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 要: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當前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經(jīng)驗尚不夠豐富,存在趣味性不足、實踐性不強、冰雪元素不多等問題。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培育出豐碩的精神成果,深入挖掘和利用冬奧會各類遺產(chǎn),既符合時代精神,又對應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探尋冬奧精神與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價值與路徑,能夠充實北方高校冰雪課程思政的素材,豐富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并有助于優(yōu)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增強思政的育人價值,提升我國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冬奧精神;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807.0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3488(2023)02-0055-05
近年來,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和國家一系列冰雪運動發(fā)展政策方針的引導下,高校冰雪運動課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1]。盡管一些地區(qū)面臨著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但仍然致力于引入師資、建設場地,不斷革新教學手段和內容,為冰雪體育課程的發(fā)展掃除障礙[2],也積累出許多有效的經(jīng)驗做法。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部分,在冰雪體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具有價值和優(yōu)勢。一是許多冰雪項目都發(fā)源于其他國家,與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精神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各自的特點,在冰雪運動課程中加強課程思政的滲透有利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增強體育文化自信;二是冰雪項目相對新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3],可以有效彌補思政課程趣味教學難度大、理論內容枯燥的不足,兩者結合能夠強化冰雪體育課程的思政內涵,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2022年北京冬奧會意義深遠,不僅促進了以冰雪項目為代表的全民健身運動發(fā)展,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也推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時促進了世界和平[4]。冬奧精神是體育課程思政的新內容、新價值、新引領,研究冬奧精神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融合發(fā)展,能夠有效地為體育課程思政注入新內容,保持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生機與活力。
1 冬奧精神的內涵
冬奧精神是冰雪運動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成果,既包括傳統(tǒng)的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運精神,也有最新在北京冬奧會上提出的“一起向未來”,體現(xiàn)出團結和凝聚的力量[5]。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廣大參與者珍惜偉大時代賦予的機遇,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冬奧精神對于高校冰雪體育的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在北京冬奧會這一歷史機遇的促動下,近年來北方高校結合實際條件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冰雪運動,冰雪課程豐富多彩,冰雪活動精彩紛呈[6]。通過冰雪運動使學生感受團隊精神,樹立文化自信,養(yǎng)成不畏艱難的拼搏意識,有助于開創(chuàng)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美好未來。
2 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實施的現(xiàn)狀
2.1 趣味性需要提升
