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盛東
【摘 要】在臨床婦科中,子宮肌瘤屬于常見的良性腫瘤,發(fā)病率在25%左右,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F(xiàn)代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完善且受到臨床醫(yī)師的廣泛關注。由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屬微創(chuàng)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采用。本文主要介紹了子宮肌瘤剔除術,并對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進行詳盡闡述,以分享同行護理工作中的有益經驗。
【關鍵詞】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進展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達到微創(chuàng)效果,因此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重視。未孕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可有效保障患者受孕率,因此由于個人原因或想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以防行子宮切除而選擇此種術式[1]。在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進行科學的綜合護理也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1 護理方案的制定
在患者住院將要準備手術時,可根據(jù)患者病理特點、手術特點以及身體狀況制定詳盡的護理方案。護理方案主要包括圍手術期護理、并發(fā)癥處理、出院指導以及完善護理方案。從這四方面出發(fā)使得方案協(xié)調配合,以發(fā)揮最大效應[2]。
2 圍手術期的護理
2.1 入院護理 腹腔鏡屬于借助機械、攝像系統(tǒng)、光源的手術操作系統(tǒng)。多數(shù)患者對腹腔鏡手術知識了解得較為片面,始終持有懷疑態(tài)度。針對這種現(xiàn)象,可詳盡對患者介紹手術步驟,說明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短、易于恢復等優(yōu)點,仔細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說明腹腔鏡自身原理、手術方式以及同類患者康復狀況,還可使患者與同病痊愈患者進行交流,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感[3]。
2.2 術前護理
2.2.1 心理護理 在我國醫(yī)療界中腹腔鏡手術是一項新型微創(chuàng)技術。通常患者由于對手術的陌生感,擔心手術安全性,常會存在緊張焦慮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①大多患者對手術方式不是非常了解,易存在焦慮心理,因此需護理人員友善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傾聽患者心聲,穩(wěn)定其情緒。②向患者介紹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yōu)點,使得患者初步認知手術,消除患者不安情緒。③可請來術后痊愈患者與其進行交談,提高患者信心,積極接受治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6]。
2.2.2 術前指導 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術前檢查,進行配血及抗生素過敏試驗等。指導患者行有效咳痰,并使其懂得在咳痰過程中如何保護傷口。注重患者保暖,以防感冒,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產生。向患者介紹術后在床上或床下活動的技巧[7-8]。
2.2.3 皮膚準備 行下腹部手術時首先應備皮,將腹部、會陰部以及大腿上部的毛發(fā)剃除。由于腹腔鏡手術第一穿刺孔位于臍輪上部,而在臍處易積垢,應清洗徹底。用石蠟油棉球覆蓋在臍孔上5min,再徹底清除污垢。后使用0.05%的碘伏擦拭,嚴禁硬擦導致皮膚感染。
2.2.4 陰道準備 術前應使用0.5%碘伏擦拭陰道,以防逆行感染。每天1次,連續(xù)3d。對于具有陰道炎性反應的患者需在治愈后再進行手術[9-10]。
2.2.5 胃腸道準備 護理人員應在術前2d給予患者半流食,術前1d給予流食。并囑咐患者嚴禁食用牛奶、豆制食品等易于產氣食物。需在術前1d給予患者口服1:1溫水與25%甘露醇清潔腸道,以防麻醉導致患者嘔吐誤吸,有效防止腸脹氣影響術中視野[11]。
2.3 術中護理配合
2.3.1 術中開臺準備 在術前15min上臺,規(guī)范整理手術器械與敷料,保障完整性。采用無菌保護套套好電刀線、光源線以手術備用。
2.3.2 術中護理配合 協(xié)助患者行消毒、鋪單。在患者臍凹下做約為1cm切口,建立人工氣腹,保障氣腹針處于腹腔中,使用直徑10mm的穿刺套行穿刺后,放入內鏡,嚴密觀察腹腔狀態(tài)。協(xié)助患者保持頭低腳高體位,在兩側恥臍連線上端中央低處做長度約為0.5~1.0cm的第2、3切口,在內鏡觀察下在左、右側放置直徑10mm、5mm的穿刺套管,再向套管中插入相關器械。進行手術操作[12-14]。
手術結束后,需清潔各個連線與管路,并將其盤旋起來放在儀器規(guī)定位置,以防扭曲打折。需將器械所能拆卸關節(jié)、管腔拆開。將表面血跡清洗后,再放入超聲清洗機中行10min多酶液清洗。將其中有機物徹底清除??山浟鲃铀性俅螞_洗。最終將關節(jié)與管路保存在無菌處,完成最終處理。
2.4 術后護理
2.4.1 一般護理 護理人員需詳盡了解患者麻醉與手術情況??砂凑杖砺樽硇g對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對于麻醉未清醒患者應保持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治發(fā)生誤吸。腹腔鏡手術是在氣腹下進行的,術中會吸收大量的CO2,患者易并發(fā)高碳酸血癥,處于缺氧狀態(tài)。術后可給予患者2~3h的氧氣,氧流量保持在2~3L/min,保障氧分壓,促進排出CO2。
2.4.2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在患者回病房后需給予6h心電監(jiān)護。每1h需測量2次患者血壓、呼吸、脈搏與血氧飽和度,嚴密觀察患者的面部神色、精神狀況等。在術后初期若發(fā)生內出血性休克或生命體征變化需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每天需測量4次體溫,術后3d可1次/d。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促進肺順應性恢復[15-17]。
2.4.3 管道的觀察與護理 護理人員應合理固定管道,以防管道發(fā)生堵塞、扭曲、滑脫等,保障管道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協(xié)助患者處于側向引流管位置,促進引流液流出[18]。
2.4.4 腹部切口的護理 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手術傷口是否出現(xiàn)滲血、滲液情況,是否有氣腫與內出血的情況發(fā)生。保障切口清潔干燥,以防感染。
2.4.5 飲食與活動指導 在術后12h可給予患者流食,禁止向患者提供牛奶、豆制食品等不易消化的食品。患者排氣后可進食普通食物,保障患者攝入足夠的蛋白、維生素等。需保證適量進食,不易過多,以防發(fā)生腸脹氣或腸梗阻[19]。
3 并發(fā)癥護理
3.1 疼痛護理 患者疼痛多是由于體內CO2,若在術中CO2氣壓過高,手術歷時過長,在術后未將氣體排盡,患者就會出現(xiàn)腹脹、肩背脹痛感??山o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協(xié)助患者進行適量床上活動,并采取適當?shù)捏w位。患者疼痛感通常會在術后4d左右緩解,無需行特殊處理。
3.2 皮下氣腫護理 患者行CO2氣腹可引發(fā)皮下氣腫,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局部皮膚反應等,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需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
