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蓮
摘 要:學生該具備的語文重要素質就是閱讀能力,如何使用更多種的方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進行摸索研究,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終身閱讀”的意識,使閱讀習慣陪伴學生一輩子。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 學生 語文閱讀能力 提升方法
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來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策略。教師不但要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還要引導學生抓好課外閱讀,實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準確把握單元閱讀教學安排,結合教材做好課內閱讀教學設計
在五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采用學生喜歡的閱讀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逐步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課內閱讀。在教師進行課內閱讀教學授課之前,教師首先要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將五年級語文上下冊的閱讀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整合,在教學中就可以既進行單元整合教學,還可以通過教材的編排進行教學。教師在教材的過程中要努力尋找教材和學生閱讀能力的契合點,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課堂上獲取引導能力的提升。如教師在授課《黃果樹瀑布》之前首先要考慮到單元教學目標,從單元教學目標整合每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師要確保學生每節(jié)語文課上都能有所收獲。在第一單元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教學體會黃果樹瀑布的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以讀為主,在讀中逐層理解字詞,品味關鍵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場面描寫的精彩,學習過渡句的寫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整合一單元的教學策略,對本單元內所有課文都要圍繞單元整體教學重難點來完成,促使學生苦練閱讀基本功。[1]
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情境中主動閱讀
閱讀應該是一件生動的事情,通過閱讀感受作者的情感,“看”到作者想要傳達的場景內容,而不僅僅是刻板的讀出來而已。學生之所以不愛閱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感興趣,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充滿童趣、充滿想象力,愛玩愛表現(xiàn),教師就應該“投其所好”,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快樂閱讀。教師一方面要扎實做好閱讀教學設計,確定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還要思考學生在閱讀課內的活動,讓學生占據(jù)課堂的主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思考中來。教師在《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可以通過教研組研討閱讀教學設計,思考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真正達到語文閱讀能力的內化。對每一個閱讀教學知識點,讓學生討論這樣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確定訓練深度和力度,做到人人過關。[2]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教師應該先培養(yǎng)學生建立閱讀的意識,引導學生從閱讀中認識世界,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進更多的課外知識,提高自學能力。讀的書多了,既能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還能更好的理解、鑒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體會語文的魅力。但在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選擇引導要一定要注意推薦適合學生心理特點,有利于學生認知發(fā)展和正確觀念形成的書籍,同時注意與課本閱讀相結合,以延伸學習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要靠教師的努力的,在家庭中也應配合,在生活增添閱讀氛圍,讓學生浸染在書的海洋中,多管齊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勢必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技巧與方法
沒有一定閱讀的技巧閱讀更像是盲頭蒼蠅般不能有效的理解課文意思,這也是很多學生“閱后即忘”的原因。課文閱讀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步驟、循序漸進的閱讀,第一遍進行粗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先把課文看懂了。再讀第二遍要理解課文意思,標好自然段,歸納小段意,圈出中心句,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小組討論和提問的時間,讓學生不懂就問,學會“存疑”,再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答案,在“問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最后一遍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投入感情的精讀,一字一句的大聲朗讀,一邊讀一邊揣摩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課文背景,加入自己的感情,讓閱讀過程更飽滿。如《黃鶴樓送別》教學中,讓學生朗讀,體會離別之情。同時教師要做好對課文的語句分析的講解教學工作,幫助學生獲取相關語文知識,以提升對課文的理解。
五、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手段不能單一化,教師應該研究出更多種教學手段對課文閱讀進行全方位的鞏固練習,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更快速的得到提高,優(yōu)化閱讀質量。比如在學習課文后,可以讓學生隨堂寫一篇小讀后感,談談自己閱讀后的感悟和啟發(fā);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編或改編,在不偏離中心思想的提前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原課文所表達的思想的精神為主題,布置作文練習,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熟練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所掌握的語文知識技能,比如《師恩難忘》課文表達了“感恩老師”的精神,教師可以此為主題,讓學生進行作文練習。另外,口語拓展和游戲教學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師可請學生上臺進行課文復述,不需要完全背誦,但要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重新整理,要能表達出作者的意思。
六、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向學生推薦閱讀文本。小學高年級閱讀訓練重點有著高年級的特定性,教師要根據(jù)高年級閱讀訓練重點進行綜合性閱讀訓練。在高年級語文大綱中明確指出,高年級要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相當于高年級的語文課本5本書左右。因此,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孩子們進行快樂的課外閱讀,向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如《變色龍》課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變色龍的相關資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針對不同學年段的學生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籍,并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xiàn)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質變到量變的轉化。
結語
在小學五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學定教,在課堂中選擇適合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走進閱讀,喜歡上閱讀。
參考文獻
[1]楊紅艷。培養(yǎng)小學高段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方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