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厭學心理與日俱增。厭學心理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很被動、很單調,因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從而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沉重負擔的心理狀態(tài)。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厭學的原因與對策,意義重大而又深遠。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厭學原因的分析
厭學心理是由于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其內因是學生的消極情緒體驗與自我認識存在偏差,其外因是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1 客觀原因主要有:(1)教師準備不足、理念落后、方法單一。部分教師因為沒有很好地研究教材和學生,使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從而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有部分教師課前精心地研究了教材和學生,但由于教學理念落后、方法單一導致學生興趣不高。(2)家庭誤導、社會失范。部分家長或認為思想政治學科是副科、地位不重要,或早已把子女的未來安排得穩(wěn)穩(wěn)妥妥,這些言行助長了其厭學心理。還有部分學生受社會讀書無用論的誤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對思想政治課失去了興趣。(3)新教材抽象枯燥、相對滯后。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顯著特點就是濃縮甚至刪除了許多知識的闡述,把知識的獲取過程留給學生自己探究,從而使這些知識比較抽象枯燥。新教材同樣具有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滯后性,致使教材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
2 主觀原因主要有:(1)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確。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一無是處,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實現父母的某種愿望,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成就感和虛榮心,這些不端正的態(tài)度、不明確的目的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2)不能正確對待自己,情緒低落、情感消極。有的學生在學習上有激情但毅力不足,一旦遇到挫折情緒波動極大。有的學生過分自卑,久而久之產生厭學心理。還有部分學生也很勤奮刻苦,但成績卻一直不見起色,也會逐漸產生厭學心理。(3)課業(yè)負擔繁重,學習缺乏規(guī)劃,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學生無法正確處理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同時還要面對來自同學、老師、家長的壓力,以及承受青春期的各種困惑和煩惱,這些因素使他們長期處于消極情緒體驗狀態(tài),逐漸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厭學心理的疏導方法
要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教師要喚醒學生積極向上的意識,要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感受到關愛,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展示才能的平臺。當然在疏導學生厭學心理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的相互配合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具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科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學科的重要性,消除學科歧視與偏見。
2 注重情感教學,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寬容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得到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從而使學生產生喜歡思想政治課的心理。
3 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和能力,不斷嘗試教學內容的不同呈現方式,多采用競爭性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興趣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減輕學生的厭學心理。
4 增強學科指導,培養(yǎng)成功心理,實現角色轉換。教師要增強對學生的“一對一”、“面對面”的課外指導,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努力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不斷增加信心,從而逐漸主動承擔學習任務,增強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5 規(guī)劃學習任務,減輕學業(yè)負擔,緩解心理壓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搞好學科規(guī)劃,并正確處理好各門學科之間的關系,使整個學習生活合理有序。指導學生通過提高學習效率來減輕學業(yè)負擔。指導學生學會交流與溝通,主動把自己融入班集體,緩解各種心理壓力。
總之,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厭學心理的疏導,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使其以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