北方高校數(shù)量多且不乏教學質量過硬、科研水平高、體育項目發(fā)展好的一流高校。開展北方高校冰雪課程思政對于普及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實現(xiàn)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以及立德樹人的目標具有深遠意義。體育專業(yè)技術課程與課程思政看似難以進行教學設計,但實際上,通過有效設立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既服務于冰雪技術教學,又服務于思政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高校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的[7]。目前,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開展的顯著問題之一是趣味性不強,究其根本是經(jīng)驗不足,在課程思政的多樣性方面與體育類高校存在差距。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學校十分注重分層分類,打造特色樣板。既嘗試拓展課程開展的主題,例如“助力國家隊,奮戰(zhàn)奧運會”,又能豐富課程建設的方法,立足教室與場館并存、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的實際;開展“四進”工程,即課程思政進教室、進場館、進線上、進社會實踐,尤其是為凸顯冰雪特色,推出了“冰雪場上的思政課”冰雪課程思政新樣態(tài)。而北方許多高校在冰雪課程思政中的創(chuàng)新度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主要表現(xiàn)在課程思政與冰雪體育結合得不緊密,課程思政的內容陳舊枯燥,教學活動形式單一,沒有發(fā)揮出本地區(qū)高校的特色和優(yōu)勢,導致冰雪運動課、思想政治課“四不像”,教學主題不明確,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產(chǎn)生倦怠心理。
2.2 實踐性有待挖掘
體育課程思政的開展必須有其現(xiàn)實意義,重在鼓勵高校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弘揚愛國情懷,面對新任務、新挑戰(zhàn)時能夠一往無前,實現(xiàn)新突破、新輝煌。而目前北方高校冰雪運動開展的時間并不算長,冰雪運動教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水平也參差不齊,運動課程本身的完善還需要時間[8]。如果將課程思政盲目、單一地附加在冰雪運動課程中,將教學訓練與思政建設混為一談而未能實現(xiàn)有機融合,則既會傷害冰雪運動課程的完善,也不利于課程思政效果的發(fā)揮,因此,增強實踐性十分必要。高校要善于分析冰雪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難點,解決課程思政流于形式、未能有機融合等問題,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互動交流式的探索學習舉措,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9]。冰雪課程思政必須結合冰雪運動的特點,結合冰雪運動具有影響力的大事件來豐富其實踐性,使課程思政不流于表面、困于理論,而是到學生心中去,到學生的行為中去,到教育的社會影響力上去。
挖掘北方高校課程思政的實踐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冰雪體育課程思政實施內容的實踐性,即冰雪體育和課程思政是怎樣結合的,課程思政的內容是否準確全面,是否能不斷地創(chuàng)新;二是實施手段的實踐性,即課程思政如何實施,是否有方法和途徑的研究創(chuàng)新;三是冰雪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實踐性,即冰雪體育課程思政實施以后,高校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是否有利于學校體育活動的豐富,社會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等。北方高校目前關于這三個問題的思考和探索還不夠,只有深入分析這三個方面的實踐性,才能夠厘清課程思政實施的思路,更好地推動冰雪運動課程思政的融合發(fā)展。
2.3 冰雪元素不足
冰雪元素是高校冰雪課程思政的重要體現(xiàn),積極探索冰雪元素在課程思政中的滲透,開發(fā)優(yōu)質的冰雪資源,豐富課程思政的內容是北方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必然要求。缺乏或是未能有效利用冰雪元素,會使冰雪體育課程思政與其他體育課程思政混作一談,不能發(fā)揮冰雪體育的特色。高校教學同樣要具有品牌意識,特色化發(fā)展要求挖掘冰雪體育的特色、高校的特色、課程思政的特色,找到特色即是增強了競爭力,是打造高水平冰雪運動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過程。當前,北方高校在冰雪體育課程思政中,仍然存在缺乏冰雪元素和代表性的問題。冰雪元素不僅是冰雪運動名人、冰雪項目故事,也可以是冰雪賽事、特色冰雪活動。開發(fā)多樣化課程,廣泛發(fā)掘冰雪素材,立足本土特色是當前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可以提升的部分。冰雪元素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冰雪課程思政的重心不是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不是冰雪訓練課,要把握其中的平衡,使冰雪訓練、冰雪文化與思想政治有機融合,互為補充,才能激發(fā)高校教師挖掘冰雪元素,創(chuàng)新冰雪課程思政形式的能力。高校冰雪體育教師首先要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而高校思政教師同樣要深入地了解冰雪項目、冰雪元素,在教學研討、交流中形成冰雪課程思政課程體系。而這一點正是北方高校目前所缺乏的,跨學科的教研活動能夠幫助高校教師拓展發(fā)現(xiàn)和利用冰雪元素的能力。
3 冬奧精神融入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及途徑
