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璇
摘要:學風建設是深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戰(zhàn)場,是思想政治工作具體而有效的運行載體,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從獨立學院學生學風狀況分析入手,對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獨立學院;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05-0093-02
學風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是高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境。優(yōu)良的學風是一種無形而巨大的力量,對學生起到激勵、感召、教育作用,對大學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個性修養(yǎng)、心理情感、思想行為和價值取向等都具有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試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獨立學院學生學風狀況,從而探索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實現途徑。
一、獨立學院學生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沒有詳細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設計。獨立學院的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家庭背景也不錯,所以他們寄希望于父母,認為父母可以安排一切。對父母產生依賴性。但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比較迷茫,甚至對于考上大學為什么而學,學些什么、怎樣學習都沒有明確的認識和規(guī)劃。學習沒有主動性。
2.入學成績低,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的毅力和刻苦學習精神。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而且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飽滿的學習熱情。專業(yè)思想不穩(wěn)定,有厭學的情緒。
3.學習紀律松散,違紀現象屢見不鮮。獨立學院的學生自律性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經常上課遲到早退,迷戀上網聊天、打網絡游戲打牌,等等。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意識較差。
二、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實現途徑
針對獨立學院學風建設的特殊性,我們認為要以抓勤奮學習、培養(yǎng)能力為切入點,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
(一)制定一套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狠抓紀律,保障學風建設
學風建設需要有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來保障,開展學風建設,健全和完善學生管理規(guī)范體系是首要的,只有通過嚴格的管理,來強化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進而養(yǎng)成習慣,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課堂紀律和考風考紀是學風的具體體現。因此,首先,要建立嚴格的考勤制度、課堂紀律檢查制度等,狠抓學生上課出勤率;其次,建立課堂質量反饋制度,加強學生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再次,在學生中做好“端正考風、嚴肅考紀”的宣傳,提醒學生在考試中端正考試態(tài)度,嚴肅考試紀律,杜絕考試作弊。召開“考風考紀”主題班會,對學生加強誠信教育。第四,制定優(yōu)秀學風班評比方案,加強班風建設,通過班風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學風建設。最后,建立學籍預警制度,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及時提示、告知,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有利于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fā)揮學生、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從而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
另外,要不斷地修訂、廢除或增加相應的管理制度,使整個管理制度始終有利于促進學風建設,做到我們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觸角及時深入到學生中間,同時也使學風建設步入了制度的框架,有章可循,實現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二)明確一個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風建設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明確而適當的學習目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币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指導并幫助學生擬定一個學習目標,使之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大一是大學學習的關鍵,好的習慣和風氣應首先從大一開始養(yǎng)成,因此,一年級應以如何適應大學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教育為主;二三年級學生以發(fā)展提高為主,激勵其才能的發(fā)揮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四年級學生主要是進行職業(yè)準備、擇業(yè)心理的教育和指導。
另外,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把握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和規(guī)律,了解學生思想、學習方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積極為學生的成才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風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設計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學風建設的環(huán)境
學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組織學生開展文藝、音樂、書法、美術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另一方面,以“打造亮點”為要求,組織開展各具專業(yè)特色的各類學習和科技競賽活動,以擴大學生知識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增進學生之間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實踐證明,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重視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思想認識和情操的熏陶作用,是加強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活躍學生思想,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
(四)成立一個學科研究協(xié)會,激發(fā)學習興趣,推進學風建設
學科研究協(xié)會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平臺。成立學科研究協(xié)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并引導了學生注重學以致用,積極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真正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五)架一座溝通的橋梁,建立師生間的和諧關系,加強學風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深入課堂聽課,與任課教師溝通交流班級學習情況,跟班了解學生意見和建議,及時查處和糾正學生中的各種不良行為與違紀現象,創(chuàng)建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組織成立學習興趣小組,以及專業(yè)課課堂教學信息反饋小組,開展了師生交流會、學生代表座談會,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搭建平臺,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使學風建設和教風建設相互促進,實現教學相長,保證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
(六)樹一個“標兵”,建立多層次的激勵機制,帶動學風建設
良好學風的形成離不開有效的激勵機制。樹標兵,建立激勵機制,如組織評選“優(yōu)秀學風班”、“優(yōu)秀學風宿舍”、“學風建設先進個人”等,通過發(fā)揮榜樣的鼓勵與激勵作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同時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使學生有更明確的學習方向,增強自我效能感,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在學生中逐步形成了“樹標兵、立榜樣、趕優(yōu)秀、追先進”的良好學習氛圍。
(七)培養(yǎng)一支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學生骨干隊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推進學風建設
加強學風建設,要重視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學風建設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建設一支精干高效的黨員和學生干部隊伍,就抓住了學生的主流,建設好這支隊伍,是加強學風建設、增強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性、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所以要完善學生干部隊伍的選拔任用機制,保證干部隊伍的活力和戰(zhàn)斗力;健全和完善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yǎng)機制,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培養(yǎng)出一批既能主動關心同學的思想、生活和學習,又懂決策,有能力的“社會活動家”,使他們成為校園里一面面鮮明的旗幟,成為學習尖兵、青年先鋒、學風建設的排頭兵,在學風建設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八)重視一個網絡陣地,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為學風建設導航
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更多地依賴互聯(lián)網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同時也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推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使其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第一,要密切注意關注網上動態(tài),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注意一些過激言論和不成熟的思想,把校園網絡作為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重要渠道,正確引導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
第二,將校園網絡建設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主動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和把握校園網絡的輿論走向,占據陣地。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焦點輿論,應及時做出反饋,防患于未然。加強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正確掌握學生的網絡心理,善于疏導網絡情緒,及時回答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三,要加強校園網內容的監(jiān)管,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正確對待網絡上的不同意見,及時做好引導、解釋工作。
第四,國內外大事、黨政方針政策、校園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各類先進典型等內容都可充分利用網絡的及時性在短時間內覆蓋校園的各個角落,使校園網成為思想教育的陣地,學習交流的家園,為學風建設導航。
總之,學風建設是學校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真正深入學生生活,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順利推進,就要以學風建設為運行載體,積極探索優(yōu)良學風建設的實現途徑,從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丁養(yǎng)斌,趙瓊.新形勢下學生教育管理與學風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6).
[2]李建明,李騰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風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8,(5).
[3]侯明志.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學生主體性表現與作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7,(32).
[4]劉漢民.加強學風建設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J].中國成人教育,2006,(6).
[5]姜樂軍,呂榮娟.高校學風建設的挑戰(zhàn)與對策探析[J].新西部,2007,(6).
作者簡介:王璇(1980- ),女,供職于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學生處,華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