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傳播學視野下京族民歌藝術的傳承

      2016-05-16 22:07:42王偉超
      出版廣角 2016年5期
      關鍵詞:京族傳播傳承

      【摘要】少數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傳播與傳承是近年來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以京族民歌藝術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京族民歌藝術傳播的現(xiàn)實困境,提出了較為切實有效的傳播與傳承策略,以期對京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發(fā)揚與保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京族;民歌藝術;傳播;傳承

      【作者單位】王偉超,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

      【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大學科研課題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MDQN022。

      作為我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京族有其獨特的藝術文化、宗教崇拜及生產生活方式。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京族人民的思想意識及民族文化在不斷地演進,尤其受到相鄰民族的影響,京族本土的很多傳統(tǒng)藝術形式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本文以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的京族民歌為切入點,探討京族民歌藝術的傳播與傳承,以期對京族傳統(tǒng)藝術的發(fā)揚與保護提供參考。

      一、京族民歌藝術的主要傳播功能

      1.文化傳承功能

      京族民歌具有的文化傳承功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京族民歌唱誦的內容來說,京族民歌中有敘事歌、宗教歌和婚禮歌等民歌類型,這些民歌所歌唱的內容包括京族歷史、敬神拜神、傳說故事和人際交往等,如史歌《京族英雄杜光輝》就唱出了民族英雄杜光輝帶領京族人民抗擊法國強盜、海盜山匪的故事。經過代代傳唱,京族人民無須專門學習這個歷史故事,便能從隨口唱出的民歌中了解其意。由此可見,京族民歌具有記載歷史,充當“活化石”的文化傳承功能。二是京族民歌本身是京族文化呈現(xiàn)的載體,同時也是京族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京族民歌與其本民族文化有著和諧共生的緊密關系。

      2.教育功能

      著名的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曾提出“意見領袖”理論。該理論認為在人際傳播中存在“活躍分子”,他們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并對他人施加影響,從而達到信息的有效傳遞。可以看出,“意見領袖”起到了一定的引導與教育作用。而京族民歌在傳唱中也同樣具備提供信息、教育警示他人等功能。很多京族人就在哼唱、聆聽民歌中認識了歷史,學到了知識,懂得了民俗禮儀,并且民歌為他們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線索和指引。京族民歌就是京族人民的“意見領袖”。

      3.人際融合功能

      京族民歌在京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唱。無論在拜神、講史、吟詩,還是生產勞動、談情說愛等方面,京族人民都是以歌會友,以歌為媒,以歌傳訊。唱民歌是京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京族傳統(tǒng)社會里,唱民歌是京族青年男女戀愛過程中必要的交往方式。他們相互唱著見面歌、探情歌、贊美歌和相思歌等來表達著各自對對方的印象、情感及詢問,從而增進了雙方的了解與感情。

      京族民歌這種婉約的、悠揚的、富有韻律的“代言”方式既是獨特的,又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其真正發(fā)揮了傳情達意的人際融合功能。

      二、京族民歌藝術傳播的現(xiàn)實困境

      1.傳播環(huán)境變化,傳播氛圍缺失

      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曾提出著名的人際傳播模式,即施拉姆模式。該傳播模式強調了傳播是一個雙向循環(huán)的過程,突出了信息反饋和符號互動在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受者在傳播中的地位愈加凸顯,傳播效果在更大程度上有賴于傳受雙方的有效交流與溝通。京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京族傳統(tǒng)社會里,京族人民幾乎人人都能哼唱民歌,不會唱歌的人會被認為是“另類”??梢哉f,唱民歌是京族人民相互交往、得以生存的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唱歌、對歌和聆聽,已是京族人家的平常事,歌者與聽者已不是“我者”與“他者”的關系,而是合二為一、融為一體的關系。因此,這一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京族民歌的傳播與傳承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而現(xiàn)如今,隨著與壯漢等相鄰民族交往的頻繁,以及京族人民自身發(fā)展的要求,京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習俗發(fā)生了變化。大多數的京族人家住上了樓房,手機、電腦、小轎車等現(xiàn)代通信設備及交通工具的使用已較普遍。京族民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傳承人才匱乏,傳播主體驟減

      在京族傳統(tǒng)社會里,唱民歌是普通老百姓人人都參與的事情。而在當下,唱民歌是專門從事這一工作的個別京族人的事情。也就是說,唱民歌這一活動已由老百姓的生活習俗變成了一種職業(yè)。這一變化利弊均存,優(yōu)勢在于專門的人去教授、學習、展示、傳播和推廣京族民歌,是按照一定的計劃、專業(yè)要求與規(guī)模進行的,會產生相應預期的傳播效果與傳承目標;而劣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傳承人的數量減少,且有些指定的傳承人屬兼職人員,勞動生產之余參加京族民歌學習或演出;其二,當京族民歌脫離孕育它的文化生態(tài)后,脫俗入雅的藝術是不利于其傳播與發(fā)展的。由此看來,把唱京族民歌作為一種職業(yè)還是弊大于利的。

