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路過那片小區(qū)后的文化街。三年來,他在這座遠離故鄉(xiāng)的城市求學,身邊沒有熟悉的人,因為學業(yè)繁重,連除夕夜也只能孤身度過。終于得空歇一口氣,但望著租來的空房間,心中越發(fā)冷清。他披上大衣,獨自來到了從不曾駐足的文化街。
往日喧囂的文化街,如今空無一人。攤主們都已回家過年,留下了冷清的街道。寒風從街口灌入,卷起他的單薄衣襟,路旁樹木的枝干枯瘦蒼老,在路燈下投下斑駁的影子,高掛的紅燈籠在夜色中格外刺眼。團圓之夜,客居他鄉(xiāng)、無人問津,蕭條的景象觸動了他心底的孤寂,在寒風中,淚水悄然滑落。
他漫無目的地沿街游蕩,忽然在不遠處的路燈下,看到燈柱上貼著一張紙。起初,他以為是普通的告示,走近一看,卻發(fā)現(xiàn)是一幅毛筆畫,畫中有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旁邊寫著一行小字:“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弊舟E雖非精致,卻圓潤溫厚,與小豬的形象相得益彰,透著年味。
他凝視著畫,思緒翻涌,仿佛看到父親將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母親把一只小豬玩偶塞到他手里,年味濃厚。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淚水在寒風中悄然隱去,燈光似乎也多了幾分溫暖。
他不禁猜想,這幅畫或許是那個賣小畫的大叔留下的吧?也許是未賣出的存貨,也許只是隨手一放,或許是特意留給像他這樣的異鄉(xiāng)人,讓他們感受一點兒人情的溫度。他忽然想起《赤壁賦》里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憋L中搖曳的畫卷,仿佛成了蘇子瞻筆下的大自然,帶給人無聲的慰藉。
之后,他多次經(jīng)過這里,畫依舊無人認領。他幾次想把畫帶走留作紀念,卻終究沒有這么做。他想,也許還會有像自己一樣的人,偶然間瞥見這幅畫,心中一暖,喚起對團圓的記憶。那位大叔成全了他的“忽見”,他也希望這幅畫成為更多人的“忽見”。
他離開了文化街,身后那幅畫在寒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正等待下一個有緣人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