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燕
[摘要]目的評價在斷指再植患者中應用延續(xù)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和再植指功能的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2例斷指再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分別采用延續(xù)護理模式和常規(guī)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后1年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再植指的運動功能(包括肌力、活動度、靈巧度和Carroll手功能總評)和生活質量(WHO-QOL100)。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有明顯改善,實驗組的改善更為明顯(P<0.05);實驗組的肌力、活動度、靈巧度和Carroll手功能總評以及生活質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斷指再植患者中應用延續(xù)護理模式,可以明顯促進患指的功能恢復,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斷指再植;延續(xù)康復護理;生活質量;功能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7-144-03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的迅猛發(fā)展,工傷的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而手外傷,特別是斷指是工傷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斷指不僅造成了患者巨大的傷痛,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身體和心里造成雙重創(chuàng)傷。斷肢再植技術是挽救斷指的關鍵手段,而術后的康復治療是患指功能恢復所必須的過程。傳統(tǒng)護理模式多重視院內的護理和康復治療,而忽略占康復治療時間最多的院外階段;延續(xù)護理模式(Continuing care mode)旨在將護理工作由院內延續(xù)至院外,提高患者院外治療的效果。為評價在斷指再植患者中應用延續(xù)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和再植指功能的效果,我院對62例斷指患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隨訪,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2例斷指再植患者,納入標準:(1)傷后12h內完成再植手術;(2)不存在嚴重皮損和感染;(3)血管和神經(jīng)恢復良好;(4)一般情況良好。排除標準:(1)傷后12h后完成手術;(2)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雷諾氏病和炎性血管病變;(3)粉碎性骨折、存在嚴重感染。根據(jù)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齡(42.6±10.5)歲,利手23例,非利手8例;對照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齡(44.9±9.4)歲,利手22例,非利手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議通過,并與患者或其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案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院內康復治療和健康教育。實驗組給予延續(xù)康復護理模式: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在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屬進行院外患指功能鍛煉的技巧和相關注意事項,并通過郵件、QQ群和微信群等形式向患者定期發(fā)布相關知識,每個月定期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功能鍛煉狀態(tài);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方式,通過圖片和小視頻的方式使患者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3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1年焦慮(SAS量表)和抑郁狀態(tài)(SDS量表),再植指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運動功能包括包括肌力(握力指數(shù),握力指數(shù)=手的握力(kg)/體重(kg)×100,分值0~100分)、活動度(總活動度=各關節(jié)屈曲度之和-各關節(jié)伸直受限度之和,分值0-4分)、靈巧度(9孔插板實驗,記錄完成實驗的時間)和Carroll手功能總評(包括33項測試內容,每項0~3分,總分0-99分。生活質量評價采用WHO-QOL100量表,共100個項目,分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和環(huán)境領域四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區(qū)百分制。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Y~s)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構成比)[n(%)]的形式表示,x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所有檢驗均為雙側假設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有明顯改善,實驗組的改善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患指運動功能比較
實驗組的肌力、活動度、靈巧度和Carroll手功能總評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在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領域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我國是全世界斷肢(指)再植以及手指再造領域較早開展相關研究和治療,并處于世界先進領域的國家,對于傷后早期及時就醫(yī)的斷指患者,都可以得到較好的再植治療。然而,經(jīng)再植手術的患者患指的功能恢復存在較大差異,功能恢復不佳的比例較高,這與術后康復護理治療不足有關。
發(fā)生斷指的患者普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這與創(chuàng)傷產(chǎn)生的應激、對手術的恐懼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有關。在術后,盡管斷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修復,但患者患指的功能尚未得到有效恢復,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仍然存在。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延續(xù)護理模式的患者,治療1年后的SAS和SDS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可以x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患指的康復。
患指的運動功能是康復治療的重點。與對照組相比,采用延續(xù)康復護理的實驗組的肌力、活動度、靈巧度和Carroll手功能總評較高,顯示出較大的優(yōu)勢。通過郵件、QQ群和微信群等信息技術與患者建立延續(xù)康復護理的通道,既可以向患者定期發(fā)布相關知識,還能夠定期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功能鍛煉狀態(tài)。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方式,通過圖片和小視頻的方式使患者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避免造成患者畸形和功能障礙;經(jīng)常性的溝通交流使得患者能夠得到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治療的最終目的。軀體、心理和社會因素都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續(xù)康復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促進患者患指功能康復的同時,積極指導患者練習生活和工作相關技能,使得患者能夠盡快地恢復日常生活能力,獲得家庭和社會的認可。
綜上所述,在斷指再植患者中應用延續(xù)護理模式,可以明顯促進患指的功能恢復,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收稿日期: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