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本組三篇論文為辭賦研究,共同特點是追求新知新解?!稏|漢后期辭賦創(chuàng)作的新風貌》描述東漢后期辭賦創(chuàng)作不再延續(xù)諷諫頌美傳統(tǒng),而普遍轉向抒情述志、逞才游藝的史實,并揭橥其文學思想意義,提供了漢代賦史的一種新認知。《論宋代法律與辭賦的互動》從法律與辭賦互動這個獨特視角,別開生面地揭示了宋代辭賦創(chuàng)作的另一種面貌,開拓了文學史研究的新維度?!稘h晉〈士不遇賦〉書寫范式與意旨考論》對文學史上耳熟能詳?shù)摹笆坎挥觥敝黝}提出新解,把“士不遇”區(qū)分為“寧戚系”和“夷齊系”兩類,認為上古“士不遇”辭賦創(chuàng)作呈現(xiàn)著從“寧戚系”到“夷齊系”的轉變,而漢晉“士不遇”類辭賦屬于后者,與屬于前者的楚辭無關。(張峰屹)
內容提要:東漢后期的辭賦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耳目一新的風貌:直書政治觀感和理念的諷諫或頌美的創(chuàng)作,不再是辭賦創(chuàng)作的主流;代之而起的,是遍布賦壇的抒情述志或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抒寫個性化的人生實感,表現(xiàn)一己的生活情趣,甚至炫耀才學、逞競作文藝術,成為這個時期辭賦創(chuàng)作的普遍現(xiàn)象。這一創(chuàng)作傾向轉變的文學思想意義在于:文學創(chuàng)作突破了有漢以來強大的美刺傳統(tǒng),擺脫了政治和經(jīng)學的桎梏,回歸文學自身從而走向獨立自足。
關鍵詞:東漢后期 辭賦 抒情述志 逞才游藝
與漢代《詩》學一樣,漢賦創(chuàng)作也形成了美刺文學傳統(tǒng),這可以當世影響最大也最為后世矚目的大賦為代表。綜括兩漢大賦,大體可以說西漢主諷諫,東漢主頌美;而無論諷還是頌,都與當朝的政治現(xiàn)實緊緊捆綁在一起,賦作集中于書寫作者的政治觀感,表達其政治態(tài)度、見解和諫議。大賦而外,兩漢賦壇還存在著數(shù)量更多的其他辭賦作品,呈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一個是作賦以抒發(fā)一己情志。這一創(chuàng)作傾向始于西漢初中期,如賈誼《鵩鳥賦》、董仲舒《士不遇賦》、司馬遷《悲士不遇賦》等,到東漢初年續(xù)有創(chuàng)作,以班彪《覽海賦》《冀州賦》、馮衍《顯志賦》等為代表,一直延續(xù)于整個東漢時期。另一個是作賦以逞才游藝。這一創(chuàng)作傾向始自先秦的宋玉,旋即銷聲匿跡,直到兩百多年后的東漢初年復現(xiàn),以傅毅《舞賦》發(fā)其端,到東漢中后期則蔚成賦壇風勢。①漢代賦壇的這兩種創(chuàng)作傾向,雖然作家作品遠多于大賦,然而,或是因為鋪張揚厲、光華耀眼的大賦的遮蔽,或是緣于它們不與政治諷頌直接相關,并未被學界視為漢賦創(chuàng)作的普遍現(xiàn)象(尤其是后者)而給予應有的重視,學人總是習慣以《子虛》《上林》《兩都》《二京》來描述和理解漢賦,以致對漢賦全貌的認知和評價不夠全面公允。有鑒于此,本文擇取東漢后期的辭賦為討論對象①,描述其新的創(chuàng)作風貌,以期對上述習慣認知有所補正。
東漢后期的賦壇,已不見縱橫辯難的大賦,雖然仍存在頌美或諷諫之作,前者如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崔寔《大赦賦》(殘)、廉品《大儺賦》(殘),后者如邊讓《章華賦》,但是也已經(jīng)比較罕見。這個時期賦家大量創(chuàng)作的,是抒發(fā)人生實感,或敘寫生活志趣,甚或逞才游藝的作品。這些賦作,從根本上看,當然也是作者對政治和社會現(xiàn)實之感受的折射,或者說是作者在社會政治制約下的處世態(tài)度、生存策略的曲折展現(xiàn),但是它們直接呈現(xiàn)的樣貌,是不再直書政治觀感和諫議,轉而抒發(fā)作者內心的真情實感,或者表達一己的人生志趣、生活愛好。這樣的辭賦創(chuàng)作,是東漢后期賦壇的基本面貌。疏離政治,回歸自我,抒發(fā)真情,甚或展現(xiàn)日常生活情趣,這就在諷諫頌美傳統(tǒng)之外,呈現(xiàn)出另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學風貌。不言而喻,作意及其藝術表現(xiàn)的改變,也體現(xiàn)著文學思想的變遷。
史載東漢后期的賦家中,有賦作傳世(含殘句)的作者包括:朱穆(100—163)、王延壽(143?—163?)、崔寔(100?—168?)、邊韶(100?—170?)、張奐(104—181)、廉品(生卒年不詳)、趙壹(生卒年不詳)、蔡邕(132 或133—192)、禰衡(173—198)、趙岐(?—201)、侯瑾(140?—195?)、張超(150?—200?)、邊讓(?—200?)、張纮(152—212)、繁欽(?—218)及“三曹”與“建安七子”。他們的辭賦作品,就是本文的論述對象。
一
深度抒發(fā)切身的情感,表達作者濃烈的社會人生感受,是東漢后期賦創(chuàng)作的重要風貌之一。這些作品,或是直抒胸臆,或以象喻比襯,都帶有作者鮮明的個性特征。舉例來看。
