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國
摘 要:在體校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存在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因太過重視對體育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對文化知識的獲取。體校學生不同于其他學生的地方也就是這里,訓練任務的完成排在第一位,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第二位。而且,在普通情況下,體校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語文知識,通常都沒有什么興趣,因為他們認為只要體育技能強,就一定可以上好學校。這一點也是造成許多體校學生文化知識低、文化知識學習興趣不強的主要原因。在此,為了更好的改變這一現狀,本文就將以如何更好的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激發(fā)體校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體校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就說明了教育應當要遵循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不能強制,要以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調動自身的學習動機,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傊?,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 善用課前導語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體校的學生普遍具有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點,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就必須要找準突破口,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挖掘出學生內在的潛能。而課前的導語就是最好的著手點。為此,在課前教師就應用積極有趣的導語,引入開門見山、描述鋪敘等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導語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例如在學習教授“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按照字面的意思進行講解,故意給出錯誤的示范,翻譯成“從肚子中長出竹子”,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并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在進行成語解析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將成語的背景還原,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可以成為導語的主要內容:宋代的時候有個畫家叫文與可,他非常喜歡畫竹子,其朋友也覺得文與可畫的竹子活靈活現且有氣魄,為此給出了這樣一句評語,即“與可畫竹的時候,可謂是胸有成竹”。而這就是這一成語的來源。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將知識背景和趣味教學氛圍營造的語言作為導語內容,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同時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體校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愛上語文。
二、 構建良好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幫助教師順利開展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一個好的教學環(huán)境,要具有積極向上、熱情歡快、民主嚴肅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具有重要意義。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同時還能有效地發(fā)展體校學生的語文思維和學習潛能。作為一名合格的體校語文教師,就應當要積極促使自己做到教學公平公正,不能夠按照學生所具有的體育技能的強弱,而將學生區(qū)別對待。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切實遵循一個教師的職業(yè)教學原則,注重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表達,在至始至終的微笑教學中,向學生展現自己的教學熱情,進而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使學生得以更好的獲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以實際教學情況為主要依據,適時的對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是過程進行調整,在合理的控制中,將語文課堂轉變?yōu)檫m合學生交流的場所,進而讓學生在互動討論中,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故鄉(xiāng)》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詞語——“狗殺氣”,教師在對其進行講解的時候,就要做到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為什么作者要在文章中使用“狗殺氣”這個詞?這個詞對文章的價值和作用又是什么?這樣的提問教學方式,切實地完善了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而在這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則能有效實現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提升自身的學習動力,進而達成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
三、 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首先,挖掘材料,實現創(chuàng)新。每一堂課的開始都是一個傳授學生新知識的過程,但是這一過程并不是簡單地灌輸舊理論,而是要輸入新知識。新課改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信息也在不斷地更新著,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在持續(xù)更新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借助新型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教材內容,融入先進而相關的社會新信息。其次,一課一得,有所收獲。體校學生的學習精力和教學時間分配是不能和其他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的,為此,教師就要堅持少而精的準則,在一課教學中努力做到讓學生學有所得。具體的做法為:每堂課,教師只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教學,或篇章、或句詞、或情感主旨。例如在學習《包身工》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教學重難點定在分析有著兩條相互交織的線的課文結構;而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時候,則可以將教學中心放在說明語言上。對待“一課一得”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只要教師堅持,就一定可以在日積月累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最后,減少批評,鼓勵教學。經常對學生做出的正確行為進行鼓勵和表揚,可以切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講,及時的鼓勵可以讓學生有成就感,而批評會促使學生形成抵觸的學習心理,在面對本身就不太喜歡文化課的體校學生而言,就更應該要加強對鼓勵機制的運用。例如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教師就發(fā)現有一個學生錯別字連篇,這時,教師就不應該直接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要從這個學生的優(yōu)點出發(fā),即其在體育場上具有極強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為此教師就可以這樣在作文本上寫道:在體育場上,你能憑借自己的刻苦,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戰(zhàn)勝對手的方法,老師相信,只要你堅持,就一定可以在用字上有所突破。這樣委婉而帶有鼓勵性質的評語,不僅能夠顧及到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還能提高學生改正錯別字的決心。
四、 小結
總而言之,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需要教師持續(xù)的探索和反思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在各種教學方法中選出最好的,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讓體校語文課堂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
參考文獻:
[1]王瑞萍.學生 語文 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
[2]翟坤.淺談如何激發(fā)體校學生的學習興趣[J].搏擊(體育論壇),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