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劉勇
摘要:用正交試驗和方差分析研究異株蕁麻(Urtica dioica L.)β-谷甾醇的超聲波輔助提取工藝,以β-谷甾醇得率為指標,優(yōu)選出了最佳的提取工藝。結(jié)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藝為料液比1∶20(m/V,g∶mL)、提取時間30 min、提取溫度60 ℃。用超聲波輔助提取異株蕁麻中的β-谷甾醇,操作簡單、安全、快速、萃取率高。
關(guān)鍵詞:異株蕁麻(Urtica dioica L.);β-谷甾醇;超聲波;提?。徽辉囼?/p>
中圖分類號:Q949.737.5;R28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0-4601-03
異株蕁麻(Urtica dioica L.)為蕁麻科(Urticaceae)蕁麻屬(Urtic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或根入藥,廣泛分布在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溫帶地區(qū),在中國云南、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也有野生資源分布。作為草藥主要用于治療前列腺增生、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過敏性鼻炎、皮膚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病癥;此外還具有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美容及食療保健等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有黃酮類、有機酸類、酚類、苯丙素類、甾醇、蛋白質(zhì)、多糖等。對于異株蕁麻的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國外較為成熟,特別是德國對其在醫(yī)藥方面的開發(fā)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獲得了異株蕁麻提取物和提取物復方制劑的多項專利[1]。而目前中國國內(nèi)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一般只在民間用于治療風濕病、扭傷疼痛、皮膚瘙癢、腎結(jié)石、關(guān)節(jié)炎、消化道出血、痔瘡出血、貧血癥、牛奶分泌缺陷、頭皮護理等病癥[2,3]。
甾醇根據(jù)來源的不同分為植物甾醇、動物甾醇和菌類甾醇三大類。植物甾醇主要有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油脂中[4],植物甾醇是一種類似于環(huán)狀醇結(jié)構(gòu)的物質(zhì)[5],谷甾醇和豆甾醇的R基是乙基,而谷甾醇沒有側(cè)鏈上的雙鍵。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膽固醇[6,7]、抑制癌細胞生長[8]、防止前列腺肥大[9]及調(diào)節(jié)血脂[10]等功效,是當前世界甾體藥物迫切需要的重要藥源。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衍生物由于其特有的理化特性[11]而被廣泛地應用于醫(yī)藥、食品、化妝品、飼料[12]等行業(yè)。
近年的研究表明,β-谷甾醇具有明顯地降膽固醇、止咳、抗癌、抗炎、抗氧化、防治高血壓等藥理作用[13]。蕁麻所具有的藥理功能與其中所含有的β-谷甾醇有緊密的關(guān)系[2]。但由于提取條件沒有優(yōu)化,β-谷甾醇得率較低。為了保證異株蕁麻β-谷甾醇的提取完全,采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對異株蕁麻中β-谷甾醇進行提取,利用正交試驗,以β-谷甾醇得率為考察指標,篩選出最佳提取工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對影響β-谷甾醇提取的各因素進行了探討,為異株蕁麻中β-谷甾醇提取工藝提供科學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原料樣品采集于北京林業(yè)大學西山林場。
1.1.2試劑β-谷甾醇對照品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所,樣品提取所用三氯甲烷為分析純,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1.1.3儀器Varian CP3800氣相色譜儀購自美國Varian公司,KQ-500DB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購自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Anke TDL-5離心機購自上海安亭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ENCOR-201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購自上海申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xiàn)W135型中草藥粉碎機購自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樣品的處理取新鮮的異株蕁麻莖葉部分,放入烘箱中,在105 ℃殺青15 min后自然晾干,經(jīng)中草藥粉碎機粉碎,過80目篩得黃綠色粉末,置于干燥器中作為樣品保存。精確稱取樣品粉末1 g,置于100 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20 mL氯仿溶液,密塞,搖勻,稱重,在45 ℃下超聲波輔助處理30 min,取出放置至室溫,稱重,補足失重,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在濾渣中重新加入20 mL氯仿溶液,重復上述步驟3次,合并3次的濾液,混勻后作為供試品溶液。
1.2.2色譜條件檢測器:FID;色譜柱:CP-Sil8CD(30 m×0.32 mm×0.25 μm);進樣口溫度280 ℃,檢測器溫度300 ℃;載氣(N2)30 mL/min,載氣(H2)30 mL/min,進樣量:1 μL。