趙壹,主要活動在桓帝、靈帝時期。他的賦作,今知有《解擯賦》《迅風賦》《窮鳥賦》《刺世疾邪賦》四篇?!督鈹P賦》的創(chuàng)作動因,《后漢書》卷八〇下《文苑列傳下·趙壹》說:“(趙壹)恃才倨傲,為鄉(xiāng)黨所擯,乃作《解擯》?!雹诳芍@是一篇抒憤自白的作品,惜乎今已不存③。其《迅風賦》也僅存片段:“惟巽卦之為體,吐坤氣而成風。纖微無所不入,廣大無所不充。經(jīng)營八荒之外,宛轉毫毛之中。察本莫見其始,揆末莫覩其終。啾啾颼颼,吟嘯相求。阿那徘徊,聲若歌謳。摶之不可得,系之不可留?!雹茕仈L行無所不入,摹寫風聲如歌,訴說風之不可把控。但是它的確切作意,已不得而知了。趙壹最負盛名的《窮鳥賦》《刺世疾邪賦》,都是身世感慨、憤世嫉俗之作。《后漢書》本傳載,趙壹“屢抵罪,幾至死,友人救得免”。壹乃貽書謝恩,并作《窮鳥賦》。賦云:
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畢網(wǎng)加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后見驅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飛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飛不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足恐墯。內獨怖急,乍冰乍火。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鳥也雖頑,猶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孫孫。(《后漢書》卷八〇下《文苑列傳下·趙壹》)
顯然,賦作是以困于機網(wǎng)、危險重重的“窮鳥”自喻,抒寫自己“思飛不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足恐墯”的困境,以及“內獨怖急,乍冰乍火”的恐怖急怒的感受。最后是對友人的真誠感謝和祝福。這篇賦作極具象征意義,“窮鳥”不止比喻作者,其實也是同一時期許多士人生存境況的象征。
《刺世疾邪賦》(載《后漢書》卷八〇下《文苑列傳下·趙壹》)極端否定古今一切帝王和世代:五帝三王鼎革興替,其是非非是,均無益于世道之治平。“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其認為,春秋戰(zhàn)國以來,更是一無足道,自古及今,無論治世亂世,統(tǒng)治者都不會真正考量民生,只是謀取私利而已:“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而當下的境況更加糟糕:
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諂日熾,剛克消亡。?痔結駟,正色徒行。嫗名勢,撫拍豪強。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懾逐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原斯瘼之攸興,實執(zhí)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兮,近習秉其威權。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
無恥的讒佞之徒橫行張狂,占盡名利;而正直貞剛的士人卻是困窘難伸,“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崄而靡緣”。此種境況的成因,乃在“執(zhí)政之匪賢”:女謁蒙蔽,近習擅權,指鹿為馬,任人唯親。趙壹敏銳地覺察到漢代社會行將敗亡的危險:“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異涉海之失杝,積薪而待燃?”于是,激憤地呼喊:“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今之豐年!”
趙壹的這兩篇賦作,都具有情感激切,行文懇切直白但足具震撼力的特點。
禰衡(173—198)①與趙壹性情相類,也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他的《鸚鵡賦》(載《文選》卷一三②)同樣表現(xiàn)士人困厄無奈的主題,藝術表現(xiàn)卻很不同。禰衡被劉表轉送江夏太守黃祖,黃祖長子黃射大宴賓客。客有獻鸚鵡者,請禰衡為賦。“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一氣呵成?!尔W鵡賦》通篇描述鸚鵡資質的美好及其身被羅網(wǎng)、訣別親族而被人囚籠賞玩的悲哀。如云:
于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隴坻,詔伯益于流沙。跨昆侖而播弋,冠云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迫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忤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踰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xiāng)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于鼎俎?
