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淼++白喜玲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超聲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膽總管結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過程中的研究對象,比較分析3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均對患者進行臨床超聲診斷,比較分析診斷結果,包括誤診率以及確診率等。結果 選取的30例膽總管結患者進行臨床超聲診斷后,24例患者診斷準確,診斷準確率為80.0%,6例患者誤診,誤診概率為20.0%,6例誤診患者中,2例患者為膽管炎伴胰腺炎,2例患者為膽結石伴壞疽性膽囊炎,2例患者為膽結石伴急性膽管炎。經(jīng)過相應的手術后,患者均成功治療,并未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結論 臨床超聲診斷對膽總管結石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對患者無創(chuàng)傷,可反復檢查,易于臨床應用,觀察療效。
【關鍵詞】膽總管結石;臨床超聲;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6..01
在臨床治療中,膽總管結石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復發(fā)率較高[1]。膽總管結石的主要臨床癥狀有發(fā)熱以及腹部絞痛等,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研究分析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超聲診斷價值,選取我院于收治的膽總管結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過程中的研究對象,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膽總管結患者30例作為本次研究過程中的研究對象。進行本次研究前,患者均已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其中,女12例,男18例,年齡26到73歲,平均年齡為(44.2±1.5)歲,選取的患者臨床資料均完整。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均食欲不佳,均有不同程度上的體溫升高以及腹部的疼痛,背部以及上腹部伴有不同程度上的不適感。
1.2 方法
探頭頻率為3.0 MHz到3.5 MHz,進行檢查前,患者需保持空腹狀態(tài),患者取仰臥位及左側臥位,掃查患者右上腹部以及全方位的檢查。進行檢查前,若患者的膽總管組織顯示較為模糊可適當喝水,有利于觀察。進行超聲掃查時,患者需進行深呼吸狀態(tài),特別需要注重膽囊管以及膽總管情況[2],記錄患者的膽囊大小以及膽管結石大小以及數(shù)量和膽總管內徑情況。比較分析的患者的診斷結果,包括誤診率以及確診率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選取的患者進行臨床超聲診斷后,24例患者診斷準確,診斷準確率為80.0%,6例患者誤診,誤診概率為20.0%。6例誤診患者中,2例患者為膽管炎伴胰腺炎,2例患者為膽結石伴壞疽性膽囊炎,2例患者為膽結石伴急性膽管炎。經(jīng)過相應的手術后,患者均成功治療,并未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
3 結 論
近年來,隨著外界環(huán)境和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膽總管結石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膽總管結石的主要原因在于飲食習慣不良,作息不規(guī)律,機體內膽固醇水平較高[3]。
在臨床治療中,膽總管結石是一種十分常見消化道疾病,復發(fā)率較高[4]。膽總管結石的主要臨床癥狀有發(fā)熱以及腹部絞痛等,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膽總管結石主要可以分為原發(fā)性膽總管結石以及繼發(fā)性膽總管結石,嚴重的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險[5]。相關資料顯示,早期診斷對膽總管結石后續(xù)治療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臨床超聲診斷應用越來越廣泛。臨床超聲診斷準確率較高,安全度和敏感度較高,對患者無創(chuàng)傷。在本次研究中,選取的膽總管結石患者30例進行臨床超聲診斷后,24例患者診斷準確,診斷準確率為80.0%,6例患者誤診,誤診概率為20.0%。6例誤診患者中,2例患者為膽管炎伴胰腺炎,2例患者為膽結石伴壞疽性膽囊炎,2例患者為膽結石伴急性膽管炎。經(jīng)過相應的手術后,患者均成功治療,并未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對膽總管結石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對患者無創(chuàng)傷,可反復檢查,了解病情轉歸,給臨床醫(yī)生提供可靠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白 楊,田 謐.40例膽總管結石超聲診斷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29(06):69-70.
[2] 任俊艷.30例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超聲診斷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3,13(06):28-31.
[3] 張秋霞.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超聲診斷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1(05):12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