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華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驗的正式啟動,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教師的發(fā)展指明了道路,時代呼喚的是研究型、學者型甚至是專家型的教師,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領會課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主探究合作;數學探究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國家教育部組織實施新一輪《數學課程教材改革方案》,通過學習和探究國家頒布的《新課程標準》、專家學術報告及相關報刊、雜志,充分領略到課程內容的轉變日趨完善,課程的創(chuàng)新日趨加快,正確認識和學習新課程標準、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改革重點,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促進教學改革,本文就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談一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認真領會課標、教材的精神
在理解課改精神方面應注意數學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僅要考慮數學知識的掌握問題,還應考慮數學在學生終生發(fā)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注意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重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注重數學與現實的聯(lián)系,強調數學應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適當使用信息技術,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fā)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表述、動手,最后得出結論,正確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體性地位
現代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數學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活的教學主體。教師不能以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替代主體活動。要給學生以自由活動的空間。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起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活動情境,就能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問題的有力武器,同時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例如我在教學“相關性”一課時。書上給出的例子是研究“人的體重與身高的關系”,我一開始上課。并不是直接給出這些數據和列表,而是舉出日常生活中,我們在測量體重時,電子儀器會提示“你很健康”,或者“你偏胖,需要鍛煉”等,這樣,馬上有部分學生產生了興趣,接下來,我又問:電子儀器是如何憑借人的身高與體重情況,對人的健康狀況作出判斷的呢?這時就有大部分學生投入思考,接下來,我給了提示:電子儀器通常是憑借人的身高與體重的經驗公式來作出判斷的,這個經驗公式反映的就是人的身高與體重之間的依賴關系,那么,這個經驗公式是怎樣得出來的呢?我相信通過本節(jié)課的探索學習,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同學們對我所提出的問題很感興趣,都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于是大家?guī)е鴨栴}去學習,去探索、交流。這一節(jié)課大家都很認真參與,當然得到不小的收獲,有了興趣。學生的自信心也有了提高,從而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三、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尤其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盡量鼓勵他們探索問題,自己得出結論,支持他們大膽懷疑,勇于創(chuàng)新,首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觀察的深刻與否,決定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因此。引導學生明白對一個問題不要急于按照常規(guī)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觀察,去偽存真,這不但為最終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而且也可能有創(chuàng)見性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契機,其次,提高學生的猜想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鍵,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實,對未知現象及其規(guī)律所作出的一種假設性的命題,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進行猜想,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直覺思維,掌握探求知識方法的必要手段,我們要善于啟發(fā),積極指導,熱情鼓勵學生進行猜想,猜想問題的結論,猜想解題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識間的有機聯(lián)系,讓學生把各種各樣的想法都講出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推動其思維的主動性,為了啟發(fā)學生進行猜想,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設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fā)猜想的意境??梢蕴岢觥霸趺窗l(fā)現這一定理的”,“解這道題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諸如此類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猜想探索,再次,練就學生的質疑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點。質疑思維就是積極的保持和強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直觀。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敢于提出異議與不同看法,盡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與研究對象有關的各種問題,提倡多思獨恩,反對人云亦云、書云亦云。
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精神
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和發(fā)展能力。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的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實力為參照,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討問題的機會,強調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一種嶄新的模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基本上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基本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新課程要求與之匹配的學習方式,它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數學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臺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評價——傾聽——激勵,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教師應該堅持做到三個“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以識,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簡便易行、直觀具體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觀察、感悟、交流、探討,突破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努力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采用新型的教學學習方式,只有教的主導與學的主體有機結合、共同進步,才能在課改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