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余年之足惜,慜眾雛之無知。
容易看出,禰衡處處寫鸚鵡,實際上處處寫自己,抒發(fā)他身困塵網(wǎng)、任人擺弄的悲哀。他以反諷手法,贊賞鸚鵡“順從以遠害”“馴擾以安處”,實是困厄無奈的委婉表白。正言曲說,更加重了悲哀的濃度。這篇賦作,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濃郁,藝術表現(xiàn)水平極高。
王延壽壽命雖僅二十多歲,卻是東漢后期別具特色的賦家。他的《王孫賦》《夢賦》,風調奇崛怪異,令人耳目一新?!锻鯇O賦》(載《初學記》卷二九、《古文苑》卷六及《藝文類聚》卷九五①),今存似非完篇,但基本面貌可見。賦作寫猿猴的命運,刻畫其丑陋形貌,摹狀其聲音動靜,書寫其剽悍性情。然而,終于還是被人類捕獲:
乃置酒于其側,競爭飲而馳。陋?以迷醉,朦眠睡而無知。蹔拏鬉以?縛,遂纓絡而羈縻。歸鏁系于庭廄,觀者吸呷而忘疲。(《初學記》卷二九,《古文苑》卷六)
猿猴被灌醉酒,關入圈籠,無論昔日有多么敏捷剽悍,現(xiàn)在也只能供人觀賞了。這篇賦作所蘊含的意義,具有多種理解的張力?!豆盼脑贰氛麻灶}解云:“王孫,猴類。以況小人之輕黠便捷者,卒以欲心發(fā)露,受制于人?!边@是一種解釋。其實還可以有其他的理解:一些特立獨行、恃才傲物的士人,命運也與此猿猴相類。在這個意義上,《王孫賦》的思想意蘊,便與禰衡《鸚鵡賦》相近。
王延壽的《夢賦》(載《古文苑》卷六及《藝文類聚》卷七九),更加奇譎。其序云:“臣弱冠,嘗夜寢,見鬼物與臣戰(zhàn),遂得東方朔與臣作罵鬼之書。臣遂作賦一篇敘夢。后人夢者讀誦以卻鬼,數(shù)數(shù)有驗?!辟x作描寫作者夢中與蛇頭四角、魚首鳥身、三足六眼、龍形似人的各種“鬼神變怪”激戰(zhàn),想象極為奇幻。篇末云:“齊桓夢物,而亦以霸兮。武丁夜感,而得賢佐兮。周夢九齡,年克百兮。晉文盬腦,國以競兮。老子役鬼,為神將兮。轉禍為福,永無恙兮。”(以上見《古文苑》卷六)用齊桓公北伐孤竹見神(見《管子·小問》)、殷武丁夢上帝賜予賢人(見《史記》卷三《殷本紀》)、周武王夢上帝賜予年壽(見《禮記·文王世子》)、晉文公夢楚子咀嚼自己的腦漿(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老子善于役鬼(今見葛洪《神仙傳》)的掌故,表現(xiàn)作者不懼禍災的堅強意志。這篇作品,無論構思還是內容,都十分奇特玄幻,表現(xiàn)了作者個人極為獨特的生存感受。
蔡邕(132或133—192)是東漢后期的重要賦家。據(jù)鄧安生《蔡邕集編年校注》②,蔡邕的賦作今存十六篇:《霖雨賦》《述行賦》《釋誨》《青衣賦》《漢津賦》《協(xié)初婚賦》《筆賦》《彈棋賦》《圓扇賦》《傷故栗賦》《蟬賦》《玄表賦》《檢逸賦》《短人賦》《瞽師賦》《琴賦》。除《述行賦》《釋誨》外,都僅存片段或殘句。從這些賦作的題目即可看出,既有切近現(xiàn)實人生感受的作品,也有書寫其生活情趣的創(chuàng)作。這里先分析其前一類。
《述行賦》是蔡邕賦作的代表。其序曰:“延熹二年(159)秋,霖雨逾月。是時梁冀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于其處。又起顯陽苑于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白馬令李云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勅陳留太守發(fā)遣。余到偃師,病不前,得歸。心憤此事,遂讬所過,述而成賦?!雹邸逗鬂h書》卷六〇下《蔡邕傳》也簡要記載了此事?!妒鲂匈x》記敘途中所見,又借古諷今,抒發(fā)郁憤不平之情。批評的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皇家赫而天居兮,萬方徂而星集。貴寵煽以彌熾兮,僉守利而不戢。前車覆而未遠兮,后車驅而競及。