平時多積累知識,特別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輔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及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為營造良好的氛圍共同努力。對于學生普遍性的問題,針對性地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引發(fā)大家思考,從而對行為產(chǎn)生影響。盡量是預防為主,通過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和適當?shù)牟呗裕牢⒍艥u。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嚴文華.做一名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師[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