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鳳
【摘 要】目的:探尋分析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核心,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從2015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畢,在我院選取18例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結果:所有患者均存在發(fā)熱的癥狀,而其中咳嗽、胸痛以及氣促的患者分別有15例、6例以及7例,在患者肺部均存在陽性體征和肺部改變,同時紅細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應蛋白沉降率均有所升高。結論:對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實施治療時嗎,不僅需采用常規(guī)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實施治療,而且應該采用糖皮質激素或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穿刺引流的方式實施治療,從而對預后效果起到改善作用。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胸腔積液;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2
支原體肺炎是現(xiàn)今我國兒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產生的一種主要病原體,可導致肺炎的產生,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導致肺炎的重要的治病因素。而通過上述途徑引發(fā)的肺炎往往具有病情輕、具有自限性以及在采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治療后可取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等特點。然而,病情較為嚴重的支原體肺炎患者則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高燒不退,導致肺部發(fā)生實質性變化,甚至是導致胸腔積液的情況發(fā)生,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為此,采取更為有效的治療措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本文中就主要從我院選取18例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畢,在我院選取18例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齡介于18歲到3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4±2.2)歲。
1.2 方法 全部18例患者均采用阿里霉素實施治療,藥物用法用量為:靜脈滴注,10mg/(kg·d),連續(xù)治療5d,在停藥4d后應用阿奇霉素實施治療,口服,用藥3天,治療療程為3到4星期。完成治療后,仍有5例患者的高燒持續(xù)不退,則采用甲基強的松龍實施治療,用法用量為:靜脈滴注,1到2mg/(kg·d),持續(xù)治療3天后改用口服強的松實施治療,用量為1mg/(kg·d),用藥3到5天后逐漸停止用藥。最終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介于3到6星期[2]。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總結分析患者接受檢查治療后的相關數(shù)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對18例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存在發(fā)熱的癥狀,而其中咳嗽、胸痛以及氣促的患者分別有5例、6例以及7例。在10例患者中存在少量胸腔積液且能夠清晰聽見胸膜摩擦音,此外在15例患者中存在病區(qū)叩診濁音和呼吸音減弱的情況。
輔助檢查。(1)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的內容主要可包括C-反應蛋白血清支原體IgM、心肌酶、肝腎功能、痰培養(yǎng)以及血常規(guī)等,全部研究對象均接受上述檢查。檢查后發(fā)現(xiàn),18例患者均存在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支原體IgM大約1:160,18例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升高以及有15例患者存在白細胞升高的情況。(2)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的內容主要可包括胸部超聲檢查、胸部CT以及胸片檢查,全部實施單側胸腔積液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為支氣管肺炎,其中有5例患者合并肺不張、7例患者合并胸膜反應、11例患者存在少量胸腔積液、6例患者存在中等量積液,1例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積液。而通過胸水常規(guī)檢測得出的結果為滲出液且通過想支原體PCR檢測和胸水MP-IgM顯示為陽性。
3 討論
現(xiàn)如今,支原體肺炎在獲得性肺炎中占有較高的比例,且患者普遍伴有胸膜炎和胸腔積液等病癥。通過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支原體肺炎患者中有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肺部實質改變、大片狀陰影和胸腔積液,臨床癥狀主要可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和呼吸而急促。而對支原體肺炎導致的質變機制進行分析后至今仍沒有確切的結論,但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生卻會對人體機體組織產生較為直接的免疫反應損傷和不良反應損傷,比如:胸膜炎癥會
導致滲出炎癥反應和免疫炎癥反應等,繼而對胸膜毛細血管下來通透性起到了增加作用,繼而對胸腔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2]。
本文所研究的18例支原體肺炎患者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紅細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應蛋白沉降率升高的情況,而由此可知,支原體肺炎患者均存在顯著炎癥反應,而在面對炎癥反應實施治療時,丙種球蛋白和糖皮質激素均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就糖皮質激素而言,其不僅可起到治療作用,而且可有效減輕重度癥狀,促進胸腔積液的吸收,繼而對胸膜粘連起到減輕作用。而丙種球蛋白則屬于免疫介導性疾病免疫調節(jié)制劑之一,可在病原造成重癥肺炎的患者中發(fā)揮出較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中在面對胸腔積液量較大的情況下,則不僅需對患者實施有效的穿刺引流,而且應該將抗感染作為前提,此后聯(lián)合應用丙種球蛋白和糖皮質激素實施治療。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亦可看出,所有患者均存在發(fā)熱的癥狀,而其中咳嗽、胸痛以及氣促的患者分別有15例、6例以及7例,在患者肺部均存在陽性體征和肺部改變,同時紅細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應蛋白沉降率均有所升高。范雪娟,趙潤梅[3]等通過研究也得出了和本文相似的結果,治療組患者有效率97.4%,對照組84.6%,兩組患兒比較,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患者實施治療時嗎,不僅需采用常規(guī)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實施治療,而且應該采用糖皮質激素或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穿刺引流的方式實施治療。
參考文獻
劉瑞芬,許富元.7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胸腔積液兒童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09):190-191.
劉曉宇,戴紅偉,張俊紅,等.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胸腔積液24例分析[J].人民軍醫(yī),2015,58(04):439-440.
范雪娟,趙潤梅.支原體肺炎并胸腔積液78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35(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