窮變巧于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濕。消嘉谷于禽獸兮,下糠秕而無粒。弘寬裕于便辟兮,糾忠諫其骎急?!边@篇賦作,前半吊古,后半傷今,層次清晰而意圖明確。雖是批評政治,但直接呈現(xiàn)為濃烈的抒情。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述行賦》承繼劉歆《遂初賦》、班彪《北征賦》以來的結撰模式,把沿途所見史跡所引發(fā)的感慨,與一路上的景物氣候融會交織,把古事與今情相互交織,抒發(fā)濃重的家國憂患,極具表現(xiàn)力。尤其景物氣候的描寫,非常出色。如:
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汩以飆涌兮,氣懆懆(慘慘)而厲涼。云郁術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漸唐(塘)。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馬虺隤以玄黃。格莽丘而稅駕兮,陰曀曀而不陽。
寫征途遙遠、云陰氣涼、秋雨連綿,借以烘托悲涼氣氛,抒發(fā)憤郁的心緒。
《釋誨》載于《后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其序云:“(蔡邕)閑居翫古,不交當世。感東方朔《客難》及揚雄、班固、崔骃之徒設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作《釋誨》,以戒厲云爾?!辟x作虛擬“務世公子”與“華顛胡老”對話,寫務世公子勸勉華顛胡老謀求仕進,華顛胡老則以利害成敗相伴相隨、承平時代不當出仕、仕途富藏兇險等作答。這些不欲出仕的理由,東方朔、揚雄以來的同類作品,已經(jīng)反復表述,蔡邕此作沒什么新意。《釋誨》的新意,體現(xiàn)在篇終作者人生旨趣的表白之上:
方將騁馳乎典籍之崇塗,休息乎仁義之淵藪,盤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與為友。舒之足以光四表,收之則莫能知其所有。若乃丁千載之運,應神靈之符,闿閶闔,乘天衢,擁華蓋而奉皇樞,納玄策于圣德,宣太平于中區(qū)。計合謀從,己之圖也;勛績不立,予之辜也。龜鳳山翳,霧露不除,踴躍草萊,秪見其愚。不我知者,將謂之迂。修業(yè)思真,棄此焉如?靜以俟命,不斁不渝。百歲之后,歸乎其居。幸其獲稱,天所誘也。罕漫而已,非己咎也?!夏藫P衡含笑,援琴而歌。歌曰:“練余心兮浸太清,滌穢濁兮存正靈。和液暢兮神氣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無由生。踔宇宙而遺俗兮,眇翩翩而獨征?!?/p>
盤旋周、孔,揖友儒、墨;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而無論際遇如何,始終恬淡寡欲,抱璞優(yōu)游。這是博通融會儒、道最高人生理想的修養(yǎng)境界,代表著東漢后期士人普遍的人生追求。
二
東漢后期的賦作,以書寫閑情逸志的作品數(shù)量最大,這是此一時期辭賦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重要風貌。這些辭賦作品,既不涉及國計民生,也不關乎作者的實際人生境況,而只是書寫似乎無關痛癢的生活情趣。賦家們敷寫物類,記敘游樂,詠誦人類情感,不一而足。如果不再給文人強行套上沉重的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枷鎖,則這些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在文學史演進的視域里,無疑是文學擺脫政治、回歸自我的發(fā)展和進步。
這些抒寫生活情趣的賦作,今存大都只是片段。但是,僅從這些片段甚至賦作的題目中,即可看出這個時期賦創(chuàng)作風氣的轉變,一股普遍不同以往的輕清風味撲面而來。
