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浩
摘要:為應對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同時建立適應90后大學生特點的管理制度,在本科階段普遍實行導師制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文當中,筆者將從實施導師制潛在的優(yōu)勢和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兩方面綜合進行論述,希望給本科導師制的發(fā)展提供防微杜漸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導師制
隨著高校的擴招,隨之而來的是學生人數(shù)的鋼性增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難度的不斷加大。專業(yè)課老師除授課以外,還要搞科學研究,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費時費力,需要學生的幫助。另外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引起價值觀偏差需要導師的正確引導。在這種條件下,實施“本科導師制”有利于減輕學管工作者的壓力,加強學生與老師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此外,“導師制”由于制度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不足之處。那么,研究“導師制”的優(yōu)缺就有非?,F(xiàn)實的意義。
一、實行本科導師制潛在的優(yōu)勢
1.從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講,實施導師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90后的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上大學以后,他們到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了父母、長輩的照顧,要開始學會獨立生活。由于從小嬌生慣養(yǎng),較少感受集體生活,缺乏歸屬感,一時很難適應新的環(huán)境。再者,他們本身有很強烈的自尊心,而且情感封閉,交際能力差。導師制的實行可以為其提供傾訴、依靠的對象,還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的習慣。
2.對于導師而言,擔任學生的導師可以在學生那里得到自己教學質(zhì)量的反饋,能夠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同學生一起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談心,也是自己進行教學研究靈感的來源。同時也加強了導師本人與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合作,收到教管相結合的效果。用管理促進教學,用教學加強管理,改變了以往教管分居的局面。
3.對于學管工作者而言,可以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以往都是學管工作者直接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授課老師除了教學以外的活動不多參與。教學和行政管理相對獨立是避免行政管理對教學的過度干預,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好的。但同時不可忽視也不能否認教學與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只有統(tǒng)一在為高校發(fā)展服務的指向標上來,把兩者相結合,教學和管理才能減輕各自的壓力,達到促進教學水平發(fā)展和學生管理質(zhì)量提升的目的。
4.導師制是高等教育的一片試驗田。高??梢栽趯熤频臈l件下把新的教學方法,優(yōu)秀的理論成果通過與學生相互溝通和交流運用到實踐中來,這樣既實踐了理論,又為理論的提升提供了基礎。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本科導師制也同樣如此。尤其是在它發(fā)展的起始階段,不能忽視它的優(yōu)勢,同時也無法掩飾它的不足。
二、實行本科導師制可能存在的不足
1.導師制的實行,會使學管工作者失去威信。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學管工作者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雖然導師制加強了學生與導師之間的聯(lián)系,但使學生疏于與學管工作者的交流。學管工作者極有可能因此被架空,導致“雖令不行”的局面。
2.導師制的實行,也加重了任課老師的負擔。在當下的高校里,學生數(shù)量遠遠大于老師的數(shù)量。實行導師制只能是“一對多”的輔導。這樣便使授課老師精力不足,耽誤其備課科研甚至休息的時間。
3.導師制的實行,對于學生是否能完全適應是個問題。導師的分配本身就帶有隨機性,而學生的分配也帶有隨機性。學生和導師之間能否長期信任是橫在兩者之間的天塹。如果不能合理做好學生導師之間的分配,就有可能引起兩者之間的矛盾,這于教學和管理都是不利的。
4.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和激勵機制。沒有相應報酬的跟進制度,使導師勞而無獲,積極性普遍不足。制度保障一切工作的順利進行,沒有合理制度的規(guī)范,導師制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破產(chǎn)。
三、應對建議
1.統(tǒng)一學管工作者與導師的思想,促使兩者相互配合,定期進行交流,加強教管聯(lián)動頻率。學管工作者與導師在管理目標上一定要統(tǒng)一,避免一蛇二首,法出多門,互相掣肘。交流時要形成文字記錄,包括與會記錄等,為后來的工作者提供借鑒。
2.建立合理的考評制度,提高導師額外工作的報酬。對導師的工作要定期考核,形成考評記錄,按期進行評比,選出優(yōu)秀導師。刺激導師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精神。定期舉辦導師工作總結會或經(jīng)驗交流會,使導師們有一個共同研究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的空間,取長補短,積累經(jīng)驗,不斷提高導師的整體工作水平。
3.建立導師輪流制。在導師制試行的階段,學生和導師之間并不能完全適應,有必要實行導師輪流制。在學生普遍熟悉導師和導師熟悉學生的情況下,進行雙向選擇。這對合理分配導師具有重要意義。
4.建立導師培訓制度,提高導師自身的素質(zhì)。做一名合格的導師不僅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素質(zhì),也要具備相應的管理素質(zhì),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便于配合學管工作者的工作和同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是導師制實行的對象,沒有學生的參與,導師制就無法實行下去。因此應該拉近學生和導師的距離,鼓勵學生配合導師的工作,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科研,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
四、綜述
導師制的實行一定要符合高校的實際條件,要提高導師的自身素質(zhì),要以“身正為高,學高為范”的要求來約束自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導師制的實行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實行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學管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zhì),從自身做起,積極配合導師的工作,克服管理過程遭遇的重重困難。我們有義務將理論付諸實踐,不能因為工作當中所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而退縮,不去嘗試。為開辟出一條適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道路的目標,我們要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做好一切成功與失敗的準備,勝不驕敗不餒,為把我國高校學管工作做好做大做強貢獻出一份力量。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把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任務放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最突出的位置,為新時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而奮斗。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