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鋒
【摘要】語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高三復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以往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學生才能在語文這個科目上占得先機。而必要的解題技巧與寫作技能的點撥,也是語文增分的法寶。
【關鍵詞】高考語文 備考方向 有效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35-02
語文是學生較為熟悉的一個科目,但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語言文字不會運用;古詩文不會鑒賞;論述類、文學類、散文以及實用類文體不知該如何閱讀,作文怎么寫才能得高分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學生,同時也困擾著教師。所以,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探索高三語文應如何有效備考。
一、備考綱、備學生
研究考綱永遠是高三復習的重中之重,教師只有在深入了解考綱的要求之后,才能明確高三復習應該朝哪個方向走。語文考綱極為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與閱讀、寫作能力,從考綱的題型分布來看,閱讀和寫作占據(jù)了全卷極大的比重,而好的知識儲備則是學生學好這兩方面的前提條件。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跟學生是密切相關的。在備課時,教師還需“備”學生,需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來安排教學進度。比如:在講語言文字運用這一塊時,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時間來“備”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因為只有學生真正掌握好了這一塊,才能在后面的模塊復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備教材,備方向
語文高考主要側重于考基礎、閱讀及寫作,所以教師在備教材時,應當有意識地從這三個方面出發(fā),鍛煉學生的思維與解題能力。
1.語言文字的運用
在復習這一模塊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對字、詞、句的積累與辨析。比如:易混成語辨析、病句修改、仿寫句式、語言表達等,教師可先介紹該模塊的學習方法,配合一定的練習進行訓練與講解,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在課前可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課后建立一個錯題記憶本,讓學生更好地查漏補缺。
2.古代詩文的鑒賞
對于古代詩文,很多學生都覺得很難學,部分教師也覺得很難教。因為在復習這個模塊時,很多學生缺乏一定的古漢語積累,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指點學生背誦重點古詩文下面的注解,并進行理解與靈活運用,比如:“登”這個字在“登景泰二年進士”這句話中譯為“升職”,而在“登黃鶴樓”這句話中譯為“登上”,這些都是學生需要記憶并理解的地方。另外在學習古代詩文鑒賞時,雖然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供學生參考,但理解全文始終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學生勤快記憶,勤快練習,多加分析。
3.論述類文本、文學類文本、散文、實用類文本的閱讀
閱讀是語文考試的一大難點,這需要學生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感情色彩。在做這方面的訓練時,教師應先教會學生如何區(qū)分文體,比如論述類的文體應該有作者或者其他人的觀點在里面,散文比較注重于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明白如何區(qū)分文體之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不同類型的文體中應該運用哪些閱讀技巧,學生在做該項閱讀專練時也應該學會歸納總結,盡量做到不出現(xiàn)較大的理解偏差。
4.寫作
寫作占高考總分的十五分之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個模塊,寫作文不難,但是寫好作文卻很難。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經常不知道該寫什么、怎么寫、如何才能準確切入中心思想不跑題,從而導致作文分數(shù)不高。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收集素材。素材并非只有教師上課提到的新聞、事件等,而是在生活中處處都是素材,學生要學會觀察、分析、總結并記好筆記,最好是能夠有一個素材本,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夠有的放矢、有理有據(jù)。
另外學生也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比如開頭有亮點,結尾點題、論點清晰、文采斐然等,這些都是學生需要掌握并注意的地方。同時,在審題時也一定要明確出題者的意圖,他讓寫什么就寫什么,盡量做到不偏題、離題或者完全脫離主體。而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練習,多寫、多練才能會寫、寫得好。
三、備教法,備事項
高三的課堂有時候是枯燥的,這就需要教師適當調整上課的模式,增加上課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素材課時,可將學生分組進行新聞播報,由學生提供素材,分析、總結;在評講作文時,可讓學生充當作文小老師,點評其他同學的作文,側重分析作文的亮點及論點的引用是否恰當?shù)鹊?,這些都將讓語文課變得更為出彩。
同時在合理組織課堂時還應提醒學生應試的注意事項及個人的書寫,運用適當?shù)拇痤}技巧能增加主觀題的得分,而漂亮的書寫則會大大提高卷面分。
總之,語文的復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積累與總結,只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夠讓自己的語文出彩,所以希望學生在進行高三語文復習時,能夠多多注重基礎,讓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起來。
參考文獻:
[1]愧文錦.語文考試論[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1999:166-167.
[2]孫歡歡.我國高考作文的價值取向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56.
[3]楊興芳.高考作文命題的人文價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