喜歡敷寫物類,是東漢后期辭賦創(chuàng)作的最顯著特點。如朱穆的《郁金賦》,張奐的《芙蓉賦》,趙岐的《藍賦》,蔡邕的《筆賦》《琴賦》《彈棋賦》《圓扇賦》《傷故栗賦》《蟬賦》《玄表賦》,侯瑾的《箏賦》,張纮的《瑰材枕賦》,繁欽的《桑賦》《柳賦》等,都是這類賦作。這些賦家往往文筆超邁,擬物象形如出畫中。舉幾個例子來看:
歲朱明之首月兮,步南園以迥眺。覽草木之紛葩兮,美斯華之英妙。布綠葉而挺心,吐芳榮而發(fā)曜。眾華爛以俱發(fā),郁金邈其無雙。比光榮于秋菊,齊英茂乎春松。遠而望之,粲若羅星出云垂;近而觀之,曄若丹桂曜湘涯。赫乎扈扈,萋兮猗猗。清風逍遙,芳越景移。上灼朝日,下映蘭池。覩茲榮之瑰異,副歡情之所望。折英華以飾首,耀靜女之儀光。瞻百草之青青,羌朝榮而夕零。美郁金之純偉,獨彌日而久停。晨露未晞,微風肅清。增妙容之美麗,發(fā)朱顏之熒熒。作椒房之珍玩,超眾葩之獨靈。(朱穆《郁金賦》,《藝文類聚》卷八一)
這個片段,從靜、動、品三個視角描繪郁金香。寫其靜,則形色美于秋菊、春松,堪與眾星、丹桂媲美;狀其動,則隨風播芳,光彩閃耀,“上灼朝日,下映蘭池”。而頌美郁金香之品性,則是百草眾芳均已零落,唯有郁金香“純偉”,“獨彌日而久?!保俺娸庵氺`”。文段雖不長,卻能夠從多角度展示郁金香的風韻,并且鋪排細膩,生動如畫。
蔡邕《琴賦》、侯瑾《箏賦》是兩篇敘寫樂器和樂曲的賦作:
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觀彼椅桐,層山之陂。丹華煒燁,綠葉參差。甘露潤其末,涼風扇其枝。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爾乃清聲發(fā)兮五音舉,發(fā)宮商兮動角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后哀聲既發(fā),秘弄乃開。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復,抑案藏摧。于是繁弦既抑,雅韻乃揚。仲尼思歸,《鹿鳴》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飛,別鶴東翔。飲馬長城,楚曲明光。楚姬遺嘆,雞鳴高桑。走獸率舞,飛鳥下翔。感激茲歌,一低一昂。(蔡邕《琴賦》,《藝文類聚》卷四四)
于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卑殺纖妙,微聲繁縟。散清商而流轉兮,若將絕而復續(xù)。紛曠蕩以繁奏,邈遺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風采,練其聲音,美武(《初學記》作哉)蕩乎,樂而不淫。雖懷思而不怨,似《豳風》之遺音。于是雅曲既闋,《鄭》《衛(wèi)》仍修,新聲順變,妙弄優(yōu)游。微風漂裔,冷氣輕浮。感悲音而增嘆,愴嚬悴而懷愁。若乃上感天地,下動鬼神,享祀祖宗,酬酢嘉賓,移風易俗,混同人倫,莫有尚于箏者矣。(侯瑾《箏賦》,《藝文類聚》卷四四)
《琴賦》夸飾制琴桐木的華貴清雅,琴曲的典正醇雅;《箏賦》摹寫箏曲(這段文字當是《類聚》剪切拼縫的狀態(tài)),雅俗兼取,而終歸于感天動地、移風易俗的功效。這兩篇作品今存者顯然都只是片段,但均能化虛為實,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文字表現(xiàn)力。
張纮的《瑰材枕賦》,描寫玉枕:
有卓爾之殊瑰,超詭異之邈絕。且其材色也,如蕓之黃。其為香也,如蘭之芳。其文彩也,如霜地而金莖,紫葉而紅榮,有若蒲陶之蔓延,或如兔絲之煩縈,有若嘉禾之垂穎,又似靈芝之吐英。其似木者,有類桂枝之闌干,或象灌木之叢生。其似鳥者,若驚鶴之徑逝,或類鴻鹍之上征,有若孤雌之無咮,或效鴛鴦之交頸。紛云興而氣蒸,般星羅而流精,何眾文之冏朗,灼儵爚而發(fā)明。曲有所方,事有所成。每則異姿,動各殊名。眾夥(此處脫二字),不可殫形。制為方枕,四角正端。會致密固,絕際無間。形妍體法,既麗且閑。高卑得適,辟堅每安。不屑珠玉之飾助,不煩錐鋒之鐫鏤。無丹漆之彤朱,罔觹象之佐副。較程形而靈(“靈”字疑為衍文)露真,眾妙該而悉備。(《藝文類聚》卷七〇)
