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萍
摘 要:網(wǎng)絡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媒體,一方面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載體和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拓展了學校德育工作的空間和渠道。另一方面,網(wǎng)絡所具有的自由性、開放性、虛擬性,同時給處于身心成長期、辨別力不強的青少年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給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網(wǎng)絡教育
網(wǎng)絡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媒體,一方面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載體和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拓展了學校德育工作的空間和渠道。另一方面,網(wǎng)絡所具有的自由性、開放性、虛擬性,同時給處于身心成長期、辨別力不強的青少年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給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故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迫在眉睫。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鼻嗌倌陼r期是人生發(fā)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嚴峻挑戰(zhàn):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市場經(jīng)濟的逐步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開辟了新的渠道;同時,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我對外開放向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市場經(jīng)濟的消極方面及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的有害信息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帶來負面影響,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產生不良作用。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堅持求真務實、銳意創(chuàng)新,較好地解決了學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內容不新、方法不活、效果不佳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見》出臺之后,我們把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擺在了更高的位置,在加強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實效性上很下功夫,并作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一、樹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一體化”體系
提到德育,人們往往就把它和政治聯(lián)系到一起,特別是“極左”時期,把德育與政治完全等同起來。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把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心理品格、個性人格等五個方面融為一體,構成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體系,使其既包括“根本大德”又包括倫理道德,既包括社會公德又包括家庭道德,既包括道德觀念又包括道德體驗,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體系,即“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的心理品格、健全的個性人格”,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體系和目標體系逐步完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以活動為載體,堅持“道德實踐”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青少年學生最反感的是講大話、空話、假話。因此,我們堅持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強調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學生獲得道德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道德判斷能力、道德評價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其主要措施就是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動
三、利用多種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
(一)抓灌輸、滲透
中學階段正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抓住思想政治課這個主陣地、主渠道,理直氣壯地向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接受主流意識形態(tài),堅持在學科教學中及時有效地滲透德育,把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作為一項教學常規(guī)和教學比武課評價指標來對待。
(二)抓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處在心理疾病的多發(fā)期,任性逆反、情緒多變、自控力差……如不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調適、矯治,就會造成學生個性人格缺陷,影響良好道德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在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編寫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小組。
(三)抓自我教育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最大的弱點在于教育的效果經(jīng)不起時間、環(huán)境的考驗,“一打教科書抵不上一部電視劇”,而且這種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不銜接還扭曲學生的人格,對學生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對此,我們注重學生自我教育,注重將學生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道德情感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行為,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律、慎獨的能力。
(四)抓師德教育
教師用靈魂塑造靈魂,用人格完善人格,職業(yè)道德的要求非常高。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教育學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教育學生關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師關心學生。教師在課堂生活中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和作風,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遠勝于他們口頭上的道德教導的影響。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強調教師做到“教、為、做”的統(tǒng)一,廣大教師確實起到了為人師表的作用。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绷己玫牡赖掠^念和品行是合格的未來一代的重要標志。然而,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效果的滯后性,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真正見到效果。我們所做的這些探索,還不能說完全見到了成效。因此,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實踐,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