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媛
摘 要:陳云是我國卓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的很多論述都成為了黨的寶貴財富,對我國黨的建設發(fā)展起到引導性的作用。陳云始終堅持唯物主義原則,能夠參照歷史,實事求是、公正客觀地評斷人物和事件,對處理問題具有很好的參考性作用。同時,陳云還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對待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錯案以及林彪的歷史功過的評述上都以客觀的言詞做到了準確的評判。學習和研究陳云的黨史觀對處理黨建問題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對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陳云;黨史觀;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8.065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陳云的黨史觀,在黨史研究方面有重要論述。近年,學術界對陳云的思想研究不斷加深,這樣就豐富了陳云的思想探討形式,對于黨員學習和黨的建設有指導意義。
陳云的黨史觀可以從他對黨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上看出來,具有很鮮明的哲學思想。這樣的思想和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學習有密切關聯(lián)。他在回憶學習經(jīng)歷時說到,在學習前,我的講話和寫出的文章缺少辯證法,在學習后講話和寫文章變的不一樣了,其中表現(xiàn)為辯證法思維很強。對哲學的學習陳云比較重視,他說“在學習哲學上,首先要有正確觀察問題的思維和方法?!彼?jīng)給女兒寫信說到哲學的根本是觀察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隨處都用得到。陳云經(jīng)常號召全黨學習,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水平。陳云把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轉(zhuǎn)化為對實際問題的處理和評價,特別是黨史重要任務和重大事件的評價給人以全面、客觀、準確、公正的印象。
陳云對任何事件的評價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全面地分析對待重大事件。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是指黨史和黨建工作的重要思想原則,是我們黨的根本思想路線。實事求是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處理黨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穩(wěn)妥性上的恰當與否,關系著全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全局發(fā)展。黨史的研究要考慮到黨的自身地位,是黨史觀的難點所在。在七大的發(fā)言中,陳云闡述了堅持真理對建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性。他指出:“在黨的重大事件上,我們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實際是什么就是什么。在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上,要采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就是毛主席同志強調(diào)的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思想?!痹趪腋母锏木o要關頭,他強調(diào):“改革要實事求是,就是要先實際的分析問題,弄清事實,這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标愒撇捎民R克思主義的辯證思想來分析問題,為我們樹立正確黨史觀起到推進作用。
在對待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上的評論上,陳云能把握歷史主流,客觀正確的看待是非功過。這體現(xiàn)在他對毛澤東同志及其思想的評鑒上,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如何評價毛澤東同志和他的思想成為了黨面臨的重大問題。在復雜的政治局勢中,陳云客觀的評價毛澤東同志的事跡,采用了一分為二的辯證法準確的評價了這一黨的政治問題。陳云認為,在對待毛澤東同志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不能感情用事,要平心靜氣方能理性正確的思考。要求領袖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錯誤,我們及時改正。在七大高度評價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時,陳云就曾說過,我們相信毛主席的思想,但也不能絕對的盲目跟從,盲目是沒用的。
陳云在《關于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的評議中發(fā)表過多次講話,在講話中他贊同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決議不宜細的原則,要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建議,并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毛主席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在分析毛澤東同志的錯誤上,陳云指出,毛澤東同志的錯誤在歸結與他個人外,還有黨中央的責任,此外,地方領導干部也有很大責任。陳云在決議中把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寫入,使得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能客觀準確的體現(xiàn),也突出了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的,錯誤是第二的毛澤東同志的功過評價,更能讓人信服,為當時政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起到了指導作用。外界群眾和領導干部對于文化大革命大多有錯誤的理解,面對這樣的問題,陳云指出,毛澤東同志發(fā)動文化大革命是為了防止中國出現(xiàn)類似赫魯曉夫的事件,最初沒有要弄那么大。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內(nèi)亂,是一次政治斗爭,對文化大革命的評價不能從局部的角度、暫時的眼光來處理和看待,必須以黨的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以全局觀來處理問題。他指出:“黨內(nèi)斗爭不能開殺戒,否則不利于黨的事業(yè)建設”。今天來看,陳云的論斷無論從當時角度來說,還是今天在處理黨的重大事件上,都具有指導作用。
