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東
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中央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未來我國農村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我國農村體育的發(fā)展將面對新的發(fā)展形勢。對影響我國農村體育教學的制約因素展開一系列地分析,提出新形勢下農村體育的改革措施,更使得農村體育的社會功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從而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農村;體育教學;制約因素;改革措施
近些年來,隨著新的體育教學理念的貫徹實施,以及“陽光體育”教育工程的深人,逐步提高了中小學學生的體育教育程度。但是,距國家體育教育教學應達到的目標還很遠,并且農村體育教育的發(fā)展還有很大局限性?,F(xiàn)有體育課程不完善的方面很多,況且,各級各類的學校沒有真正的貫徹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工程的運行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真正的把這項工程落到實處。
一、我國農村體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制約因素
1.應試教育影響和阻礙了農村體育教學
農村學生由于受家庭條件、學校環(huán)境、 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從小就把考上大學當成自己擺脫農村、農民身份的唯一選擇。在這些農村孩子的心中,只有好好學習文化課才是他們擺脫現(xiàn)狀的唯一出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如今有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提升高考升學率,不斷對初考升學標準進行提升,有一部分學生被擋在門檻之外從而不能夠繼續(xù)接受高中教育。為了使得廣大學生接受高中教育,學生以及家長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進行壓縮。與此同時,為了追求較高的升學率,學校往往將體育教學擺在次要地位。長此以往,一些農村學校體育課被邊緣化了。這也充分表明,應試教育也無疑給體育教學帶來不良影響,那就是使得體育教學難以得到正確的對待。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也就難以得到保證,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只是一紙空文,一句空話。
2.經濟發(fā)展的制約
我國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有9億,占全國人口70%,由于我國現(xiàn)在并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還比較低,農民的生產方式比較原始,農業(yè)人口長期局限于手工勞動收入較低,為了使得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疲于奔命,富余的精力以及時間有限,難以從事體育活動;另外一方面,因為受到國家計劃經濟與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發(fā)展模式的深刻影響,農村缺乏甚至沒有體育活動場所與設施。
3.學校體育器械不足、場地建設不健全
農村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非常落后,有器械沒有場地,有場地沒有器械,或者什么都沒有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使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和制約。
4.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種種影響,在農村學校中,不少體育教師的教學都是結合體育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教學的。這種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方式難以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使得學生自信心嚴重受到打擊,從而讓其對體育喪失興趣。譬如說,在對“跳山羊”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給廣大學生對跳山羊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講解,再給廣大學生做示范,在這之后讓學生排列成一個縱隊,一個一個地跳過去,然后這節(jié)課就完成了。因為深受教師水平的種種限制,不少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課程,譬如說中國武術、健美操、跆拳道等都不能帶到體育課堂中來,學習嚴重喪失學習體育的興趣。
二、農村體育教學的改革措施
1.轉變觀念,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教育的宣傳力度
在我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qū),尤其是一些山區(qū),缺乏與外界之間的聯(lián)系,人們對體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難以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乃至于認為生產勞動與體育活動相等同,這是錯誤的觀念和誤區(qū)。所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引導廣大學生樹立科學教育觀,與此同時,采取諸如開展體育活動、宣傳專欄、廣播等一系列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使得大部分農民對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及地位有一個真正的認識以及理解,進而促進農村體育教育及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
2.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營造適宜的空間環(huán)境
體育器材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理使用體育器材能夠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場地可以說是教學的必要條件,然而在不少農村學校,學生可以活動的范圍可以說是相當有限的,難以真正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與滿足學生日常活動的需要。所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盡可能在學校展開一系列的教學。如果學?,F(xiàn)有條件無法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筆者在確保每一名學生安全的前提條件之下,做好與學校的協(xié)商工作,盡可能組織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校外活動。盡可能地使得校外條件得到充分地利用,對學生展開有效組織,展開目的性的教學。在教學方式上,根據(jù)相關教學內容以及相關要求,利用鄉(xiāng)間小路進行跑步的練習,可以結合實際需求組織學生展開越野比賽等。還可以通過利用校外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展開登山等一系列活動,使得教學器材短缺等一系列的問題得以解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大綱的要求及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從而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
3.建立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中心的考核評價體系
體育評價應注重將體育教育過程評價與體育教學結果評價緊密結合,樹立身心群等多維評價觀。學生成績評價不僅看學期結束的體育測試成績,也看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習態(tài)度,從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學習態(tài)度、行為、情感、合作和交往等方面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人,注重對學生進步的評價,注重對學生獲取知識的動機、欲望、能力、態(tài)度以及形成過程的評價。
4.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改善師資結構層次
農村體育學校應不斷更新觀念,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每一份體育經費落到實處,使得學校體育教育的辦學條件得以逐步改善,從而進一步改善體育環(huán)境。同時根據(jù)學校情況,采用多渠道、多途徑籌集資金,補充與創(chuàng)建學生喜愛的運動設施,擴大體育活動場所的面積,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各項體育設施的使用率。
三、結語
要想切實搞好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就要擯棄急功近利的錯誤思想,由于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因此,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認真地完成每一項工作,才能夠將農村學校體育工作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孫翊能.試論農村體育教學研究中的問題和改進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2).
[2]許航銘.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
[3]于崇明.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與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