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摘 要:師生關系通常是指學校或教育機構的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相處的方法方式、相互之間所處的地位、相互作用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全面高效進行的必要條件,它極大地影響著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影響著學生思想情感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重視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師生關系;尊重;美育
一、心中有愛,對學生多一點信任和尊重,使得學生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教師的愛來源于對學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梢哉f,尊重是愛的別名。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情緒,樂于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
尊重,首先是尊重學生自尊心,這是學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為自尊心是一個人要求得到別人的肯定、重視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種積極情感,是不斷追求向上的內(nèi)動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學生才會感到師生平等。
教育實踐證明,只有教師一方的尊重與理解是行不通的,尊重與理解應該在師生雙方互動,共同體驗、增進、升華。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交流溝通,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這一切都必須在接觸交往中才能做到。因此,師生共同參加活動是增進師生情感、形成和諧關系的條件和途徑。教師應盡可能與學生一起參加各種形式和內(nèi)容的課內(nèi)、課外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這樣,學生就會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做學生的導師和朋友,引導他們產(chǎn)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師應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促進者,理想探求的指引者,心理困擾的排除者。教師的職責是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qū)W生。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改變單純灌輸?shù)穆浜蠓椒ǎ寣W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教師應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提供適宜的機會、條件和更多的選擇可能性,并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fā)展活動指明方向,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和“顧問”作用。
教學活動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平等的“對話”過程,這種“對話”是以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為基礎,雙方互相交流,彼此敞開自己的心扉,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在“對話”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用一種觀點來反對另一種觀點,也不是將一種觀點強加于另一種觀點,更不是由一方去消滅或征服對方,而是雙方都會受到對方的影響。觀點、答案正確與否,既不是由教師來決定,也不是由學生來決定,而是由師生雙方共同來決定,即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對某一問題達到意義的認同和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共享”,是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經(jīng)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學生們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教師的人格魅力以及完美的講臺形象滿足了學生對美育的要求
教師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學生的靈魂。這種魅力大到你的思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養(yǎng)成;小到你的個人形象,如教師的穿著打扮、審美判斷等,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實際上,有什么樣的老師也會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一個正面教材。因此,我們應該十分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不斷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育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美育能幫助中學生加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促進身體健康的發(fā)展,形成堅毅樂觀的性格。中學生崇尚美,需要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美。那么,我們?nèi)绾伟衙烙凉B透到教學中去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使自己具有完美的講臺形象,即有端莊大方的儀表、有生動幽默的語言、有慈祥友善的態(tài)度、有淵博的知識和機敏的才能等。教師一旦具備了如此良好的形象,就能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受到美的熏陶,自覺地把教師當成心中的偶象。對學生是一種美的教育,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也使教師及他所教的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
總之,親其師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有人給師生關系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即電路適配器,相同的教育條件,教育對象,通過一定的師生關系配置,或許能爆發(fā)出強烈的教育能量,產(chǎn)生積極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會產(chǎn)生短路,使學生厭學。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發(fā)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帶拉近了師生心靈的距離,使學生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yè)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傾聽學生心聲,肯定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才能促使學生在接受知識、鍛煉能力的同時,去熱愛生活。學生被關愛的平等、寬容,耳濡目染,日積月累,而成為一個富有愛心,寬容待人,關愛人生,關注社會的人,教師也會重新找到一顆天真童心,一種青春的激情,享受到與學生一起成長,被學生尊重熱愛的歡樂,教學相長,何樂而不為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