3.3 術后出血護理 通常術后穿刺孔出血發(fā)生在術后1d內,是由于穿刺鞘拔出后壓迫引發(fā)穿刺孔出血或腹壁下血腫。因此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穿刺孔敷料是否存在血液外滲,皮膚是否存在淤血腫塊,患者是否存在局部難忍疼痛。若患者傷口存在活動性出血,應配合醫(yī)生更換敷料,必要時可行縫合止血或沙袋壓迫止血[20]。
3.4 腸道并發(fā)癥護理 護理人員應在術后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肛門排氣、腹脹癥狀。若患者在術后數(shù)天未排氣,出現(xiàn)急腹癥,可警惕患者發(fā)生腸梗阻或腸瘺。
4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應囑咐患者注意休息,加以適當運動,增強營養(yǎng)攝入。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持大便通暢。提醒患者若有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發(fā)生應立即就診。護理人員應詳盡了解腹腔鏡手術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分享給患者,穩(wěn)定其情緒。掌握術前技能及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重點,定時巡視病房,多與患者溝通,解決患者內心疑問,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保障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順利完成,使得患者盡快康復。
5 完善護理方案
5.1 護理方案的制定 護理方案的制定主要針對圍手術期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并制定針對性護理處置方案,可及時處理手術中出現(xiàn)的緊急情況。可針對圍手術期護理方案重點進行論述,保障護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
5.2 護理方案的論證 在護理方案制定之后,需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論證。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可分為多個論證小組。全部小組都需審核方案系統(tǒng)性、科學性與可行性以及緊急情況處置方法。再根據(jù)論證結果,修訂方案,保障方案的科學有效性。最終將方案在護理人員中共享,以方便實行[21]。
5.3 護理方案的實施 在護理方案形成之后,在日常圍手術期護理時需嚴格遵守實施。同時需積極反饋其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由相關護理人員完善護理方案。
5.4 護理方案的提高 當患者康復出院后,相關護理人員應認真總結、分析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程序、特征。還需進一步修訂護理方案,便于與同行分享護理經驗。
6 結語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可有效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同時,圍手術期護理工作也嚴重影響著患者預后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并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護理方案,與同行分享護理經驗。
參考文獻
[1]陳梅.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20 例臨床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 7(3):268.
[2]劉鮮平.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 2010, 24(1):80.
[3] 崔瓊.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 20(14):1618-1620.
[4] 朱金萍,吳丹.經陰道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 (1):56-57.
[5] 林少英.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J]. 護理學報, 2009, 16(1).
[6] 張玉琴. 陰式與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8(18):90-91.
[7] 范蓮,黃耀球,陳秋芳.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08, 15(10):50-51.
[8] 賈玉芳. 剖宮產術時行子宮肌瘤剔除 53 例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10(4):144-145.
[9] 葉丹, 賴偉英.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臨床觀察及護理[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6):58-59.
[10] 謝曄玲,施如霞,丁玲等.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393 例[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09,13(11):136-137.
[11] 王琳.開腹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分析 [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0,28(2):130-131.
[12] 李慧云.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 2010, 31(16):2480-2481.
[13] 張少玲.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9, 30(21):2722-2723.
[14] 王嵐,李英,林素蘭.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效果比較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 25(16):2419-2421.
[15] 李智.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56 例圍術期護理探討[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 6(3):151-152.
[16] 蔣淑麗,孔祥菊.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42 例體會[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31(6):471-472.
[17] 佟衛(wèi)兵,郭杰,嚴玉清.剖宮產術中剔除子宮肌瘤 37 例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4):437-439.
[18] 方榮榮.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前與術后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 2011,24(4):663-664.
[19] 韓峰,韓偉.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39例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 (2):394-395.
[20] 張巧燕,李趁心,董春梅.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 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19(17):696-697.
[21] 顧建東,史文忠,喻康.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對比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9,11(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