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燕+單叔媒+劉春鳳+李彩娟+金紅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和教育目的差異化,教育改革已勢在必行,然而在教改過后,我們卻發(fā)現(xiàn)成功比例極低,甚至是舊的問題沒有解決,又新添了好多新的問題,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和時間,也使從教者對教學工作產生了畏懼,嚴重的影響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改革;傳統(tǒng)教育;教學效果;權力運行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教學改革是在教學領域內進行的旨在促進教育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效果而革新教學內容、方法和制度等的社會活動。它的實施往往是為了改變以相對落后的、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阻礙教育事發(fā)展問題的一種方式,但是在實施時,往往過于注重理論設計,效果不好,甚至出現(xiàn)半途而廢的現(xiàn)象,糾其原因主要如下:
1.教育改革目的不明確,報著跟風的心理,不明白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忽視教學結構改革的根源,甚至為求個人利益,盲目推行改革,使教學教革淪為教育行政化的犧牲品。
2.在教育改革設計前執(zhí)行者與教師溝通不夠,未能找到制約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3.在教育改革設計前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素質、知識和能力水平能否跟得上。
4.在教育改革設計前未能充分考慮教師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水平差異。
5.在教育改革設計前對資金和設備條件估計不足,導致教學改革不能順利完成。
6.在教育改革執(zhí)行過程中急于求成,生搬硬套,領導、教師和學生三者之間缺相互溝通不足,缺乏信任感,導致問題和矛盾過度積累。
7.在教育改革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和矛盾,處理時簡單粗暴,挫傷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其實,“教”與“學”二者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認知過程,現(xiàn)再多數(shù)的教育改革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誠然,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然而,教學過程漫長而復雜,學生心理、智力水平和能力基礎也各不相同,并不是以“學生為中心”這簡單的幾個字所能包括的,教育雖然是科學,但不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科學規(guī)律,使教育中個要素達到優(yōu)化配置。
傳統(tǒng)教育已有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歷史,無論將來如何改革教育,都要認真總結傳統(tǒng)教育的合理內核,所以,與其說是教育改革,不如說是傳統(tǒng)教育的進一步完善,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大化。目前,要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改善,就必須做好如下事情:
1.在執(zhí)行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最大的觀注,學校從領導到教師都要從維護學生利益的角度去工作,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的同時,給學生配套能力強,素質高和知識淵博的教師,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談及保護學生利益,改進教學效果。
2.在教學中一線教師是最重一環(huán),學校應想辦法提高教師待遇和提高教師素質,促使學校學識和科研能力強的人員向一線教學崗位流動,教師的能力知識水平和素質真接關系到學生的利益,教師除了要能熟練運用教學規(guī)律,還要有高深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深厚科研能力,也唯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不至于力不從心。
3.建立開放的學校權力運行體系,將權力放在陽光下運行,事實上這一點尤其重要,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它既包括學校領導層權力,也包括教師層面權力,更關系到學校師資水平和配套設施設備的完善程度,沒有好的權力制度學校辦不好,教師教不好,學生更不可能學得好。
4.學校應該更加自主的設制教師任用制度,提高教師隊伍的含金量,讓更多的德才兼?zhèn)涞娜诉M入教師隊伍,并將這種制度放在陽光個運行,接受全校職工的兼督,最大限度避免任人為親的事情發(fā)生,也就是要限權。
5.建立長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教師的教學接受學校的監(jiān)督,教師雖然行政權力不大,但在學校是的地位十分特殊,其是否能得到合理定位,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好壞。
實際上教學是個雙向過程,學校不同,生源不同,師資更不同,在教學改革中,決不能一概而論,決不是幾種教學模式能解決的,但只要學校和教師本著為學生負責,維護學生利益的態(tài)度,就能最大限度的做好教學工作,不要讓教學成為一種形式,要真心的做到有教無類。
參考文獻:
[1]李立國.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特征與核心問題[J].教育文化論壇,2014(2):1.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讀本[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王梅仙.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若干關鍵問題[J].江蘇高教,2004(5):48.
[4]李建發(fā),郭鵬.中國大眾化高等教育財政政策及其改革問題探討[J].教育與經濟,2004(4):38.
[5]余祥蓉,周曉紅.我國高等教育公平財政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教育與經濟管理專業(yè),2013.
作者簡介:孫迎燕(1979-),女,黑龍江牡丹江人,醫(yī)師,碩士,牡丹江醫(yī)學院紅旗醫(yī)院醫(yī)師,從事超聲診斷及相關的教學工作。
李彩娟(1966-),女,黑龍江牡丹江人,主任醫(yī)師,中共黨員,教授,博士,超聲診斷科主任,教研室主任,黑龍江省醫(yī)學工程學會理事。
項目名稱:堅持特色應用型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構建臨床應用型超聲診斷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20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