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茹麗
【摘要】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少教師感覺到教學難度較高,在教學工作開展時困難重重卻無法準確找到問題的原因。把握小學作文教學難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尋找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對于提高學生作為水平、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知識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激勵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有著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思維導圖;作文教學;問題
前言
作文——老師心中的嘆息,學生頭上的巨石,家長眉間的無奈。在教師長長的教學生涯中,學生漫漫的求知道路上,作文成了絕大多數(shù)師生的絆腳石——學生怕寫,老師怕閱,家長怕教!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語文作文水平不盡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內容空洞、語言缺乏真情實感、結構混亂等。
在語文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讓學生構思獨特,條理清晰,真實生動地表達事物,正在成為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探討的課題。而思維導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用能夠使人類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拓展。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概念
思維導圖是對人類大腦潛力進行進一步挖掘的方法,該種方式最早是由英國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東尼·博贊Tony Bazan于二十世紀中期提出。思維導圖的使用方式是通過用圖解與網(wǎng)狀結構的形式,配合關鍵詞語關鍵圖像將記憶功能進一步激發(fā),幫助人類大腦對信息進行存儲、組織以及優(yōu)化。在思維導圖結構中每一個關鍵詞與關鍵圖像都有著其基本的定義,關鍵結構在承擔特定記憶功能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思維導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人類思維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人類記憶潛能。通過對作文思維過程的精細剖析與層層展示,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作文方法,在寫作時發(fā)散思維、理清思路、有條有理,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提升學生作文能力方面的價值
學生在作文寫作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尤其是不知道如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基本思想,導致文本的表達較為混亂。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還有部分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經(jīng)常會偏離文章主題。引發(fā)這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思維能力存在較大的欠缺,不僅沒有良好的思考基礎,學生也不能有效的拓展自身思維平面,即便在自身腦海中存在大量的素材卻無法科學合理的將其進行提取、優(yōu)化與組織,這無疑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馮正平教授認為,“提高學生寫作思維能力應是寫作教學的題中之義,并且是首要之義”。一般來說,在感性的認知上進行深入的思考是對認知的理性認識,同時也是一種對于事物的深刻認知與判斷。對于學生而言,對于生活中的各項認知尚處于初級階段,未能充分認識事物背后的內涵,那么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便會存在無話可說、思維混亂的情況。
應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把自己還不夠清晰的思路列于其中,不論這些思路是否行得通都可以作為一個可行性的考量,然后學生便可以以這些問題為中心進行發(fā)散,整理相關的資料,包括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文章、報刊等資料,讓學生能夠思考多者之間存在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進而對問題形成立體的認知,進而為作文的創(chuàng)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思維導圖在指導學生寫作的具體應用
第一步是要求學生畫一個中央圖像,該圖像代表文章的中心詞或是主題。
第二步則是選擇相關的基本分類的概念作為分支,此時需要將寫作的主題以及需要著重敘述的事情記錄于其中,然后進行相應的分析與引導。
第三步需要學生放開自己的思維,拓展知識面,增加一些與文章主題相關的資料,表明自身對于文章論點的看法,在不斷的分類中不斷衍生出新的分支,同時需要確保相關資料與文章的適宜性,雖然論點不限制資料的規(guī)模與數(shù)量,但是作文的內容是有限的,應優(yōu)先選擇相關度最高的資料作為構成文章的主體。
第四步是將思維導圖進行重新的整理與編輯,優(yōu)化其基本結構并將其串聯(lián)成一個完整的框架。
第五步可以將整理好的思維導圖做成一個框架,利用現(xiàn)有的章節(jié)片段內容進行整合,此時需要盡可能快的將文章中的主要內容進行書寫,在可能引發(fā)疑問的方面迅速跳過,尤其是一些關鍵詞以及結構的連接點方面。
第六步是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如果出現(xiàn)了思維凝滯的情況,審閱一下思維導圖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問題,幫助學生能夠重新整理思路。最后學生需要在作文基本完成后復習一遍思維導圖,適當在文中穿插一些其他參考資料,豐富文章內容,引用更多例子或是名言警句來論證自身觀點,也可以適當拓展文章主題,發(fā)散思維,使文章內容更為充實。
例如在進行“幸福的顏色”命題作文教學時,一名學生以幸福的顏色為中心,發(fā)散了四個分支,即藍色、綠色、白色與黃色,其中,將藍色延伸為春的顏色,深遠而沉靜,綠色延伸為夏的顏色,青蔥而活潑,黃色延伸為秋的顏色,明朗而歡快,白色延伸為冬的顏色,純凈而素雅。緊接著進一步發(fā)散思維,如春天的腳步悄悄走進、靜靜躺在嫩綠的草地上;夏天蟬鳴蛙叫,陽光下的樹木依舊青蔥挺拔;秋天是一個收貨的季節(jié),金黃的麥浪一波一波蕩漾,落葉翩翩飛舞;冬天潔白的雪花從天而降,打雪仗、堆雪人的活動熱火朝天。曾經(jīng)的學生作文基本上就是寫到哪想到哪,邊想邊寫,感覺寫的不好就撕掉重寫,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時間,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的作文質量。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學生在寫作之前就胸有成竹,明顯的提升了學生作文條理性與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作文寫作效率。同時,學生們在交換思維導圖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也能夠有效拓寬學生創(chuàng)作思路,使學生在遇到類似的題目時腦海中便能浮現(xiàn)出更為豐富的相關信息。
四、思維導圖在學生寫作中應用效果
筆者通過在學生寫作中應用思維導圖,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安排了一定量的寫作任務讓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采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指導后,學生對于作文的興趣明顯上升,更多的學生不再談及作文就產(chǎn)生恐懼、抵觸的心理情緒。同時對學生作文進行審閱的時候,明顯發(fā)現(xiàn)原有普遍的思維混亂、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作文質量提高顯著。
五、存在的問題及后續(xù)設想
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是《新課標》指出的明確要求。與其說思維導圖教會了學生作文方法,倒不如說教會了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它能將學生的思維過程能夠有序、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還能充分挖掘學生知識潛能,提升思考技巧。使學生具備了較強語言組織力與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指導學生寫作方面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廣大語文教師進行深入研究,為其在教學推廣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敏杰,李占偉,張豪鋒.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2,03:90-94.
[2]王穎,應超.例析思維導圖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J].科學教育,2012,06:2-3.
[3]李素珍.優(yōu)化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淺談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赤子(中旬),2013,10:112-113.
[4]張蓉.思維導圖在中學作文構思中的作用與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