      3.傳播內容陳舊,傳播效果弱化

      京族文化保護者蘇春發(fā)、蘇維芳和吳永就等人多年來竭力保護京族民歌藝術,如培養(yǎng)京族民歌表演者及傳承人,帶領京族傳統(tǒng)藝術團到國內外參加演出與交流活動,收集京族民歌,編著京族民歌集等。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京族民歌藝術保護與變異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當地想方設法保護京族傳統(tǒng)民歌的藝術形態(tài),盡量避免相鄰民族民間文藝及現(xiàn)代藝術對其影響,使其原生態(tài)地代代相傳;另一方面,為了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效果,增強傳承影響,相關人員在京族民歌的對外展演時,不得不對其進行改編與加工,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可能摻入非京族傳統(tǒng)民歌元素的內容。這與保護京族民歌藝術的初衷相違。

      三、京族民歌藝術的傳播與傳承

      京族民歌藝術如何不被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相關部門還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策略。

      1.培養(yǎng)京族歌手

      藏族歌手韓紅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演唱了一首內蒙古烏拉特民歌《莫尼山》,不僅震撼了現(xiàn)場的觀眾,而且讓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難忘。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啟發(fā):其一,京族民歌藝術的傳播者可以從京族本土發(fā)掘,把演唱基礎好、提升潛力大的京族歌者塑造成地方甚至全國的知名歌手。阿寶、朱之文和劉大成等都是草根歌手的成功案例。京族民歌與京族歌手之間相互促進,產生品牌效應,從而也可帶動京族其他文化藝術的傳播。其二,傳播者可以考慮“借船出海”,即通過與有一定知名度與美譽度的歌手合作,使京族民歌藝術以多種形式展示,讓更多的人感受京族民歌的藝術魅力。

      2.對民歌及其傳播進行藝術化的加工

      對京族民歌進行藝術化的加工已成必然,否則京族民歌只能是“空中樓閣”,讓人“望塵莫及”。 對京族民歌進行藝術化的加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在傳播內容方面,傳播者需要適度地對京族民歌的唱詞等方面進行再創(chuàng)作,但其曲調、韻律等特點仍應適當保持。京族民歌的曲調有三十余種之多,一般具有復雜的裝飾音、悠長的花腔、低細的音調和緩慢的旋律等特點。傳統(tǒng)的“工藝”與現(xiàn)代的“材料”如何緊密結合,生產出高質量產品,還需行家仔細琢磨。

      在傳播形式方面,京族民歌目前幾乎以口頭傳播這一種形式傳播,這就極大地增加了京族民歌傳承的難度。因此,傳播者應加強其他傳播形式的開發(fā),如文字傳播、電子傳播和網絡傳播等。傳播者要打破口耳相傳的禁錮,才能使京族民歌活躍在大眾面前。

      在傳播途徑方面,傳播者應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優(yōu)勢,讓京族民歌唱響祖國大地。京族民歌應以其特有的民族藝術特色,結合服飾、節(jié)慶等民俗文化以及獨特的海洋景觀等,激發(fā)大眾的欣賞興趣。京族民歌應借助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等眾多媒介,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受眾接觸頻次。

      3.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

      民族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單憑個別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xiàn)的,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的需要社會各界包括政府、文化部門、傳媒業(yè)和企業(yè)文化學者等長期規(guī)劃實施的工程。民族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只有在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的支持下,開展多方合作,才能提高各方對京族歌唱藝術的參與度、認知度與活躍度。

      4.提高受眾的參與度

      民族藝術的發(fā)揚與傳播需要有一定的受眾基礎。受眾的數量、地域分布、關注度和參與度等都會影響民族藝術的生存。因此,傳播者必須建立京族民歌藝術的“粉絲團”,在更大范圍內培育受眾,并使其產生認同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京族民歌的傳播與保護中來。

      京族民歌藝術若想成為我國民族藝術之林中永不凋謝之花,就需要團結各方力量,潛心研究我國京族民歌藝術的生成路徑及規(guī)律,深入鉆研其藝術形態(tài)及演變,培育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并不斷呈現(xiàn)新樣態(tài),使其成為一項具有一定社會意義及文化價值的民族藝術。

      猜你喜歡
      京族傳播傳承
      京族瀕危文獻及其出版價值分析
      出版廣角(2023年15期)2023-10-20 00:02:08
      京族喪葬音樂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論京族舞蹈的原生態(tài)美學特征
      大眾文藝(2017年12期)2017-07-13 17:57:15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xiàn)象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軟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輿情傳播
      “互聯(lián)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yǎng)的傳承與突破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将乐县| 沙河市| 黄浦区| 温泉县| 托克逊县| 盘锦市| 南靖县| 灵山县| 万源市| 卢氏县| 勃利县| 静安区| 新巴尔虎左旗| 德保县| 永寿县| 噶尔县| 申扎县| 元阳县| 余庆县| 扎囊县| 罗平县| 蒲城县| 德保县| 杭锦旗| 策勒县| 京山县| 平舆县| 千阳县| 舞钢市| 大田县| 丹棱县| 普兰店市| 通渭县| 绵竹市| 海城市| 台北市| 开化县| 吕梁市| 巴彦淖尔市| 礼泉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