陳云對很多黨史事件還做出了很多精辟的論述。在1962年的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上,面對干部提出的這幾年工作上的錯誤誰來負,責任由誰擔的問題,陳云說,中央和地方各有各的問題,但責任首先在中央。這樣的分析從當時的實際上看非常適合。在對羅龍章的分裂主義路線的看法上,陳云認為,羅章龍的有些主張是有道理的,對林彪在革命期間的貢獻和功績也給予了客觀的評價。改革開放后,對堅持兩個凡是的黨員干部,陳云主張不要抓住錯誤不放,不能檢討沒完,以黨的建設大局出發(fā),團結一致向前看。
陳云將黨史事件放入時代環(huán)境上全面客觀分析。在對待黨史和人物的評價上,要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放在其所處的歷史條件下來分析,習近平同志指出,面對歷史條件和當今的條件,同一事件會還有不同的處理結果,不能用今天時代背景去衡量歷史。這也是和陳云的黨史觀相吻合的。1978年陳云時任中組部干部,面對國防文學和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大眾文學爭論,他致信對胡耀邦說,毛主席從來沒說過兩個文學爭論是革命和反革命之爭,建議中組部對30年代的問題作出實事求是的歷史評鑒。陳云的信推動了黨史重大事件的解決,時代文學爭論有效的平息。
陳云將黨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來客觀全面的分析,以此得出了很多精辟的評述。這些著名的評述不僅解決了當時的問題,也為我們今天分析和解決黨的建設上遇見的問題起到了參考和指導作用。陳云的處理黨史的方法和觀念啟示我們要盡可能的呈現(xiàn)歷史條件,脫離了歷史就會使得事件不能客觀公正的評鑒,甚至會出現(xiàn)是非顛倒的后果。在評價黨史上,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不能苛求細枝末節(jié),否則就難以把握黨史的全貌和變化規(guī)律。陳云的研究方式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參考,為黨史研究樹立了模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于當時我黨工作的需要,一大批同志潛入了敵人內(nèi)部做起地下秘密工作,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這些潛入敵人內(nèi)部的英雄卻會被很多勢力沖擊。他們被認為是叛徒,影響較大的是薄一波等人的案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江青等反黨集團將薄一波等同志打成叛徒,陳云指出,薄一波等人潛入敵人內(nèi)部工作是中央決定的行為,他不是叛徒。他還認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兩面政權中的保長也替我黨做過很多工作,這些問題必須放到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看待,不能用現(xiàn)在的情況來評價。
對待黨史等問題上,陳云以高度的責任感來總結分析。在改革開放后,陳云推動了黨史上的重大政治問題的妥善解決;另外,陳云還能親自為在“文革”中受到冤屈的同志寫材料,將黨的正氣建設工作做到了一絲不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云擔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任書記。陳云的工作是整頓黨紀黨風解決黨史的遺留問題。陳云堅持著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在冤假錯案的平反上維護真理和正義。無論哪個組織和領導人批準的冤案,都嚴格按照程序改正。在陳云的領導下,對劉少奇等重大冤案的平反起到了積極作用。
陳云以高度的責任感澄清了自己參加的黨史事件。在1982年的檔案材料的辨認上,陳云為得到確實的考證,讓人特意跑到了遵義了解情況。他對歷史遺留問題一貫采用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澄清了西路軍歷史工作,謹慎客觀的對待自己的歷史,不虛榮,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員的無私品格,令人敬仰。他將實事求是嵌入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中,全面客觀的看待黨史,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了黨史和重大事件的解決,為我們在認識黨史上提供了重要資料,也為當今解決黨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近年來,虛無主義思想開始萌芽,一些人將黨史發(fā)展扭曲,想要否定近代的革命歷史,最終否定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陳云堅持的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事件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虛無主義是荒謬的。他的這些觀點啟示我們在解決問題上,將自己置身在群眾中,將人民的功績和力量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實現(xiàn)中國夢中的,凝聚中國力量的要求,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丁俊萍.陳云黨史觀的鮮明特色及其當代價值[J].黨的文獻,2015,(05).
[2]陳云年譜: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62.
[3]陳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