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流劣五類水質占44.1%,這是因為再生水的注入而造成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會在地下積蓄,影響下一代甚至幾代人。
◤因為再生水的進入,圓明園湖區(qū)必須防滲,因為這里是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上游,一點都污染不得。
朱晨東
2014年4月10日,北京市環(huán)保局發(fā)布了《2013年北京市環(huán)境狀況公報》。從公報公布的數據來看,北京的水環(huán)境狀況依然不容樂觀。2013年全市共監(jiān)測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3條段,其中,劣五類水質河長占監(jiān)測總長度的44.1%,達到979公里。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生化需氧量、總磷、化學需氧量等。
這種低劣水質是因為再生水的注入而造成的。
2000年以來,北京水資源更加緊缺,河道斷流,湖泊干涸,為了保障飲用水的供應,不得不從河北省買水。而許多河道的景觀用水,則是大量使用了再生水。一個最新的消息是,據媒體報道,2014年2月底開始,北京陸續(xù)向河道補給再生水約4000萬立方米,相當于20個昆明湖的容量。
再生水,指的是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的性價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據《2012年北京水資源公報》顯示,當年北京城六區(qū)污水處理量已超過9億立方米。這些被處理過的污水,絕大部分都退到鄰近的河湖中,成為原先干涸河道湖泊的補充。
這些再生水已經不黑不臭,但它依然是劣質水,可以觀賞卻不可以觸摸。例如,因為再生水中有一定量的大腸桿菌,如果河湖中的水僅僅是從遠處觀賞,它應服從的國家標準是每升不高于10000個;如果用手觸摸河道中的水,其應遵守的國家標準是每升不高于500個大腸桿菌,兩者相差20倍,而后者不經過消毒是達不到的。
如果河床是沙質或沙壤土質,這些劣質水會逐漸滲漏到地下,重金屬(汞、鉻、鎘、砷等)和有害物質(苯、樂果、酚等)就會在地下積蓄,影響下一代甚至幾代人。
據悉,2012年,北京城市河湖使用再生水量已達1億立方米。為了使這些再生水流動起來,北京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水泵站和管線,將污水處理站的退水(經過二次深度處理的水)送往上游河道,使之循環(huán)起來,為北京城營造了一個有水的美景。
清華大學環(huán)境系教授胡洪營也曾對媒體講過,再生水的使用并非百利無一害,在發(fā)達國家,不乏反對使用再生水的聲音。最普遍的理由是,再生水使用不慎,很可能會污染地下水水源。缺少使用端的水質監(jiān)測,這是目前中國再生水使用最大的問題。從實際經驗來看,很多使用再生水的河道往往更容易富營養(yǎng)化,原因是這些水并沒有達到使用標準。
北京的河道有水質監(jiān)測,但并不會做國家標準(GB/T 18921-2002)規(guī)定的全部化驗項目。有監(jiān)測不等于有監(jiān)管,待測出有問題時,誰來叫停?到真正污染到地下水時,即使停止再生水注入河道也為時已晚。
所以,我們不得不經常告誡身邊的孩子們,不要到小河里去撈魚、撈蝌蚪。當然,我們更反對建設以再生水為水源的瀑布、噴泉和疊水。北京用深度處理的再生水進行道路噴灑,也需要十分謹慎其水質是否達標。
根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huán)境用水水質標準》,對再生水的水體在河道的停留時間也作了規(guī)定。如:當完全使用再生水時,景觀河道類水體的水力停留時間宜在5天以內;在水溫超過25℃時,其水體靜止停留時間不宜超過3天。但是,北京河湖中再生水的停留時間很長,如陶然亭湖、龍?zhí)逗?、朝陽公園湖、圓明園福海的湖水幾乎不流動。
其中,要重點提一下由圓明園東區(qū)防滲工程(在湖底鋪設防滲膜)引起的爭論,從2005年3月29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張正春對圓明園防滲工程提出質疑,3月31日該工程被國家環(huán)保總局叫停開始,兩方意見不斷交鋒,現在應該可以下結論了,這就是:因為再生水的進入,圓明園福海等湖區(qū)必須防滲,要防止湖水與地下水的交流,因為這里是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上游,一點都污染不得。而后來的整改意見(即拆除湖岸垂直的防滲膜,保留湖底水平的)是不夠完善的,即防滲不徹底。湖區(qū)因為不流動,容易造成富營養(yǎng)化,在這類河湖里不應該提倡觸水游覽,不宜劃船、釣魚,一定要單設監(jiān)管、設警示牌。
目前,北京將通過四大類工程建設,污水處理率將由83%提高到90%,全市新建再生水管線484公里。屆時將實現4大熱電中心、30條河流、27個湖泊、多處郊野公園全部使用再生水。到2015年,北京利用再生水將達10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1/4以上。
再生水的使用已經不可阻擋,但它存在的致命缺陷令人擔憂,有人因為不知情在此類河道里洗澡,是非常危險的,缺乏監(jiān)管措施,將造成嚴重后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清水即將到達北京,如果通水初期的年水量到達10億立方米以上,我建議,應該分出一小部分水量(1億立方米)用來沖洗城市中心區(qū)的河湖,置換掉再生水;中心城的河湖必須靠清水維持,再生水要逐步退出天安門以西的河道與湖泊,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讓北京城向宜居城市標準靠攏,讓市民可以親近水邊,讓北京的空氣更加清新。
(作者為北京市水務局原副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