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如果一幅寫意畫要囊括遠山近水,繪畫時就要近處濃、遠處淡,用筆墨間的參差顯現距離的遠近,唯有如此,方寸之間才會有大天地。人與人交往,也就像觀看一幅寫意畫,遠觀可以見全貌,近觀可以看到細節(jié);不過,如果一味遠觀就不能欣賞到細節(jié)的美妙,一味近觀就不能把握全景的美好。
以上材料對于當代青年的成長有著很好的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指導
材料中,第一部分講寫意畫“遠山近水”的作畫原理:筆墨參差顯現景物遠近,遠近合宜構筑山水天地;第二部分談人際交往,太遠難觀細節(jié),不能深入、細致了解別人,從而形成隔膜,友誼很難深厚,而太近難見全景,會放大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或缺點,從而產生盲目的崇拜或誤解。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是關鍵,兩則材料前后連貫來看,引導考生結合寫意畫的作畫原理去思考人際交往的分寸:關系遠近要適宜,情感濃淡需得體,要有人生大格局。正所謂:山水濃淡顯格局,人際遠近是智慧,交往親疏有分寸,濃情淡意總相宜。
例文
山水濃淡顯格局,心意遠近是智慧
□一考生
一幅寫意畫,若想囊括遠山近水,就得講究筆墨上的濃淡。近景濃墨重彩,遠景清淡簡約,筆墨之間的層次感使得距離的遠近躍然紙上。小小的方寸之間,展現出廣闊的自然天地。同樣,在生活中,一個人若想擁有宏大的格局,也需要把握人際交往中的遠近之別,這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琉璃萬頃一天月,千里湖江開畫屏。為人處世,心中得有遠意。那遠意,是秋水的冷清,是冬木的孤傲。
風景之美,遙觀固然動人,然而一旦置身其中,往往因局部之美而忽視全局之美,甚至無法察覺其原本的魅力。于人,亦是如此?!对鰪V賢文》有云:“虎身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人性復雜難以捉摸,切勿因為熟悉而掉以輕心。過于親近,反而容易失了分寸。抬頭遠觀,心懷遠意,我們才能在人際關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遠意,是荒寒中的真摯;近意,是深情中的熱烈。
一幅畫,若是其中僅有遠山,而無近景,便會顯得空洞且缺乏真實感。一個人,懂得處世之道,在心間存有近意,顯得尤為重要。近處有情,可以是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近意去對待每一個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遠意是距離,近意是契合。一幅畫,一個人,有遠有近,遠近映襯,方能呈現出豐富的內涵。
家鄉(xiāng)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有遠有近,于遠近之間,方能品得人生的真滋味。
叔本華曾說:“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會痛,離得太遠會冷?!绷簩嵡镌凇墩動颜x》中說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比松拖駥懸猱嬕粯樱枰覀冊诮^與遠觀中尋找平衡。在遠觀中看到全局,明確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在近觀中看到細節(jié),感受生活的點滴美好。這樣的人生才不會失去方向,迷失自我。
親而有間,密而有疏,才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親疏有度,遠近相安,講分寸,知進退,是對別人最高級的尊重,也是我們年輕一代應有的修養(yǎng)。
評點:文章開篇亮明論點,提綱挈領。行文主體部分,論證得體而有力,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可見作者有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詩意的語言、豐富的論據,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