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教學是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生掌握舞蹈知識、學會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的行為和過程。學生要具有高標準的舞蹈技能,對舞感培養(yǎng)的要求更為迫切,在中職院校舞蹈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對舞蹈教學進行探究,要求學生不僅要注重技能和理論的學習,還應該進一步加強舞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中職舞蹈;舞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27
作者簡介:吳碧珍(1978—),女,廣西玉林人,中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學在中職學校的課程設計。
舞蹈中的舞感,是指舞者在學習中,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和韻律,能在思想中勾勒出肢體動作的運動狀態(tài),對舞蹈能有自身的感悟和體驗。一段完美的舞蹈,不僅需要舞者優(yōu)美的舞蹈肢體動作,還需要舞者與舞蹈合二為一,全身心投入。所以,舞感最能體現舞蹈者的內涵和氣質。目前在中職院校舞蹈教學中,教師還是只注重傳授理論和技能知識,沒有強調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達不到舞蹈者表現的最佳狀態(tài)。
一、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在舞蹈過程中,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舞蹈者動作性、抒情性和與音樂的配合等因素,也就是在舞蹈中對舞感的培養(yǎng)。如果舞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和體悟能力,就能更加輕松融入音樂和情境中,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個舞者能做到技能和內心、靈魂相結合,那么展現出來的舞蹈藝術效果將會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產生共鳴。中職舞蹈教學者在注重對學生理論和技能培養(yǎng)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注重學生對舞蹈內涵的理解,通過舞蹈運動本身表達作品意圖及個人對作品、對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的培養(yǎng)方法
1.提高學生的感官反應,注重美感的培養(yǎng)
在中職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舞蹈動作是否正確,肢體是否協調,多是比較客觀上的東西,學生體會不到舞蹈帶來的美感,抓不住舞蹈作品的核心。舞感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應提高學生感官反應的敏銳度,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自己舞蹈方面的缺點,及時采取措施改正,逐步提高舞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學生感官協調性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舞感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學生對一個作品美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美感能最大限度激發(fā)舞者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融入藝術情境,進一步提升舞感。
2.注重內心情感的培養(yǎng)
在中職院校的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是滿足不了一個舞者真正的需求。這是因為教學過程中沒有最大限度去挖掘學生內心情感,肢體動作與情感不能融合。教師教學中,應該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注重學生在眼神、面部表情方面的訓練,將面部表情和眼神傳遞的情感融入舞蹈動作中,讓學生逐步找到屬于自己的舞感,提升舞蹈的藝術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樂感
舞蹈是與音樂共存的,對學生樂感的鍛煉,也有利于舞感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韻律、音高、音質,讓學生整體把握音樂的速度和力度,通過音樂來渲染學生的內心情感,把情感體現在舞蹈的肢體動作中。鼓勵學生根據音樂節(jié)奏和力度來想象舞蹈動作,由聽覺向視覺轉變。同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材,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真諦,分析音樂的背景材料,去思考音樂背后給舞蹈帶來的啟發(fā),創(chuàng)設舞蹈情境,在腦海中想象舞蹈動作及舞蹈帶來的視覺美感。將音樂與舞蹈動作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音樂中表達出情感,將其更好地應用于舞蹈中,在潛移默化中加強舞感。
三、結束語
中職舞蹈教學中對舞感的培養(yǎng)已經逐步得到舞蹈教師的重視,教師逐漸注重對舞感的培養(yǎng),也正在通過不斷改進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舞感。舞感的培養(yǎng),不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就能完成的,有的學生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賦,就會有自身的舞感,但多數是通過后天慢慢培養(yǎng)才形成的。這就需要中職院校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舞蹈教師能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舞感培養(yǎng),經過長期的努力,中職舞蹈教育事業(yè)一定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舞蹈者。
參考文獻:
[1]孟麗君.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舞感”的培養(yǎng)[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16):264.
[2]王鵬飛.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5(17):46-47.
[3]陳艷敏.中職舞蹈教學中“舞感”的培養(yǎng)[J].新教育,20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