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鳳嬋
【摘 要】在新形勢下,高校擴招、高校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轉變給高校教學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尤其是現在高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較之以往,學生的特點有了新的體現。因此,作為高職院校新生輔導員,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學生工作,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使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氛圍是每個新生輔導員所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輔導員 高職教育 溝通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048-01
愛心教育的提出最初與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倡導的“教育愛”的思想有密切的關系?!敖逃龕邸?,即“教育的主要原則是愛?!迸崴固┞迤嬷鲝堅陂L期艱苦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應該給予受教育者自覺、持久、公平、真誠和無私的愛。冰心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了教育的先機”。作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將愛心教育滲透到學生工作中。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與其他普通高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有其自身的特征。
1、社會認知度不高。目前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識仍存在一些偏頗。大眾普遍認為高職院校畢業(yè)的學生綜合素質,相比本科院校畢業(yè)學生要低。一些用人單位認為高職生的知識背景較薄弱、知識面較狹窄、可塑性不強,社會對高職生的偏見,讓他們對自身的認識也發(fā)生了偏差,覺得低人一等,很多高職畢業(yè)生找工作積極性不高。
2、學習情緒化傾向較嚴重。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高職生在學習上存在著較嚴重的情緒化傾向。情緒好的時候,學習比較積極、主動;情緒較差的時候,對學習就很排斥,自我約束力較弱。調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們的典型表現。學生個體的自我約束力弱,導致了整個群體的自律性較為低下。
二、實施愛心教育的方法
輔導員要有愛心,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的熱愛,同時要體現在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養(yǎng)學生自立能力和自強意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學生只有學習能力的高低之分,在人格上,人人平等。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脆弱、自卑情緒較強,因此更加敏感,自尊心強。作為輔導員,必須客觀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他們的想法。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群體,如心理異常群體、家庭貧困群體等等。我之前帶過這樣一個學生,性格比較孤僻,不愿與同學交流,同時自尊心又極強,但是經過我多次與其溝通、交談后,仿佛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他會主動找我聊天,告訴我最近的學習、生活狀況,也和我聊聊家里的事,甚至開班會的時候還大膽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班級的元旦晚會上還表演了節(jié)目。因此對待這些學生,切不可戴著有色眼鏡,心存偏見,看不起他們;而應該以一顆平常心看待他們,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平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要讓他們感覺到這種愛心是發(fā)自內心的,是真誠的。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教師對待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師生之間要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決不能無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為學生只有感覺到被尊重,才會從內心接受我們,信任我們。
三、愛心教育的途徑是溝通
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尤其現在我們面對的都是“95后”的學生群體,他們接受著社會多元化價值觀及新媒體時代龐雜訊息的沖擊,思維活躍,想法多樣。作為高校教師,特別是輔導員老師,就更應該去切身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可以是一對一的談話,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如QQ、微信等進行交流,拉近師生距離,形成交互性關系,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老師在用心了解他們,傾聽他們所想,解答他們所惑,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有了溝通才會有理解,而有了理解才能談教育。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只要細心,就會發(fā)現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在實際工作中,適當的肯定與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重新找回學習生活的動力.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尤其是老師的賞識,而老師的賞識也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和肯定,因為老師的賞識,可以把芝麻大的閃光點放大成一盞明燈。正如第斯多惠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與激勵、喚醒和鼓舞。”
四、愛心教育的藝術是寬容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很正常的,成長本就是不斷改過的過程。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作為輔導員應該以寬大的心胸開誠布公地與學生交流,多傾聽學生的心聲,摸準他們犯錯誤的思想根源,才能對癥下藥地解決問題。在對待犯錯誤學生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做到尊重他們的人格,盡量不讓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難堪。實際工作中,有些老師,不問緣由,直接把學生批評一番,甚至讓犯錯的學生在大庭廣眾下出丑,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也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更有可能激發(fā)師生矛盾。當然,寬容并不是無原則的原諒學生的錯誤,寬容與嚴格相結合,寬嚴要得當。就像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說:“不能把教師對學生的愛,僅僅設想為用慈祥的關注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應該與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 ”。 正確的寬容給予學生的是一定的信心或鼓勵,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多一點對自己的思考,同時也讓他們能理解,在錯誤面前,師生之間并不是簡單的批評與被批評的關系,而是老師在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綜上所述,新時期決定了輔導員的工作是紛繁和復雜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輔導員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輔導員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管理、安全、教育、服務四種功能。這就更需要每個輔導員傾注滿腔的熱情,以學生為本,及時發(fā)現問題的根源,并針對這些根源對癥下藥,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方式幫助他們完成人生的轉折,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自律.學會堅強,從而實現健康成長,真正做到具備愛心、耐心、細心、熱心、誠心和責任心,用朋友的真情,師長的關懷。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指導員和知心朋友。
參考文獻:
[1]王望崢.陳幗青.高校輔導員工作心得[J].教育論叢.2009.6
[2]劉美霞.高校輔導員工作微探[J].教書育人.2005.12
[3]胡玉冰.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幾點思考[N].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