賦作前半,鋪排摹繪玉石的色香紋理,姿彩形貌生動形象;后半贊美玉枕舒適熨帖,無需裝飾而自然美好,凸顯了玉枕的美質。這篇賦作文筆精妙,當時就給張纮帶來了美譽?!度龂尽肪砦迦秴菚恕埨€傳》裴松之注引《吳書》云:“陳琳在北見之,以示人曰:‘此吾鄉(xiāng)里張子綱所作也。’后纮見陳琳作《武庫賦》《應機論》,與琳書,深嘆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于文章,易為雄伯,故使仆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今景興(王朗)在此,足下與子布(張昭)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标惲占べp此作,自嘆弗如。
以賦描寫人的情感,是東漢后期賦作的又一個重要特色。蔡邕是這類賦作的主要作手,今存其《檢逸賦》《協(xié)初婚賦》《青衣賦》。
《藝文類聚》卷一八節(jié)錄了《檢逸賦》的一段:“夫何姝妖之媛女,顏煒燁而含榮。普天壤其無儷,曠千載而特生。余心悅于淑麗,愛獨結而未并。情罔象而無主,意徙倚而左傾。晝騁情以舒愛,夜讬夢以交靈?!边@篇賦作情文并美,僅從這一小段即可感知。只是由于今存文字太少,已難以確切了解其作意了。但是無論如何,心悅渴慕淑麗美女,自《詩經(jīng)·關雎》以來,都是一種美好的人類情感。
其《協(xié)初婚賦》,《藝文類聚》卷一八節(jié)錄一段,題為《協(xié)初賦》;《太平御覽》卷三八一所錄,文題均同《類聚》;《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卷一三五引句,也題作《協(xié)初賦》。而《初學記》卷一四節(jié)錄一段,中華書局點校本(底本據(jù)古香齋本)題為《協(xié)和婚賦》,南宋紹興刻本則作《協(xié)初婚賦》;《古文苑》卷二一所錄與《初學記》相同(只有個別的字不同),題亦作《協(xié)和婚賦》。鄧安生以為,標題當為《協(xié)初婚賦》①,今從之。引錄其存留文字最多的兩段如下:
惟情性之至好,歡莫偉乎夫婦。受精靈之造化,固神明之所使。事深微以玄妙,實人倫之端始。考邃初之原本,覽陰陽之綱紀。乾坤和其剛柔,艮兌感其脢腓?!陡瘃房制涫r,《摽梅》求其庶士。惟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齒?;橐鰠f(xié)而莫違,播欣欣之繁祉。良辰既至,婚禮以舉。二族崇飾,威儀有序。嘉賓僚黨,祈祈云聚。車服照路,驂騑如舞。既臻門屏,結軌下車。阿傅御豎,雁行蹉跎。麗女盛飾,曄如春華。(《初學記》卷一四)
其在近也,若神龍采鱗翼將舉;其既遠也,若披云緣漢見織女。立若碧山亭亭豎,動若翡翠奮其羽。眾色燎照,視之無主。面若明月,輝似朝日。色若蓮葩,肌如凝蜜。(《藝文類聚》卷一八)
此作描述新婚?!冻鯇W記》所錄者,當是賦作開首的一段,揭示婚姻作為“人倫之端始”的重大意義,描摹婚禮盛大熱烈的場面?!额惥邸匪浾撸斒琴x作的中段,細致描畫新娘的妙姿美貌。此外,《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引句,“長枕橫施,大被竟床,莞蒻和軟,茵褥調良”;又其卷一三五引句,“粉弛黛落,發(fā)亂釵脫”,均是描寫洞房的情景。綜合以觀,賦作所烘染的情感氣氛,熱烈、溫馨而美好。賦作的藝術表現(xiàn),也是華麗都雅,自然流暢的。
蔡邕的《青衣賦》,載于《藝文類聚》卷三五和《初學記》卷一九②,兩處文字多有不同?!额惥邸蜂浳谋容^雅潔蘊藉一些:
金生沙礫,珠出蚌泥。嘆茲窈窕,生于卑微。玄發(fā)光潤,領如螬蠐。修長冉冉,碩人其頎。綺繡丹裳,躡蹈絲韋。都冶嫵媚,卓礫多姿。精慧小心,趣事若飛。寒雪翩翻,充庭盈階。停停溝側,噭噭青衣。我思遠逝,爾思來追。明月昭昭,當我戶扉。條風狎獵,吹予床帷。河上逍遙,徙倚庭階。南瞻井柳,仰察斗機。非彼牛女,隔于河維。思爾念爾,惄焉且饑。
