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蘭
摘要:俗話說,好習慣受益終身,壞習慣貽誤一生。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于語文學科來講,筆者認為最主要的習慣就是讀和寫的習慣。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和其他語言學科一樣,首要的就是要重視讀和寫的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和寫的習慣。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的習慣;寫的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046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一個老農(nóng),臨死前,把幾個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跟他們說,祖先留下了一大筆財富,就保存在自己家里的幾畝田地里。說完之后,老父親就過世了。幾個兒子對老父親的話將信將疑,但是,萬一真的有這么一筆財富呢?于是,幾個兒子為了獲得父親所說的這筆大的財富,天天到田里去找,幾年下來,財富沒有找到,但是有個事情令他們眼前一亮,原來,經(jīng)過幾個兒子勤勞地耕耘,自己家里的莊稼卻比鄰居家里的旺盛許多,產(chǎn)量也高出很多。聰明的幾個孩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對自己的所說的一大筆財富就是指勤勞。故事中的父親無疑是聰明的,利用了幾個子女愛財?shù)奶攸c,順勢引導孩子們通過尋找財富的過程告訴了幾個孩子勤勞這一習慣的重要性,使得孩子們最終明白勤勞的習慣就是最大的財富,父親終于可以瞑目了。由這個故事,筆者想到的是習慣的重要性。無論是對于耕作來說,還是對于我們的語文學習來說,習慣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就來說說養(yǎng)好習慣對于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俗話說,好習慣受益終身,壞習慣貽誤一生。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語文學科來講,筆者想最主要的習慣就是讀和寫的習慣。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和其他語言學科一樣,首要的就是要重視讀和寫的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和寫的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讀的良好習慣,學好語文
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來講,讀是非常重要的。在功利主義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要求把學生用在學習上,課外的東西一律不準碰。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聽過一個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可是他的寫作能力十分不理想。通過筆者的了解,家長告訴筆者,孩子腦子里沒有什么東西,寫作時根本沒有什么東西可寫。追問其原因時,家長說,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未來的競爭怎么激烈,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孩子身上,十分關注孩子的學習,于是每天晚上爸爸媽媽都輪流照看孩子的學習,看著孩子完成各項作業(yè),然后自己又找一些試題來讓孩子做。本來家里有很多雜志,考慮到學習的壓力這么大,索性把這些雜志都鎖進了箱子里。孩子所能接觸到的東西就是課本和試題。筆者聽完家長的講述,也終于弄明白了孩子寫作成績差的原因了。古語說的非常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語又說,“唐詩讀了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這兩句古語都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廣泛閱讀對于寫作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筆者還聽過這樣一件事,就是文革剛剛結(jié)束時,某個學校的師資十分匱乏,尤其是語文教師更是如此,當時語文教師的工作量已經(jīng)十分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個班的語文課怎么都不可能再安排有教師來上了,怎么辦?當時的校長出于無奈,最終決定,這個班的語文課時間就交給學生自己到圖書館里去看書。經(jīng)過一個學期后,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了,大家都以為這樣的狀況下,這個班的語文成績應該差的不得了,都不敢去想象。但是怎么樣?事實上卻相反,這個班的語文課成績處于整個年級的中游,甚至超過了一些班。這個故事也同樣說明了一個道理,對于語文學習來講,閱讀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來講,筆者總是教導孩子們說開卷有益,多讀一些好書,并且給大家經(jīng)常推薦一些好書,比如四大名著等等。有時候在筆者的課上,筆者有意識地去講一些故事,同學們被筆者講的故事吸引住了,就問這些故事是從哪里來的,筆者就告訴他們這些故事的出處,于是很多孩子在課下就讓家長去購買相關的書籍來讀,這樣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孩子們的閱讀量是非常大的。筆者認為,這樣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以后,不僅僅對于今天的學習是有用的,即使對于孩子們的未來也是十分有好處的。
二、培養(yǎng)學生寫的良好習慣,學好語文
除了讀的良好習慣以外,寫的習慣對于學好語文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培養(yǎng)這一良好的習慣來說,記日記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從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開始,筆者都要告訴大家寫日記的重要性,讓大家堅持寫下去,可能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的時間里看不出什么來,但是經(jīng)過更長的時間后,這一良好的習慣就會展示出良好的效益來。
從寫日記的內(nèi)容來看,筆者引導孩子們把每天感興趣的事情寫下來,一定要從內(nèi)心來講認為是感興趣的,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物。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要求呢?一是很多學生在記日記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興趣,因為把記日記當作了一項十分乏味的工作來做,當然記著記著就堅持不下去了。因此,筆者就教導大家一定要記下自己認為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二是之所以這樣要求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善于感受的心靈。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發(fā)生著無數(shù)的事情,如果我們?nèi)鄙倭艘浑p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善于感受的心靈,那么,一切的一切都會變得十分平常,因此,對于一件事情的發(fā)現(xiàn)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生活中并非總是缺少有趣,或者缺少快樂,而是我們失去了發(fā)現(xiàn)的能力和感知的能力。因此,筆者就教導孩子一定要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趣味、發(fā)現(xiàn)快樂,培養(yǎng)自己健全的心理,養(yǎng)成快樂的心態(tài)。
另外,引導孩子們寫日記,筆者一般很少做出字數(shù)方面的規(guī)定,都是讓孩子們十分自由地去寫作,想寫到哪就寫到哪,筆者非常反感給孩子們布置這樣的作業(yè),寫一篇三百字的日記。很多孩子記日記的興趣恰恰就是從這三百字開始被我們抹殺了。筆者經(jīng)常說,文不貴長,而貴精。因此,在字數(shù)上,筆者通常不做要求。在我們的努力下,很多孩子愛上了寫,養(yǎng)成了寫的良好習慣,語文成績也就有了很明顯的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qū)碼頭鎮(zhèn)惠家堡小學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