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麗
摘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強弱對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所謂問題意識,指的是學生在面對事物之時主動提出問題,并采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意識,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這影響了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教學,就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
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現(xiàn)狀,這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故此,如何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如何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也就成為廣大教師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下文重點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當前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不敢問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扮演一言堂的角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教學背景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觀點與看法,沒有構(gòu)建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再加上一些教師總是以嚴肅古板的形象面對學生,導致學生畏懼教師,繼而不敢接近教師,所以即便自己在課堂上存在疑惑,也會不敢去提問。當然,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還有他們自身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比較自卑,怕自己提不出好問題,繼而被同學所嘲笑,被教師所看輕,所以他們雖然有一些好問題,好想法,卻不敢將它提出來。
(二)缺乏機會問
雖然新課改的實施已經(jīng)有若干年頭,但是還有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理念,他們將自己當作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講述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沒有留足時間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此外,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采用師問生答的方式,也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由此可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機會問,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問題意識的養(yǎng)成。
(三)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問
在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欲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因為缺乏語文學習興趣,所以他們也就缺乏學習動力,從而影響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再加上一些學生的基礎(chǔ)較差,他們的思維能力較弱,所以即便自己碰到了問題,也不能有效的組織語言,不能夠提出有深意的問題。所以學生因為不知道怎么去問問題,所以干脆就不去提問。
二、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在課堂內(nèi)部營造一個質(zhì)疑的氛圍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在課堂內(nèi)部營造一個質(zhì)疑的氛圍,那么學生就會受到這個氛圍的影響,繼而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要鼓勵他們提出問題,提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學生的看法,提出不同于文本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即便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可笑的,教師也不能夠予以輕視,以促使學生敢于問問題。例如,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教學中,有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對于同樣一副作品,父親和母親的觀點截然相反呢?這個問題一經(jīng)拋出,許多學生就紛紛參與到討論之中,有的回答說因為父親實話實說,還有的學生說母親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對他進行鼓勵。還有的學生說父親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會打擊主人翁,會對他的思維造成混亂,不知道自己的作品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對于學生的這些問題以及看法,筆者都給予了肯定,讓學生將自己的看法都提出來,這樣就使得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
(二)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構(gòu)建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問問題的機會,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留足時間給學生提問,并且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進行提問,切勿局限于學優(yōu)生,這樣會打擊部分學差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景陽岡”一課教學中,筆者在教學完成之后留足課堂時間,讓學生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那么有些學生就說,武松的武器是刀,為什么當初不帶在身上,而是帶一根棒子?還有的學生說,武松打虎不是犯法的嗎?怎么沒有被抓起來等等。總之,教師要為學生留足課堂時間,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提出創(chuàng)新性觀點。
(三)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因為自己的提問平淡無奇,所以一直不敢去提問題,事實上許多學生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提問方法,使學生能夠巧提問。例如,讓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去進行提問,如在《荷花》一課教學中,有一句話這樣寫到: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那么有些學生就提出自己的看法,荷花不應(yīng)該是用長的嗎?為什么課文中用“冒”?最后通過相互討論,學生就了解到祖國文字的巧妙與博大精深。
三、結(jié)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缺乏問題意識,這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內(nèi)部營造一個質(zhì)疑的氛圍;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問;最后還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陸彥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J].黑河學刊,2013,09:133-134
[2]侯冬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1,01:91
[3]鄭玉青.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才智,201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