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梅
【摘 要】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需要興趣來引導,學生只有對此產生強烈的興趣才能學好這一科。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的學科,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將生活中的多種元素應用到數學教學中,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設置有意義的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興趣 培養(yǎng)策略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小學生今后的成長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應當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巧妙設計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yè)的設計也是一門學問,所設計的作業(yè)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并且還要新穎,不能只根據數學課本中的知識,讓學生完成,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身邊所發(fā)生實例都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yè),爭取使作業(yè)富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完《人民幣的認識》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作為本章內容的練習:“小明現(xiàn)在有4張1角、3張2角、2張5角的人民幣,要買一本二元錢的筆記本,猜一猜小明會如何付錢?”這就是一道結論開放題,學生解決時必須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又必須考慮到1角、2角、5角組合成二元的多種情況。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在爭論中互相交流,自我評價,自我完善,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又滲透了數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又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設置習題:“同學們在實驗室打掃衛(wèi)生時,不小心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摔成了兩塊,想去配一塊又不知道尺寸,怎么辦呢?”學生興趣很高,紛紛一起討論究竟拿哪一塊去好呢?選擇有一個角的大玻璃,沿兩邊延長,玻璃的形狀、大小變化無窮,因此不能用。用含有兩個角的那塊玻璃,分別延長兩個角的一邊,就發(fā)現(xiàn)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組成一個固定的三角形。這樣可以找出與原來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問題就解決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情境創(chuàng)設也可以將學生引入到情境中,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教學情境。其實就是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因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其注意力、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富有情趣地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探求知識奧秘和愿望。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提問:“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當學生輕松回答后,教師再問:“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否也有類似的規(guī)律呢?”有的學生可能受前者的影響回答:“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笔沁@樣嗎?同學們一試,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顯然這不是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時,教師憑借已有知識推出一些是3的倍數,然后確定其中一個數,調換各數位上的數字,如135與換位置531、153、315、351。讓學生檢驗與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fā)現(xiàn)它們仍然是3的倍數,這說明能被3整除的數與其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無關。“那么這里邊有什么奧秘呢?”不等教師提問,學生自己便會積極思考起來,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誘發(fā)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時展開新課教學,就能使教學效果較佳。
三、運用謎語、故事組織教學
小學生對謎語以及故事之列的問題比較感興趣,如果只是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是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的,將故事情節(jié)導入到數學教學中,就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故事與數學相互結合,能夠調動學生的感觀意識,以便于更高的利用[3]。例如:教師在講第四冊《小時、分、秒、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猜這樣一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比缓笥指鶕舅姆鍒D,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愛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認識了鐘表,小時、分、秒,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情緒也自然高漲。
四、進行嘗試練習,滿足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一種天性,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是很強的。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fā)明與新技術的發(fā)現(xiàn)從好奇心開始,好奇心使人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采取嘗試性練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嘗試中既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有關于數學的知識,例如:在講《分數化成小數》時,先讓學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化成小數,然后教師指出問題,什么樣的最簡分數能夠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最簡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們能不能進行除法計算,從中找出規(guī)律來呢?由于學生通過練習,急于尋找規(guī)律,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興趣就大增,教師可就勢引導學生觀察分數化成小數的幾道算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guī)律。種教學模式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們自主動手的能力,對于學生解題能力和解題習慣的提升也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每個數學老師必修的課程。學生上課學習知識是一個師生互動的流程,而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師要在立足于數學課本的基礎上,通過精心的設計問題,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同時,在學生興趣培養(yǎng)過程中,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不斷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從而為我國小學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連禎. 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5(07):124-125.
[2]鄒少婷. 淺談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15-16.
[3]王國強.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研究[J].甘肅教育,2014(1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