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緊密配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補充。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班主任與家長在教育上難免產(chǎn)生分歧和矛盾,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藝術就尤顯重要。
【關鍵詞】合作;尊重;溝通;信任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需要,有助于糾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現(xiàn)象。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在與家長的交往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學會于家長溝通的藝術。
一、藝術交流,多元溝通
(1)對于脾氣暴躁的家長,要沉住氣。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要以理服人。既能贏得別人的好感,又能體現(xiàn)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消除誤解和矛盾。
(2)對于溺愛型的家長,首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予以真摯贊賞和表揚,然后指出學生的不足。要耐心、熱情的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子女,讓家長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
(3)知識型的家長,有一定的知識、修養(yǎng),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比我們還要深入、細致、具體,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要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
(4)對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長要多報喜,使家長意識到孩子的發(fā)展前途,激發(fā)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吸引他們主動參與教育孩子的活動。同時要委婉的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從而增強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二、尊重是前提,禮待家長
首先,教師要注意言談舉止,要善于傾聽。多數(shù)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只顧自己滔滔不絕。情緒發(fā)泄完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回去只好拿孩子撒氣。如果我們以坦誠、平等、合作的態(tài)度面對家長,形成一種民主的、和諧的氣氛,這樣就會得到家長的支持。教師要注意多商量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多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對于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本著“有則改之,無責勉之”的原則,虛心接受,不要當面和家長爭執(zhí)。
其次,禮節(jié)要周到熱情。不論去家訪還是家長到學校來了解情況,班主任都必須要給家長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要起身笑臉歡迎,言語要大方、得體,使家長感受到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養(yǎng)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互相信任,全面溝通,因生而異
(1)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yōu)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
(2)樹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信心。和家長交流時,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差生”的家長。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而否定學生,要盡量發(fā)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言過其實,語氣要舒緩婉轉(zhuǎn),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
(3)一定讓家長明白他的意見很重要,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交流時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表現(xiàn)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
(4)語氣要委婉。青年班主任面對的是比自己年長的家長,我們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這樣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說“我認為”或“你認為怎樣”這些婉轉(zhuǎn)、協(xié)商性質(zhì)的詞語,這樣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5)由于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狀況的不同,班主任不能人為地把學生和家長分成三六九等。班主任應一碗水端平,親切熱情、禮貌待人,講究談話的內(nèi)容、方法和語氣。班主任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反之,則會給學校、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給學生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進而轉(zhuǎn)對社會的失望,嚴重影響他們?nèi)蘸蟮氖澜缬^、人生觀和價值觀。
(6)要科學實用。給家長的建議要條理清晰,言簡意賅,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的建議不科學不合理,在家長心中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
(7)要有針對性。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成績、個性等,不能泛泛而談,讓家長不著邊際,從而產(chǎn)生失望情緒,進而對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產(chǎn)生懷疑。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只有正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同家長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合作。雙方互通情報、互遞信息、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發(fā)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學校和家庭間建立和諧、密切的聯(lián)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共同完成教育、培養(yǎng)好學生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長成參天大樹,學有所長,先學做人,后再成事。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愛心與教育.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2]朱萍.班級管理.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作者簡介:
王合東,從事初中數(shù)學教學27年,先后獲得萊西市優(yōu)秀教師,萊西市教育工作先進個人,萊西市數(shù)學競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