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以家庭為中心培養(yǎng)自我護理對患者慢病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該社區(qū)收集96例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為調查對象,將其2014年度4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以及2015—2017年度4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慢病管理,而給予觀察組在常規(guī)慢病管理基礎上實施患者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分別觀察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能力、生活質量、運動能力評分,以及收縮壓、舒張壓、活動受限和疾病影響情況。結果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分析后觀察組患者慢性疾病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自我效能管理等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舒張壓、收縮壓、活動受限以及疾病影響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家庭為中心共同管理高血壓慢性病,可有效控制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并且提升患者自我效能、運動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以家庭為中心;自我管理;生活質量;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2(a)-0087-02
慢性疾病為長時間隱匿體內,病程較長且久治不愈,主要常見慢性疾病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癌癥等,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腦卒中為心腦血管主要疾病,而糖尿病為代謝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受損導致,兩種疾病因較為復雜,且非傳染性疾病。隨著血壓和血糖的升高使得患者各臟器受損,嚴重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給予患者家庭精神和經濟巨大負擔。而對于慢性疾病患者家庭治療患者為主要場所,這就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效能管理能力[1]。對于以家庭為中心理念來源于美國、英國上世紀70年代臨床學者提出,主要運用兒科護理,通過家庭成員相互合作提升孩子身體健康。隨醫(yī)療水平不斷提升,使得以家庭為中心逐漸在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疾病治療中開展,該文主要探討傳統(tǒng)常規(guī)慢性病護理和以家庭為中心慢性病管理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選取該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現(xiàn)將報告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該院收治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為調查對象,將其2014年度4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以及2015—2017年度4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7.4±4.8)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7.3±2.1)年,其中小學至初中19例,高中至中專18例,大專以上11例,其中單純高血壓15例,單純糖尿病13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20例;而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46~77歲,平均年齡(68.1±4.9)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7.1±1.9)年,其中小學至初中20例,高中至中專19例,大專以上9例,其中單純高血壓14例,單純糖尿病14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20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②患者無先天性心腦血管疾病、肝腎衰竭、精神疾病;③患者了解知情同意時內容,并同意簽署;④患者自理能力評分85分以上;⑤患者家屬認知能力、運動能力、身體能力良好;⑥糖尿病患者皮膚完好。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慢性疾病管理。
1.3.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在常規(guī)慢病基礎上實施以家庭為中心慢病管理,詳細內容如下:①成立慢性病管理小組:社區(qū)指派心理咨詢師、營養(yǎng)師、醫(yī)生成立慢病管理小組,且每名醫(yī)務人員負責一名護理人員專業(yè)知識培訓,主要針對慢性疾病管理[2];②患者康復鍛煉:由培訓考核通過的護理人員擬定適合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案,如指導體育鍛煉:慢走、太極、健身球等,將詳細細節(jié)告知患者和家屬,并告知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提升患者對鍛煉自主性;③用藥管理:護理人員應將詳細用藥時間、數(shù)量告知患者和家屬,同時由患者家屬進行監(jiān)督,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3];④家庭訪視:社區(qū)指定家庭指定護理人員進行電話隨訪,隨訪1次/周,預期觀察時間3個月,且護理人員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如實了解患者日常管理情況,并針對性進行指導[4]。
1.4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能力、生活質量、運動能力評分,以及收縮壓、舒張壓、活動受限和疾病影響情況。其中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評分采用自制的調查表,每份問卷為百分制,分說越高說明效果越好[5]。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x±s)、[n(%)]表示,并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能力、生活質量以及運動能力評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生活質量以及運動能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相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活動受限、疾病影響以及血糖控制等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血糖控制、活動受限以及疾病影響等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均優(yōu)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能力
以家庭為中心主要是通過家庭成員協(xié)同患者共同控制和治療慢性疾病,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掌握能力,使得心理無法完全承受疾病帶來的壓力,家庭成員應起到精神支柱,更好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能力。且通過表1調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實施護理干預前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通過實施不同慢性病的管理后,觀察組自我效能管理能力、生活質量以及運動能力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及對照組患者各項評分干預前后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可有效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生命體征和疾病影響程度
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在舒適、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治療,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減少外界因素干擾,積極配合治療,且患者家屬主動參與提升患者的積極性,進而改善患者血壓、血糖和降低疾病影響程度。通過表2調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實施不同慢性疾病管理前血壓、活動受限、疾病影響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實施兩種不同慢性疾病管理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活動受限、疾病影響情況發(fā)現(xiàn)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患者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各項指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hypertension)為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若控制不顯著可累積患者心、腦、腎等器官疾病,且高血壓為慢性疾病中常見病,大部分重大疾病均有慢性疾病長時間累積所致,患者在情緒波動、休息較差情況下可導致患者血壓有所浮動。而對于50歲以上患者舒張壓逐漸下降,形成較大脈壓差,而長時間脈壓差大可損害腎臟功能,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而正??崭寡菫?.61~6.11 mmol/L??崭寡?7.0 mmol/L稱為高血糖,若不及時控制病情,患者可由于血糖升高導致壞疽,甚至由于壞疽導致敗血癥,直接威脅生命安全。以家庭為中心主要為要求患者家屬共同參與,提升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進而提高生活質量。將傳統(tǒng)的在醫(yī)院就診、住院等模式轉移至家庭中,真正實現(xiàn)疾病防和控從根源抓起。綜上所述,對于慢性疾病實施社區(qū)以家庭為中心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對生理、心理、生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姚英.社區(qū)以家庭為單位培養(yǎng)慢病患者自我培養(yǎng)護理對患者慢病管理和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10):418-419.
[2] 修麓璐,高玉芳,王會會,等.以家庭為中心的慢病管理對COPD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1):151-154.
[3] 韓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老年COPD患者預后的影響[J].當代護士旬刊,2016(4):82-84.
[4] 葉羞花,韋海,江珊.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提高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 13(23):140-141.
[5] 劉云萍,崔莉玲,譚曉兒.以家庭為中心的隨訪管理對出院過渡期COPD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2):90-92.
(收稿日期: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