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摘 ? ?要: 課堂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教師要注重生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并提取相關信息,從而為教學服務。如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呢?本文對此進行了例談。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 ?時政熱點 ? ?生活實際 ? ?《承擔責任、服務社會》
課堂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師要注重生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并提取相關信息,從而為教學服務[1]。那么如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呢?筆者以《責任與角色同在》一課為例,談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如何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一、問題及問題淺析
5月12日發(fā)生在四川汶川的八級特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重大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tǒng)一部署和直接指揮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擔責任,災區(qū)干部群眾、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迅速出動,合力抗震救災,醫(yī)護人員大力搶救傷病人員,防疫人員消毒防疫,社會各界組織募捐活動,至5月24日12時,共接收國內(nèi)外捐贈款物261.01億元。汕頭市民余漢藩,自掏腰包買了30多萬元物資,不顧安危于5月19日親自送到重災區(qū)四川綿竹。他表示,能為災區(qū)人民做點事,盡一份責任,很值得。
看到這則新聞后,擬舉行“抗震救災,你我有責”主題班會。請你參與完成下列活動內(nèi)容:(1)概括材料中各種人員共同承擔了什么樣的責任?(2)事例列舉分析一件你感觸較深的抗震救災事例,運用九年級第一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要求事理結(jié)合)。(3)行動體驗: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你有什么實際行動?在行動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以上列舉的是幾道2008年的中考試題,都是以當年我國年初的抗冰救災、5·12四川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災和迎奧運等重大事件為背景材料出題的,結(jié)合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和近期的時政熱點,圍繞“責任與角色同在”這一主題。第1題要求理解“不同的角色負有不同的責任”;第2題要求掌握“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第3題、第4題分別以不同的題型考查“公民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在學生的答題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關于“承擔責任,服務社會”這一考點的各種題型,學生都有失誤的情況存在。除了粗心大意外,一般就是知識點理解不透,對知識的綜合考慮能力不強,答題技巧沒有掌握等。其主要原因:一是對“責任”的概念模糊,面對責任,有些學生會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有些學生沒有責任感,或不愿意承擔不負責任帶來的后果,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愿意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對社會公益活動不愿意參加。二是學生在平時對基礎知識儲備不充分,綜合、分析等答題能力不強。三是教師在教學中方法單一,重視考點知識的掌握,忽視答題技巧的指導。因此,答起題來就會云里霧里、亂答一通,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這個知識點時應該啟發(fā)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作答。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要抓住新課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
針對中學生的角色特點,依據(jù)教材知識要點,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具體事例,設置具體情境,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種方式靈活教學[2]。如在“什么是責任”新課教學時,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責任的含義??蓪W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在家庭、學校、社會各領域當中選擇一個,探討在這個領域中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將小組討論結(jié)果在全班進行交流。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了解到每一種社會角色都有應當做的和不應當做的事,這是每種角色的責任,從而明確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和不應該做的某些事。再如學習“承擔責任的必要性”時,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可首先指出學生中可能存在的錯誤觀念,讓學生判斷,然后幫助分析原因。其做法:
提問:有同學認為承不承擔責任無所謂,不會造成什么大的影響。請問,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學生能很快判斷,否定這種說法,但對原因解釋不清,需要老師幫助分析。分析時注意用學生熟悉的事例、生動的比喻、淺顯的道理說明,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透徹。
引導分析:對個人而言,如果我們不承擔責任,就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對集體而言,如果我們不承擔責任,就會出現(xiàn)“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xiàn)象。班集體是我們的一個大家庭,如果每個班干部都不履行職責,每個班級成員都不關心愛護班集體,就不會有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對社會而言,如果我們不承擔責任,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使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還會導致社會秩序混亂,影響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假如沒有軍人保家衛(wèi)國,沒有醫(yī)生救死扶傷,沒有教師教書育人,沒有公安干警維護社會治安,農(nóng)村沒有農(nóng)民種糧,城市沒有環(huán)衛(wèi)工人上路清潔,社會上會出現(xiàn)什么狀態(tài)?
