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保衛(wèi)
歷史課若想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就要求老師必須打破程式化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自覺、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一、精心設計導入
導語,俗稱“開場白”,習慣上稱之為“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第一道“工序”。一個好的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對一節(jié)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授課時,要精心設計好導語,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的方法很多,諸如故事導入、懸念導入、情景導入、歌曲導入、溫故導入等。如在講《共產黨堅持敵后抗戰(zhàn)》這一內容時,我把《地道戰(zhàn)》《南泥灣》這兩首歌引入課堂,將知識性與藝術性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體會人民戰(zhàn)爭的重要性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發(fā),從而有效掌握歷史知識,激發(fā)起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再如,在講《古代美洲》這節(jié)課時,我是這樣開頭的:“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古代美洲的歷史,先從馬鈴薯和西紅柿談起吧!我們現(xiàn)在仍把馬鈴薯叫作洋芋,把西紅柿叫作番茄。為什么這些農作物的名稱被加上‘洋和‘番的字眼呢?它們是從哪里引進來的?它們的故鄉(xiāng)又在哪里呢?”這樣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對未知產生尋根究底的興趣,很自然地就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二、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
歷史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并學以致用。
適當利用多媒體。多媒體以方便、快捷,易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特點而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歷史課牽涉到很多歷史人物、事件和時空概念,如何使這些知識變得更直觀形象,這也是歷史教學一直探討的問題。我們在上一節(jié)課前,如果能根據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制作一些視頻并引入課堂,那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八國聯(lián)軍侵華》這一節(jié)時,把八國聯(lián)軍燒殺搶掠、犯下滔天罪行的內容制作成一些短片,隨著教師的講述,適時在屏幕上放映出來,使學生們清晰地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讓他們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激勵他們發(fā)憤圖強,好好學習,從而收到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
開放課堂,指導學習方法。所謂開放課堂,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讓學生自由看書,隨便發(fā)揮,也不是指要取消教師對教材的講解和分析,而是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下,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教材,大膽質疑問難。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從時代背景、歷史表象的分析和解讀中進一步認識歷史本質。開放課堂,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同時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穿插小競賽。為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組織小競賽,使學生由教學活動的被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這樣,他們會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教學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將現(xiàn)代歌曲引入歷史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歌曲具有較強的文學性、音樂性和易傳播性等特點。選用一首歌曲作為導語導入新課或插入課間,會使教學變得愉快而充滿美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歷史課的生動性、趣味性及形象性。比如在講《和同為一家》這一內容時,我用《愛我中華》這首歌作為導語,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多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從而使他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課程改革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只要我們歷史教師勇于實踐、敢于探索、因材施教,在課堂上多為學生“激趣”,就一定能夠保證教學效果。
(責 編 阿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