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是思想品德教學情感化、生動化、有效化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運用政治教學的內(nèi)在規(guī)律,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學生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從情境的類別來看,情境有問題情境、推理情境、想象情境、語言(故事)情境等。從營造情境的手段與方法來看,主要有:故事啟迪、知識競賽、小品表演、角色模擬、辯論、討論、演講、調(diào)查采訪、觀看錄像、歌曲回放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問題,開啟學生思維
例如,在講授“換位思考”這一內(nèi)容時,我請班里的三位學生表演洗碗的場景。讓平時成績不怎么好的,總嫌爸爸、媽媽啰嗦的兩位學生分別飾演爸爸和媽媽,讓平時比較調(diào)皮、成績也較差的一位學生(取名小好)演兒子。場景如下:期中考試剛結束,小好高高興興地回家吃飯。“小好,吃飯后洗碗,好嗎?”媽媽用商量的口氣說。小好本想點頭,結果突然冒出了一句:“媽媽,我剛想上網(wǎng)查一些資料,怎么又叫我洗碗了?”小好臉上一個勁地不高興?!跋认赐朐俨?。”坐在旁邊的爸爸說話了?!拔业葧鸵玫桨 !毙『梅瘩g了。“不行,先洗碗?!卑职窒铝嗣?。最后小好不怎么高興地去洗碗了。表演結束后,筆者請學生思考這樣三個問題:(1)父母為什么叫小好去洗碗?(2)小好為什么不喜歡洗碗?(3)如果換位思考,小好會怎么想?通過思考、討論,學生們明白:學會換位思考就是要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使人遇事不冷靜,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陽光燦爛、多姿多彩。再如,在講到“競爭與合作”內(nèi)容時,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在浙江紹興市的一條街上有三家同樣的服裝店。“同行是冤家”,開始他們一心想把對手置于死地,競相壓價、互相造謠誹謗,恨不得讓對手早日關門。可是后來,消費者見他們互相詆毀,商品價格也非常離譜,便對他們的信譽和商品質(zhì)量產(chǎn)生了懷疑。結果三家店鋪日漸冷落,經(jīng)營慘淡。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個店主坐到了一起……接下來讓學生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分小組對續(xù)編情節(jié)進行討論,最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說出本小組續(xù)編的情節(jié)。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想出了很多情節(jié),如:三家店協(xié)議轉(zhuǎn)變經(jīng)營產(chǎn)品,一家專門賣小孩服裝、一家專門賣女人服裝、一家專門賣男人服裝,三家都賣面向不同消費群體的服裝,避免競爭;三家店協(xié)議轉(zhuǎn)變經(jīng)營,一家保持賣衣服、一家賣精品、一家賣鞋子,這樣三家就經(jīng)營不同的產(chǎn)品,然后三家互相向顧客推薦其他兩家的產(chǎn)品,互相幫忙;三家店都保持賣服裝,但一家賣上衣、一家賣褲子和裙子、一家賣鞋子……最后我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1)從故事中你發(fā)現(xiàn)惡性競爭會有什么害處?(2)大家想出來的辦法有什么好處?(3)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發(fā)?這樣把情境和課本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
例如,在講“兩代人的對話”這一內(nèi)容時,我利用課本上的內(nèi)容設計了小品式體驗活動。課本中說:“初中生小姍,向爸爸提出晚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yè),順便看會兒錄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八點前回家。小姍想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七點了,那么快就回來不合理,一時冒了火?!蔽野讶鄬W生分成兩組,一組代表父親,站在父親的立場上考慮“為什么要小姍8點前回家”;另一組代表小姍,站在小姍的立場上考慮如何勸說父親同意自己的做法。然后每組各推出一個代表來扮演小品,進行對話。這樣通過大家的自我設計和小品表演,學生們對父女雙方的心理都有了深刻的體驗,做“父親”的體驗到了“女兒”的心思,做“女兒”的也體驗到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最后,我讓學生們一起討論讓“父女”都滿意的解決辦法。這時學生們熱烈討論,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讓她做完作業(yè)后把錄像帶回家看?!庇械恼f:“讓家長陪她到同學家,看完錄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庇械恼f:“看完錄像可以打電話讓家長去接她?!边@樣的討論和爭辯,既是道德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的過程,他們既掌握了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和藝術,又提高了教學實效。
三、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學生情感教育
例如,在講“同學與朋友”這一內(nèi)容時,我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他們吵架了,一個人還打了另外一個人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道: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們繼續(xù)往前走。到了一條大河邊,他們決定休息。但一不小心,被打耳光的差點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被救后,他拿起一把小刀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好奇地問:“為什么我打了你之后,你寫在沙子上,而現(xiàn)在要刻在石頭上呢?”最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猜想一下,被打的這個人會怎么說呢?”學生們都熱烈地參與討論,一致得出這樣的看法:當被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沙子上(易忘的地方),風會抹去它;相反,如果得到了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石頭上(心靈深處),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最后,我讓學生們討論:這個故事對我們交友有什么啟發(fā)?學生們說了很多關于交友的啟發(fā)。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這樣有意思又有哲學味道的情境中,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升華,這對他們是一次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給思想品德課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起著積極的作用。設置有效的情境是情境教學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努力,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就能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思想品德課就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能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fā)生阻礙,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通過溝通思想,轉(zhuǎn)變學生情緒應該是值得重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生年齡小、知識基礎差、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教師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