3.1 以直觀化的案例提升學生興趣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吸引了全球數(shù)十億人的觀看,是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精彩紛呈的開幕式、閉幕式,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與冰雪元素的有機融合,深刻體現(xiàn)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冬奧精神的豐富內涵,不僅能夠指引運動員、教練員的前進方向,作為精神信念,也對體育教育事業(yè)甚至體育科研、體育管理等多種學科具有深遠影響[10]。冬奧精神豐富了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內涵,凝聚了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精華。理清冬奧精神是什么,怎么滲透在冰雪體育課程思政中,如何評價冬奧精神在冰雪體育課程思政中發(fā)揮的作用,是落實好冬奧精神融入高校冰雪課程思政的關鍵問題[11]。冬奧會賽事影響力巨大,直接宣傳了冰雪運動文化,選手們的奮斗拼搏精神,科技含量十足的場館管理,以及賽事統(tǒng)籌、運動裝備、各類項目的精彩展示,對高校學生具有振奮精神、激發(fā)斗志的作用,能使高校學生切身感受到體育語言能夠超越國界、文化和信仰,實現(xiàn)情感和信念的同頻共振。
在冬奧會中涌現(xiàn)的典型案例可以作為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素材。例如對優(yōu)秀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技術戰(zhàn)術、心理狀態(tài)進行案例研究[12],能在促進學生對體育科學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他們以優(yōu)秀運動員為榜樣,樹立樂觀自信、自立自強的生活態(tài)度;可以通過冬奧會學生志愿者服務保障冬奧會的經(jīng)歷,讓志愿者講述身邊的冬奧故事,弘揚冬奧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運動、為國爭光的熱情。案例教學是理論教育變革的形式之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思考,使學生在冰雪運動課堂思政中更加主動地活動與對話,實現(xiàn)在活動中思考,在案例中豐富經(jīng)驗。冬奧會案例精彩而豐富,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呈現(xiàn)起來也更具結構性、生動性,可以彌補思政理論知識晦澀的問題,成為促進學生交流和討論的載體。因此,要以多種形式將冬奧案例滲透在高校冰雪課程思政中,這在宣傳冬奧知識的同時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民族情懷,起到啟迪思想的作用。
3.2 以冬奧會時代特色提升實踐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龐大,包含黨的方針政策、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冰雪項目也種類繁多,2022年北京冬奧會就設置了7個大項,15個分項。高校冰雪課程思政的開展要從多個方面不斷完善和開發(fā),從課程的目標內容到課程評價,多方面發(fā)揮冰雪運動的育人價值[13]。實現(xiàn)冰雪項目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首先要找準切入點和重難點,而其時代性不可忽視。課程思政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永遠在變化和發(fā)展中的[14],冰雪體育課程思政必須具有時代性。冬奧會則是近年來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冬季運動盛會,深入研究冬奧會各類遺產(chǎn),既符合時代精神,又對應發(fā)展的需要。將冬奧精神融入高校課程思政要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以團結友誼為追求,遵循文明和諧,堅持創(chuàng)新超越[15]。北京冬奧會在處理中國文化與國際體育賽事的融合之時取得了重大的成績,這對于高校開展冰雪運動課程思政,平衡中外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有極大的啟發(fā)。在北京冬奧會中,我國發(fā)揮了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與國際奧委會、國際雪聯(lián)等機構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開展了國際層面的交流合作,體現(xiàn)了開放、平等和友誼。在北方高校冰雪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也要重視不同高校間的合作、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彼此汲取營養(yǎng),致力于提高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性和時代性。北京作為一座“雙奧之城”,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高校要利用好北京“雙奧之城”的品牌效應,推廣普及冰雪圖書館、冰雪博物館的建設和服務工作,讓高校學生到冬奧場館中去,在身體力行中切實感受冬奧文化,形成崇尚運動、為國爭光的理想信念。冰雪體育課程思政不僅要做,還要做出成效,北京地區(qū)就在積極籌建北京奧林匹克學院,致力于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體育大學。北方高校要積極進行交流學習,推動體育學科建設,加強體育課程思政的中國特色,帶動高校整體體育實力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3.3 豐富冬季運動課程思政的冰雪元素
