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云虹
【摘 要】數學教學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要把培養(yǎng)學生數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人格擺在重要的位置,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不斷優(yōu)化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錘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和創(chuàng)造品質,讓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數學的課堂上綻放!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創(chuàng)造品質;教學創(chuàng)新
小學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能否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他們將來能否成為創(chuàng)造性人才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呢?實踐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能在生動新穎的課堂上,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角色作用并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新設想、新觀念、新成果的源泉充分涌流!下面,結合小學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淺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在打牢基礎上,做到熟能生巧、巧中出奇
這就是說對“雙基”的教學要求,不僅要達到“掌握”,還要使之轉化成熟練的技能技巧,達到運用自如。只有如此,才能擴大學生思維的覆蓋面,產生豐富的聯想,使思維深刻,認識升華,達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情景。為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必須達到深理解、熟撐握、活運用的要求。比如,對于分數應用題中乘除法意義的理解,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也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知識。對于這樣的基礎知識,教學上就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上有這樣一道題:“弟弟比哥哥矮,弟弟身高是哥哥的?”為了使學生對雙基知識的掌握達到生巧、出奇,我先讓學生根據這句話用線圖表示出來,后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算出結果。對于中等以上的學生,還讓他們進一步分析、推理:弟弟比哥哥矮哥哥比弟弟高、弟弟是哥哥身高的、哥哥是弟弟身高的1倍、弟弟是兄弟倆身高之和的和哥哥是兄弟倆身高之和的。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整體“1”的概念和分數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這就為下一步靈活地解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知識聯系上,做到結成鎖鏈、形成網絡
溝通知識聯系,使知識結成鎖鏈、形成網絡,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因此,每學完一部分知識都要安排和上好復習課和綜合練習題,以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深刻化,促使新舊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成緊密的鎖鏈,形成網絡化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習了除法、分數、比例知識后,我們進行了復習。通過復習溝通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因此,當練習中出現下面二道題:①王師傅生產一批零件,5小時完成總工作量的,要完成全部任務還需要幾個小時?②東光小學幫助植物公園種植草坪,原計劃每天種植28.7平方米,6天種完,實際5天就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多種植草坪多少平方米?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就運用了分數意義去列式、用工程問題去列式和用比例問題去列式的三種理解、六種解法。有些方法不僅表現出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求異性,還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在開拓思路上,做到放膽假設、放飛想象
假設和想象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能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前提。沒有假設和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在分數應用題教學中,針對分數應用題數量關系抽象、隱蔽、條件變化多的特點,除去讓學生掌握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一般分析方法外,還教給學生運用轉化、假設、消去和逆推等方法,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有見地、有創(chuàng)意地解答問題。
四、在引導學習上,做到一題多解、編題練習
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正是知識生長和再生的一種體現。因此,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重視一題多解練習和編題練習,是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重要手段。“一題多解”就是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熬庮}”則是技能技巧的綜合運用。前者大家都清楚,這里主要闡述四種形式的編題:①補條件。如:弟弟今年5歲,—,哥哥今年幾歲?要求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和問題補充“分率句”,使問題得以解決。②提問題。如:“甲數是6,乙數是5”,要求學生根據條件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③給數字。如:給出36,,要求用上這兩個數,編出若干題,看誰編得正確、合理、樣多。④引申編。如:一項任務,甲一個人做5天完成,乙一個人做15天完成,兩人合作幾天完成?實踐證明,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基礎知識,產生豐富的聯想;充分地運用記憶表象和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組合。發(fā)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創(chuàng)造力也就越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創(chuàng)造欲望,使培養(yǎng)出來的人具有高素質、富有創(chuàng)造力,實現新《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獲得不同的發(fā)展。”的改革目標,真正達到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的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