老師從個人、集體、社會三個方面進行理論上的概括,同時聯(lián)系社會實際補充說明,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充分理解: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在大力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需要每個人都自覺地承擔起各自的責任。
2.考前要與時政熱點結(jié)合起來進行專題復習
在考前復習時,要指導學生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基礎知識與答題能力并舉。思想品德學科雖然實行開卷考試,但并沒有降低對基礎知識的要求,對考生牢固掌握知識、熟練運用知識情況的考查仍是重中之重。比如在中考材料分析題中常有“請運用所學知識,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這樣的提問。要回答好這類問題,除了要具備分析材料、概括觀點的能力外,還要牢固掌握與材料相關的教材知識,這樣才能析之有據(jù)、言之有物。因此,我們在復習時一定要對教材知識進行理解記憶,并把握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2006年度感動漳州人物阮文發(fā):37年堅持不懈地跳躍,是因為一顆感恩的心帶給我的力量。我感謝這輩子能有這樣的機會,從事我熱愛的教育事業(yè)。感恩的心,感恩的情告訴我,37年500多萬次的跳躍,永遠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shù)字;對我來說,培養(yǎng)出多少社會有用之才,才是我最關心、最大、最重要的數(shù)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阮文發(fā)老師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他身上最令你感動的精神品質(zhì)有哪些?(至少寫出三種)阮文發(fā)老師的“獲獎感言”震撼著你我,相信你也有同樣一顆“感恩和責任”的心,請你分別從工作、家庭、學校、社會或鄰里中各列舉一位在自己生命中最值得感恩的人,并說出理由(友情提示:稱呼可以寫,但不能出現(xiàn)真實姓名,如有需要,請用××代替。)。
本題屬于材料簡答題,是中考中常見的題型,既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考查學生的總結(jié)概括能力。其方法:首先,審問題??辞宄栴}需要你回答什么。其次,閱讀材料,搜索相關信息。最后,找原理,組織答案。通過看問題,得知第2問比較簡單,關鍵在第1問,而且第l問是概括阮文發(fā)的精神品質(zhì),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材料時注意他的言行,從而提煉品質(zhì)。
二是習題訓練中總結(jié)答題方法,實現(xiàn)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做選擇題,認真審題干后,先看各題支是否正確,再看題支是否與題干相符合,然后定答案。對于單項選擇題和組合選擇題,多半可以用排除法考慮。例如(2008年福建省惠安縣)“弘揚人間真情,譜寫和諧音符”的全國道德模范謝延信傾情照顧亡妻親人33年,用人間的真愛詮釋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超越平凡的勇氣……謝延信的事跡說明:
①他具有愛心,勇于承擔責任
②他愛出風頭,是為了贏得社會的榮譽
③他追求真善美,弘揚了社會正氣
④他不僅履行了法定的義務,而且認真履行了道德義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是B。
三是注意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的結(jié)合。思想品德課的主觀試題大多是以重大時事尤其是時政熱點為載體的綜合性試題。如在汶川地震中,在一片瓦礫橫亙的廢墟上,救援人員突然聽到呼救聲,大家循聲看到了一雙明亮的眼睛,這是位22歲的女孩,巨大的倒塌物壓得她只能趴在地上,她已經(jīng)在此三天三夜,但她的聲音卻是那么清亮:“你們放心吧,我很好。我聽到有人來就喊,沒有人來就不喊,保存體力??柿损I了,我也堅持著,我會保護我自己。你們來救我,我很感謝你們!”女孩在生死未卜的困境中自救,為營救脫險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終,她被營救了出來,又一條生命得到拯救,這是生命的禮贊。
(1)自救,是一切災難來臨時最有效的脫險方式。結(jié)合材料,指出自救者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2)就生命而言,自救和救人同樣偉大。對此,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
(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為災區(qū)人民做了什么,或準備做些什么?
汶川特大地震,震驚世界。在中考前,筆者就指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所學知識從黨和國家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珍愛生命、堅強勇敢、知恩圖報、扶危濟困、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做過思考。因此,學生在考場上有備而來,從容作答,且答中要點,失誤較少。
參考文獻:
[1]韓志文.初中思想品德有效信息提取的路徑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教師(學術版),2009(1).
[2]高舒文.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策略淺談[J].吉林教育學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