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雅琪(1988—),女,廣東,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音樂表演。
摘 要:本文根據心理學的氣質類型理論,從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隨機抽取各年級學生共150名進行氣質類型測試,得出其比例和分布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探索如何在高職院校學前聲樂小組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氣質類型進行科學分類和分組搭配, 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歌唱的自信,達到提升學生聲樂演唱水平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氣質類型;小組課
中圖分類號:G4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154-01
一、氣質類型的相關理論
氣質是形成人們個性的基礎,主要體現(xiàn)在人類活動中心理過程的速度、強度、靈活性、穩(wěn)定性及指向性等方面。至今氣質類型學說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經典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多數人屬于具有兩種或以上氣質的復合型氣質。人的氣質具中性特征,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均有優(yōu)劣各異的心理特征,并沒有好壞之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氣質類型的學生應一視同仁,因材施教。
二、氣質對學生聲樂學習的影響
氣質受人體生物組織制約,又影響個體的心理活動。歌唱藝術是人聲的藝術,歌唱發(fā)聲需依靠個體器官,與人的生理和心理息息相關, 因而氣質與學生的聲樂學習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氣質不會直接對學生的聲樂知識與演唱技能產生影響,但與學生進行聲樂學習時的方式、風格、節(jié)奏及學習態(tài)度等均有著極大的關系。
三、高職院校聲樂小組課教學
聲樂小組課是目前高職院校使用較多的聲樂教學模式。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人數設置3-10人, 組員間具某方面的共性。該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在建立互助關系的基礎上共同提高演唱水平。學生在聲樂小組課上參與模擬演出并收獲實踐經驗。分組分層次教學可有效節(jié)約教學資源,解決高職院校聲樂專業(yè)的生源水平差異問題,使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增強歌唱自信心,豐富和擴展學生演唱曲目的范圍,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四、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氣質類型的調查
筆者從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3個不同的年級隨機抽取150名學生,男女比例為3:47,年齡在16-21歲之間,然后采用陳會昌教授修訂編制的《氣質調查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氣質測量與評定。測試結果顯示:被試者中復合型氣質者居多,共有90人,占被測試人數60%,其中多血復合型者65人,占被測人數43.33%; 單一型氣質者較少,只有60人,占被測人數40%。在單一型氣質型中,多血質型和粘液質型的居多,多質血型34人,占被測人數的22.67%;粘液性型19人,占被測人數的12.67%;抑郁質型5人,占被測人數的3.33%;膽汁質型2人,僅占被測人數的1.33%。
在對測試結果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多血質型及多血復合型者居多,共99人,占被測人數的66%,其中9個男生中的7人屬于該類型。
五、根據氣質類型對學生進行聲樂小組課分組教學
根據筆者對聲樂教學過程及效果的觀察,膽汁質類型的學生在聲樂課堂上自信并具激情,但缺乏耐性,適宜演唱高亢激昂、強力度快節(jié)奏的歌曲;多血質類型學生性情開朗、興趣廣泛,但演唱缺乏細膩,熱情歡快、富于起伏的歌曲對其最為合適;粘液質類型的學生具冷靜理智的特點,適合演唱非熱情奔放的抒情歌曲;抑郁質類型的學生處理情感細膩,但羞澀膽小,適宜選擇慢節(jié)奏的抒情歌曲。因此可在聲樂課教學小組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如下分組:
1、單一型氣質類型和復合氣質類型學生分別分組。將單一類型氣質的學生按類型分別組合,依據各組學生共性分別進行針對性教學,促其共同進步;按其氣質類型相似程度對復合氣質類型的學生分別分組,讓組員相互交流和借鑒,形成良性競爭并共同提高。
2、活躍氣質類型的學生帶動安靜氣質類型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各類型學生對歌曲詮釋處理的特長,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既揚長又避短。
3、為不同氣質類型學生選擇最適合演唱的風格各異的作品。①膽汁質類型學生擅長充滿激情、干脆明快的作品??蛇x取旋律簡潔、節(jié)奏歡快的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進行教學,再如《種太陽》、《瑪依拉》、《西班牙女郎》、《駿馬奔馳保邊疆》等作品均適合此氣質類型學生演唱。②多血質氣質類型學生對熱情奔放、富于起伏的作品演繹出色,可選取《歌聲與微笑》、《小小少年》、《渴望春天》、《打起手鼓唱起歌》、《大海啊故鄉(xiāng)》等歌曲。③黏液質氣質類型學生演唱風格深沉細致、富有感情,選日本童謠《紅蜻蜓》,全曲雖短但主旋律起伏較大,曲調優(yōu)美抒情,該類型學生容易把握?!队巫右鳌贰ⅰ缎『犹仕?、《思戀》、《嘎達梅林》也適合此類型學生。④抑郁質類學生適合感情真摯、細膩深刻的作品,可考慮選取《小草》、《花非花》、《搖籃曲》、《太湖美》、《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這類曲調平穩(wěn),速度較緩的歌曲進行教學。
4、按最適合演唱的歌曲到非擅長演唱的歌曲排列順序進行教學。
聲樂小組課的教學不應只選擇最適合學生演唱的歌曲,而應先在學習初期的針對性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聲樂的熱情,然后再按從易到難、從簡至繁,按最適合演唱的歌曲到非擅長演唱的歌曲進行過度,循序漸進地拓展演唱歌曲的范圍,讓所有學生都能不拘一格地演唱各種風格類型的作品,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
六、總結
在聲樂小組課教學中,運用氣質類型分類和分組的教學方法,觀察學生的歌唱效果,驗證氣質類型分類和搭配方法對學生在聲樂小組學習中的作用。通過科學的搭配組合,既可幫助學生克服自身弱點,增強自信,激發(fā)學習歌曲的熱情,又能使學生互相學習,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提高聲樂演唱水平,為未來步入社會進行歌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2003.
[2]耿玉琴.論歌唱演員的氣質及其個性體現(xiàn)[J]. 黃鐘,2006(10).
[3]解鴻雁,王健英.氣質類型與歌唱學習行為[J]. 藝海, 2007(4).
[4]梁子貞,梁惠恩.高職院校聲樂“小組課”與“個別課”的對比研究[J].黃河之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