1.2.3標準曲線的繪制及β-谷甾醇得率的測定
1)標準曲線的繪制。準確稱取于105 ℃干燥至恒重的β-谷甾醇對照品5 mg,置于5 mL容量瓶中,加氯仿溶解、稀釋、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1 mg/mL的β-谷甾醇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β-谷甾醇對照品溶液適量,用氯仿稀釋成0.016、0.020、0.025、0.050、0.080、0.100 mg/mL一系列濃度,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1 μL,測定峰面積。以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經(jīng)最小二乘法回歸處理得到回歸方程為■=269 863.00x-845.85,相關(guān)系數(shù)r=0.988 7(n=7)。結(jié)果表明在進樣量為0.016~0.100 μg時,線性關(guān)系良好。
2)樣品的測定。精密稱取異株蕁麻的樣品溶液1 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按1.2.2的條件測定,并按回歸方程計算樣品溶液的β-谷甾醇得率。
1.2.4正交試驗以異株蕁麻中β-谷甾醇得率為檢測指標,采用正交試驗L9(34)來選擇超聲波輔助提取β-谷甾醇的最佳提取條件,因素與水平見表1。
2結(jié)果與分析
2.1最佳萃取條件的選擇
由表2可知,料液比是影響提取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它不僅影響超聲波的吸收,而且也影響目標物的溶解,是影響提取率和提取選擇性的主要因素。而最佳提取條件為A1B2C3,即料液比為1∶20、提取時間為30 min、提取溫度為60 ℃。
2.2穩(wěn)定性試驗
在60 min內(nèi)每隔30 min分別測定樣品和β-谷甾醇對照品溶液的峰面積,峰面積基本未發(fā)生改變。放置2、3 h,峰面積也基本不變。說明各樣品及β-谷甾醇對照品在3 h內(nèi)穩(wěn)定。
2.3測定結(jié)果
根據(jù)以上所選最佳試驗條件,對異株蕁麻樣品中β-谷甾醇得率進行5次重復測定。由表3可知,β-谷甾醇的平均得率為3.54 mg/g。
3結(jié)論
通過試驗選出的最優(yōu)提取工藝為A1B2C3,即料液比為1∶20、提取時間為30 min和提取溫度為60 ℃。在此條件下,異株蕁麻莖葉中β-谷甾醇的平均得率為3.54 mg/g,所以莖葉部分是提取β-谷甾醇的良好資源。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具有速度快、操作安全、萃取效率高、耗能低等優(yōu)點,在中草藥生產(chǎn)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劉悅秋,孫向陽.異株蕁麻的活性成分及開發(fā)利用[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5,27(3):144-148.
[2] 李妍,張慶林.異株蕁麻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及應用進展[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4,26(3):147-148.
[3] 高智慧. 多用途植物——大蕁麻[N]. 浙江科技報,2000-10- 26(2).
[4] 萬建春,姜波. 結(jié)晶法分離純化大豆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單體[J].食品科技,2008(8):127-130.
[5] 鐘建華,徐方正. 植物甾醇的特性、生理功能及應用[J]. 食品與藥品,2005,7(2):20-21.
[6] BLAIR S N,NIKOLAUS W. Incremental reduction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ith the addition of plant stanol ester-containing spread to statin therap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0,86(1):46-52.
[7] KRITCHEVSKY D,CHEN S C. Phytosterols—health benefits and potential concerns:a review[J]. Nutrition Reasearch,2005, 25(5):413-428.
[8] AWAD A B,WILLIAMS H,F(xiàn)INK C S. Phytosterols reduce in vitro metastatic ability of MDA-MB-231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J]. Nutrition and Cancer,2001,40(2):157-164.
[9] KASSEN A,BERGES R,SENGE T. Effect of beta-sitosterol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expression and translocation protein kinase C alpha in human prostate stromal cells in vitro[J].European Urology,2000,37(6):735-741.
[10] 尤新.具有降低膽固醇功能的植物甾醇發(fā)展動向[J].食品科技,2006(11):1-3.
[11] 韓軍花.植物甾醇的性質(zhì)、功能及應用[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1,28(5):285-291.
[12] 李月,陳錦屏,段玉峰,等.植物甾醇功能及開發(fā)前景展望[J].糧食與油脂,2004(5):11-13.
[13] 張宏志,管正學,王建立.中國山野菜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J].資源科學,1998,20(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