青衣,即婢女。賦作所述,蓋為作者的一次出行艷遇。描寫婢女姿容嫵媚,聰慧善事,作者一見鐘情,兩情歡悅,以及不能長相廝守的別后的深長思念。這種偶遇的情感經(jīng)歷,即使在今天也不足為外人道,但是蔡邕純真重情,竟把它寫成了美麗的賦作流傳。這便以一種極端的表現(xiàn),凸顯了蔡邕人生價值觀念的轉向——轉向了重視人的情感,重視人的性情。這也是東漢后期此類抒寫情感賦作的共同價值意義所在。
不過,《青衣賦》在當時就遭到了一些人的譏笑。張超專作《誚青衣賦》一篇(載于《藝文類聚》卷三五、《初學記》卷一九及《古文苑》卷六),批評蔡邕?!豆盼脑贰匪涀顬橥暾?/p>
彼何人斯,悅此艷姿。麗辭美譽,雅句斐斐。文則可嘉,志鄙意微。鳳兮鳳兮,何德之衰!高岡可華,何必棘茨?醴泉可飲,何必洿泥?隨珠彈雀,堂溪刈葵。鴛雛啄鼠,何異乎鴟?歷觀今古,禍福之階,多由孽妾淫妻。《書》戒牝雞,《詩》載哲婦。三代之季,皆由斯起。晉獲驪戎,斃壞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絕祀。叔肸納申,聽聲狼似。穆子私庚,豎牛餒已。黃歇之敗,從李園始。魯受齊樂,仲尼逝矣。文公懷安,姜笑其鄙。周漸將衰,康王晏起。畢公喟然,深思古道。感彼《關雎》,性不雙侶。愿得周公,妃(讀為配,下文同)以窈窕。防微消漸,諷諭君父??资洗笾泄谄?。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見尊不迷,況此麗豎。三族無紀,綢繆不序。蟹行索妃,旁行求偶?;枰鰺o媒,宗廟無主。門戶不名,依其在所。生女為妾,生男為虜。歲時酹祀,詣其先祖。或于馬廄,廚間灶下。東向長跪,接狎觴酒。悉請諸靈,僻邪無主。多乞少出,銅瓦鐵柱。積繒累億,皆來集聚。嫡婉歡心,各有先后。臧獲之類,蓋不足數(shù)。古之贅壻,尚為塵垢。況明智者,欲作奴父。勤節(jié)君子,無當自逸。宜如防水,守之以一。秦繆思諐,故獲終吉。
張超談古論今,批評蔡邕情感隨意施放,以為君子應該謹慎守節(jié),不當放縱。直到宋人章樵注《古文苑》,解釋《古文苑》何以收錄張超《誚青衣賦》而不錄蔡邕《青衣賦》時,還說:蔡作“豈少年時所為耶?志蕩詞淫,不宜玷簡冊”。可見回歸人的真性情,路途何其艱難!
東漢后期,還有一些描寫游戲的賦作。今存較多片段者,有蔡邕的《彈棋(或作碁)賦》和邊韶的《塞賦》?!稄椘遒x》今存兩個片段:
榮華灼爍,蕚不韡韡。于是列象棋,雕華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然后栰掣,兵棋夸驚?;蝻L飄波動,若飛若浮,不遲不疾,如行如留,放一弊六,功無與儔。(《彈棋賦》,《藝文類聚》卷七四)
夫張局陳碁,取法武備。因嬉戲以肄業(yè),讬歡娛以講事。設茲文石,其夷如砥,采若錦繢,平若停水,肌理光澤,滑不可履。乘色行巧,據(jù)險用智。(《彈碁賦》,《太平御覽》卷七五五)
寫象棋(碁)的規(guī)制、游戲技巧及其備武練兵的意義。
邊韶的《塞賦》,賦文片段載于《藝文類聚》卷七四:
可以代博奕者,曰塞其次也。試習其術,以驚睡救寐,免晝寢之譏而已。然而徐核其因通之極,乃亦精妙而足美也。故書其較略,舉其指歸,以明博奕無以尚焉。曰:始作塞者,其明哲乎!故其用物也約,其為樂也大。猶土鼓塊枹,空桑之瑟,質樸之化,上古所耽也。然本其規(guī)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時之則也;棋有十二,律呂極也;人操厥半,六爻列也;赤白色者,分陰陽也;乍亡乍存,像日月也;行必正直,合道中也;趨隅方折,禮之容也;迭往迭來,剛柔通也;周則復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順也。然則塞之為義,盛矣大矣,廣矣博矣!質象于天,陰陽在焉;取則于地,剛柔分焉;施之于人,仁義載焉。考之古今,王霸備焉。覽其成敗,為法式焉。
塞,蓋亦棋類。賦作的重點,在闡述塞游戲的莊重象征和意義?!短接[》卷七五四引錄《塞賦序》云:“余離群索居,無講誦之事。欲學無友,欲農無耒,欲奕無塞,欲博無楮。問可以代博奕者乎?曰塞其次也?!笨芍@是邊韶閑極無聊的游戲之作。