豐富的冰雪元素是增強課程思政趣味性的重要手段,在北京冬奧會上,中國元素和冰雪元素交相輝映,就是高校冰雪體育課程思政的優(yōu)秀素材。冬奧會火炬以紅色和白色象征著冰火相約,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世界各國的相知相融;通過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進行火炬?zhèn)鬟f,展現(xiàn)出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傳承精神可以與我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論思想還是實踐都在不斷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體育文化更加繁榮[16]。融入思政意義的冰雪運動更加具有育人功能,高校冰雪運動發(fā)展可以通過產(chǎn)教融合、教學體系優(yōu)化、增加政策扶持等策略,進一步促進育人功能的發(fā)揮[17]。此外,冬奧精神不僅體現(xiàn)在永不言棄、拼搏進取的德育上[18],還體現(xiàn)在其他許多方面:綠色低碳的場館建設和管理方式,人工智能的有效運用展現(xiàn)出的科技力量,闡釋了冬奧的智育作用;谷愛凌、武大靖、羽生結弦等中外運動員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表現(xiàn),彰顯了體育精神;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jié)氣創(chuàng)意,弘揚了中華美育文化[19];近兩萬名志愿者承擔了冬奧會的場館運營、賽事統(tǒng)籌等一系列的服務工作,踐行了公益精神,承載著勞動教育的功能,真正從德、智、體、美、勞多個方面詮釋出新時代的育人理念。利用好冬奧會上的冰雪元素資源,以冬奧精神賦能冰雪體育課程,有助于構建出內涵豐富、新穎實用的課程思政體系。
4 結束語
北方高校冰雪運動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但冰雪課程思政仍然存在趣味性有待提升、實踐性需要挖掘和冰雪元素數(shù)量與質量不足的問題?!靶貞汛缶帧⒆孕砰_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激勵著高校學子對冰雪體育運動的熱情,推動了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以冬奧精神作為高校冰雪課程思政的新鮮血液,通過直觀化案例的展示,符合時代特色的積極引導和大量豐富的冰雪元素注入,能夠充實北方高校冰雪課程思政的素材,豐富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要凝聚高校力量,打破傳統(tǒng)和常規(guī),主動貼合當代大學生實際生活和學習需求。從新的理念和視角出發(fā),優(yōu)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思政的育人價值,提升我國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紫婷.黑龍江高校冬季體育項目開展困境及發(fā)展對策[J].冰雪運動,2015,37(6):77-80.
[2]、駱艷斌.高校冬季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J].冰雪運動,2013,35?(3):86-88.
[3]、劉景祥.素質教育背景下北方體育院校冬季體育課程設置改革[J].冰雪運動,2013,35(4):69-71.
[4]、湯憲美,張華興,王巧麗,等.冬奧會背景下奧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價值研究[J].冰雪運動,2021,43(5):8-11.
[5]、殷亮,石晶.北京冬奧會對我國冰雪文化發(fā)展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7,39(4):6-8.
[6]、宋琳,劉志書,吳菲.高校冰雪體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J].冰雪運動,2021,43(3):72-75.
[7]、袁紅,馮洪恩.項群理論視角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同向育人改革與實踐:以東北石油大學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1,39(3):75-80.
[8]、翁發(fā)志,徐曉玉,吳進龍,等.北京冬奧會契機下東北普通高校冰雪運動發(fā)展的困境與消解[J].冰雪運動,2020,42(4):62-67.
[9]、劉楠,叢光.文化自信在北方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踐教育中的構建[J].冰雪運動,2022,44(4):56-60.
[10]、張瑩,李寶琦,李雨珊,等.北京冬奧會創(chuàng)新踐行新理念:新發(fā)展、新融合、新典范[J].冰雪運動,2021,43(5):1-7.
[11]、宋琳,劉志書,吳菲.高校冰雪體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J].冰雪運動,2021,43(3):72-75.
[12]、佟勝志,劉濤,張桂新,等.逆商在北方高校冰雪體育課程中的培養(yǎng)[J].冰雪運動,2013,35(2):77-80.
[13]、胡子美,張林靜.基于思政視角下高校冰雪運動課程開展對策探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2(16):81-83.
[14]、謝智,許文保,白劉瑜,等.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2,44(5):21-25.
[15]、李晶,王春露.奧運精神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蘊與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2(Z1):31-33.
[16]、唐敏,高文智.北方高校冰雪體育文化的塑造[J].冰雪運動,2015,37(6):73-76.
[17]、徐煥喆,趙勇軍.校園冰雪運動的育人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12):49-51.
[18]、鄭延峰,林然.冬季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冰雪運動,2013,35(6):51-53.
[19]、張宇.北方高校冰雪體育欣賞課程的開設[J].冰雪運動,2011,33(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