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倩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我國的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tǒng)教學弊端和限制已經(jīng)在各種方面和場合漸漸顯露出來。生本教育理念也漸漸得到了在新形勢下教育的重視。隨著改革的推進,各種教育理念的誕生意味著教育時代的更迭。而我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也應該加以利用。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承載的絕對不僅僅是課文知識點的傳授,更是對于學生個人能力和發(fā)展的塑造。我們需要結合新形勢下的新中學語文教學進行學術審美情趣的更優(yōu)培養(yǎng)。而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研究的意義分析及實現(xiàn)策略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情趣;新課標改革;能力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研究的意義分析
(一)教學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在意識到了傳統(tǒng)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和限制之后,我們需要進行跟隨新課標改革方針的教學優(yōu)化。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學習理念流傳已久,在學生,老師乃至家長心中都根深蒂固。但是傳統(tǒng)中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是由老師進行包辦式教育,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對付”考試。這樣的學習方式限制了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機會。他們往往不能夠更好的接觸語文,感受語文。更沒有機會能夠通過自主的探究和思考,體會到語文中,文章中蘊涵的深意,從而感受不到作者們想要傳達的自己對于世界,世事的美的體會以及人生感悟。這些弊端漸漸顯示出來之后,我們必須進行改革。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研究就是一個十分契合的方式。我們需要意識到當今教學新形勢下,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對于自主的調(diào)動,學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二)學科教學目標發(fā)展的必要性
在中學的語文教育中,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傳授。在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包辦式教育限制了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的自主學習思考的機會,也減少了學生自我探索接觸到美的機會。但是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蘊涵的深意和內(nèi)涵是數(shù)不盡道不明的。我們在中學語文學習中,需要進行鍛煉和學習的不僅僅是背誦和默讀。作為語文學科,對于學生進行塑造是必要的任務。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希望通過知識或是經(jīng)驗的獲得,得到自身能力和感悟的提升,進一步塑造學生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這正是我們所謂的素質(zhì)教育。作為語文學科來說,塑造學生對于美的欣賞能力和探究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升的需要
在新形勢的教育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并不是分數(shù)的高低,而是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得到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人生而不同,大家的家庭背景,素養(yǎng)基礎都不盡相同。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抹去這種不同,而是應該接受這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通過課文乃至課外的語文課堂教學,對于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們能夠利用課堂給予的探究思考機會,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習慣。在課堂教學后,能夠讓學生們在差異性的基礎上,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進行的思考得到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審美情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研究的策略分析
隨著教育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漸漸意識到了新教育下審美情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性。審美情趣作為一種欣賞能力,在一生的發(fā)展中都十分的重要,所以在中學階段,審美情趣的奠基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更加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的研究呢?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闡述幾個可行的策略:
(一)結合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美的感受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承載著無數(shù)個作者的心內(nèi)世界,以及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桃花源亦或是地獄之門。對于中學生來說,正處于青春期,充滿著活力和好奇,以及無盡的可能性。在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學生進行巧妙地引導,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對于自我美的欣賞和價值觀進行塑造。而這些引導就可以借助課文知識,借助那些由教材編者精心挑選到教材中的文章和例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生活進行理解和感悟進一步塑造學生更加正確優(yōu)良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黃河頌》一課時,老師可讓學生們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進行充分的資料準備以達到了解,在進行課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課堂朗誦分享,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們通過對于文章的誦讀,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作者賦予文章的真情實感。通過學生的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文章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對文章進行理解,對作者的情感進行體會,從而得到學生美的感受,迸發(fā)出對于黃河的熱愛之情。
(二)創(chuàng)設知識情境,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
在中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們清楚了解到文章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蘊涵思想感情并進行文章中美的欣賞。學習語文,課文背景是尤為重要的,作者寫這篇文章自然就有他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和情感,就一定有他的蘊涵文章的深意。而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進行文章的了解基礎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文章的解讀和理解,進一步更好的得到作者情感的感悟,體會到作者賦予文章的美。例如,在學習《觀刈麥》一課中,作者體恤民情的深情呼之欲出。但是倘若學生缺少一定的背景奠基就不能夠很好的明白作者白居易想要給我們傳達的深意。而這些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需要由教師進行巧妙地引導,讓學生在教學之前就能夠?qū)τ谡n堂教學得到一定的認識,對文章持有一定的基本概念,從而更好地進行文章解讀,才能夠沉浸在課堂中,體會到文章中作者面對農(nóng)民“頭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生活而產(chǎn)生的同情憐惜之感,從而進一步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對于文章的審美情趣的提升。
(三)構建實踐活動,進行美的體會和感悟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漸漸趨于獨立,不同于小學階段的聽從,更多的是對于自我的探索,對于知識的自我解讀。這時我們在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中就應該進行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增加學生對于語文教學課堂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們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分享和思考,更好的進行美的欣賞,從而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在學習《觀滄海》一課時,老師可讓學生們對文章作者,一代梟雄——曹操這一偉大歷史人物進行了解,讓學生們自主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進一步了解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什么心境寫下的詩歌。隨后開展班級分析討論活動,讓學生們進行分享討論,通過更多的對于作者和背景的了解,進行對于一代梟雄的分析,結合學生們十分關注的著名的有關曹操的故事,進行分享會的進一步深入,從而結合課文,進行曹操的全面剖析,讓學生們能夠得到思考和感悟,增加自己對于人物的理解和感受,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
本文在新課標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進行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意義分析,希望通過課文內(nèi)容和審美培養(yǎng)的結合,教學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語文審美實踐活動的開設達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的進一步融合。
參考文獻:
[1]劉艷瑩.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6):154-155.
[2]張曉宏.淺析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位[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2).
[3]馬燕.在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位[J].藝術科技,2014(06):32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