三
曹操和“建安七子”都卒于曹丕稱帝之前,他們理應屬于東漢后期的作家。曹丕(187—226)、曹植(192—232)兄弟卒年稍晚,但他們的很多作品也都創(chuàng)作于獻帝建安時期。不過,文學史家都把他們劃歸魏晉時段論述。為尊重既有之通識,本文論述東漢后期的辭賦,只簡略提及他們的創(chuàng)作。
曹操今存僅有《鹖雞賦序》:“鹖雞猛氣,其斗終無負,期于必死。今人以鹖為冠,像此也?!雹偕w有所寄托,但不知其詳。“七子”中的孔融,沒有賦作流傳。上述其他作家的賦作,錄其題目如下:
曹丕賦,今存二十八篇:《浮淮賦》《滄海賦》《濟川賦》《臨渦賦》《述征賦》《校獵賦》《登臺賦》《登城賦》《感物賦》《感離賦》《離居賦》《戒盈賦》《永思賦》《悼夭賦》《寡婦賦》《出婦賦》《愁霖賦》《喜霽賦》《彈棋賦》《瑪瑙勒賦》《車渠椀賦》《玉玦賦》《柳賦》《槐賦》《鶯賦》《迷迭香賦》《蔡伯喈女賦》《哀己賦》。
曹植建安時期的賦作,今存三十一篇:《感婚賦》《愍志賦》《出婦賦》《靜思賦》《九華扇賦》《離思賦》《登臺賦》《娛賓賦》《釋思賦》《愁霖賦》《歸思賦》《鸚鵡賦》《橘賦》《敘愁賦》《東征賦》《游觀賦》《蟬賦》《神龜賦》《離繳雁賦》《酒賦》《閑居賦》《述行賦》《車渠椀賦》《迷迭香賦》《槐賦》《大暑賦》《鹖賦》《寶刀賦》《芙蓉賦》《節(jié)遊賦》《喜霽賦》。
陳琳(155?—217)賦,今存十四篇:《大暑賦》《止欲賦》《武軍賦》《神武賦》《神女賦》《大荒賦》《迷迭賦》《瑪瑙勒賦》《車渠椀賦》《柳賦》《悼龜賦》《鸚鵡賦》《應譏》《答客難》。
阮瑀(159?—212)賦,今存四篇:《箏賦》《止欲賦》《紀征賦》《鸚鵡賦》。
應玚(175?—217)賦,今存十五篇:《愁霖賦》《靈河賦》《正情賦》《贊德賦》《撰征賦》《西征賦》《西狩賦》《馳射賦》《校獵賦》《神女賦》《迷迭賦》《車渠椀賦》《楊柳賦》《鸚鵡賦》《慜驥賦》。
劉楨(175?—217)賦,今存六篇:《大暑賦》《黎陽山賦》《魯都賦》《遂志賦》《清慮賦》《瓜賦》。
徐干(171—218)賦,今存八篇:《齊都賦》《西征賦》《序征賦》《從征賦》《哀別賦》《喜夢賦》《圓扇賦》《車渠椀賦》。
王粲(177—217)賦,今存二十四篇。除《登樓賦》因收入《文選》得以保全外,其他也都是殘篇:《大暑賦》《遊海賦》《浮淮賦》《閑邪賦》《出婦賦》《傷夭賦》《思友賦》《寡婦賦》《初征賦》《征思賦》《羽獵賦》《酒賦》《神女賦》《彈碁賦》《迷迭賦》《瑪瑙勒賦》《車渠椀賦》《柳賦》《槐樹賦》《白鶴賦》《鹖賦》《鸚鵡賦》《鶯賦》。
上列賦作,大多都僅存殘篇或殘句①。但是從其題目即不難看出,絕大部分都是閑居無聊之作,其中很多還是同題共作,鮮明地呈現(xiàn)著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特征。
綜合本文所述,東漢后期的辭賦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風貌:直書政治觀感和理念的諷諫或頌美的創(chuàng)作式微,代之而起的是或抒情述志或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抒寫個性化的人生實感,表現(xiàn)一己的生活情趣,甚至炫耀才學逞競作文藝術,成為這個時期辭賦創(chuàng)作的普遍現(xiàn)象。這一創(chuàng)作傾向的轉變,具有彌足珍貴的文學思想意義:創(chuàng)作辭賦,不再關注現(xiàn)實政治或社會民生這些重大主題,而是抒寫作者自己個性化的人生體驗,表現(xiàn)作者切身的真情實感,展示獨特的人生旨趣,這就使文學創(chuàng)作突破了有漢以來的美刺傳統(tǒng),擺脫了政治和經(jīng)學的桎梏,而走向獨立自足。
(張峰屹,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代五崔集輯校”(20BZW100)的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