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揚增,多杰仁青,華角才讓
(西藏藏醫(yī)藥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藏醫(yī)藥理論是藏族人民在歷史長河中與疾病斗爭的寶貴經(jīng)驗升華,也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濃厚的民族色彩,是中華民族醫(yī)藥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yī)藥學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尤其是藏藥藥理學和方劑學在藥味的來源、性味、功效、用藥原則、組方配伍等方面具有獨特且完整的理論體系。藏藥學認為藥物的生長和其性、味、效都與五源有關(guān),藏醫(yī)經(jīng)典著作《四部醫(yī)典》記載,一切藥味都來自土、水、火、風、空五源,即土為藥物生長之本源,水為藥物生長之汁液,火為藥物生長之熱源,風為藥物生長之動力,空為藥物生長之空間。五源的成分偏盛與配合不同而產(chǎn)生藥物的6種味道,土與水成分大時則生出甘味;火與土成分大時則生出酸味;水與火成分大時則生出咸味;火與風成分大時則生出苦味;火與風成分大時則生出辛味;土與風成分大時則生出澀味[1]。這些都表明藏藥理論中六味來源于五源,每個藥味的生成都需要五源,且缺一不可,兩兩成分大時則生出不同的6種藥味。藥物六味是五源生成的,藥物的重和潤等八性和十七效也是由五源產(chǎn)生的,《四部醫(yī)典注釋·藍琉璃》中藥物的八性、兩威力、十七效均產(chǎn)生于甘、酸、咸、苦、辛、澀6味之后,6味生成于土、水等五源,因此重、潤、涼、鈍等性效也來自6味[2],因此可以說藥物的味、性、效都來自于五源。
藏醫(yī)藥認為治療疾病的方法有飲食、起居、藥物、手術(shù)四種手段。藥物可分為平息和清瀉兩大類,根據(jù)用法不同,平息相較于清瀉運用更加廣泛,且人們?nèi)菀捉邮?。平息類藥物因為劑型不?又可分為湯劑、散劑、丸劑、膏劑、藥油等五種,另外有灰藥、膏藥、藥酒共八種,每一種都有其不同的特效。湯劑可使疾病成熟、分離、收斂,主要發(fā)揮藥味的作用,起效時間短;散劑主要發(fā)揮化味的作用,祛除疾病,起效時間較短;丸劑主要發(fā)揮藥物功效的作用,可根治疾病殘余及后遺癥,起效時間長;膏劑主治氣虛體弱陳舊性疾病;藥油可強身健體、補氣,使五官靈敏;灰藥對寒性疾病有特效;膏藥對熱性疾病有特效;藥酒對隆性疾病有特效,灰藥可歸于散劑,膏藥可歸于膏劑,藥酒可歸于藥油?!傲跺\雞兒湯散”屬于湯劑,服用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用煎煮法,根據(jù)藏醫(yī)藥典籍《四部醫(yī)典》記載,湯劑煎煮法,冷湯劑需要把藥汁泡下來;煎煮的湯劑要取三分之二的藥汁令服,熱性疾病涼服;涼性疾病熱飲;冷熱合并需溫飲,飲食與起居需適應(yīng)疾病的需要。因此“六味錦雞兒湯散”的使用方法是,先煎煮使其湯汁收汁三分之二,后服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藥汁。
藏醫(yī)藥理論中,組方配伍方法有“味配伍”“化味配伍”“效配伍”三種,“味配伍”將相同藥味的藥物組合進行配伍,藥味相違的藥材不能進行配伍組合。甘、酸、咸、苦、辛、澀6味進行排列組合有63種配伍類型,即6種單味配伍、15種二味配伍、20種三味配伍、15種四味配伍、6種五味配伍、1種六味配伍。主要調(diào)節(jié)三因的紊亂,用于“隆”“赤巴”“培根”的偏盛、偏衰引起的單病種?!盎杜湮椤睂⒏?、酸、苦三化味排列組合成6種配伍,即單化味配伍3種、二化味配伍2種、三化味配伍1種,主要用于治療“隆赤型”“隆培型”“培赤型”等“兩兩混合性病種”?!靶湮椤笔菍⑾嗤孕У乃幬锝M合進行配伍,在配伍中一般將相同性質(zhì)和相同功效的藥物進行組合,禁忌性效相違的藥材進行配伍組合,主要針對疾病屬性和癥狀。藏藥配方是根據(jù)某一疾病的病理、病因和屬性,通過6味、8性、17效以及三化味的有機組合,以君、臣、吏、民的組方原理進行組方的方劑[6]。
查閱《藏藥晶鏡本草》《晶珠本草》《藏藥植物學》等藏醫(yī)藥經(jīng)典,收集典籍中記載的“六味錦雞兒湯散”不同配方組成藥材的味、化味、效、入藥量等,為了更好地分析兩種方劑,以錦雞兒、鴨嘴花、兔耳草、矮紫堇、西藏貓乳、余甘子組成的命名為“查通周巴”,衛(wèi)生部頒藏藥標準中記載的方劑名稱不變,為“六味錦雞兒湯散”;“查通周巴”配方中的入藥量根據(jù)藏醫(yī)藥大師措如·才朗著作《方劑甘露霖注釋》[7],“六味錦雞兒湯散”的入藥量根據(jù)衛(wèi)生部頒《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制定。見表1。
表1 六味錦雞兒湯散不同組方組成藥材藥味、化味、性、入藥量情況統(tǒng)計
“查通周巴”和“六味錦雞兒湯散”中除了錦雞兒,其他藥材都不相同,因為余甘子有酸、澀、甘三味屬性,因此“查通周巴”中有甘、酸、苦、澀四種藥味(表1)?!案饰丁彼幱杏喔首?占配伍總量的1.83%;“酸味”藥有余甘子,占配伍總量的1.83%;“苦味”藥有錦雞兒、兔耳草、矮紫堇等3種,占配伍總量的54.80%;“澀味”藥有鴨嘴花、西藏貓乳、余甘子等3種,占配伍總量的42.93%;其中“苦味”“澀味”的頻次和占比最多?!端牟酷t(yī)典》記載“甘味”“酸味”“咸味”“辛味”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隆型疾病”,主要功效為開胃助消化、通絡(luò)通氣、溫補;“苦味”“甘味”“澀味”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赤巴型疾病”,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愈合傷口;“辛味”“酸味”“咸味”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培根型疾病”,主要功效為升胃火、通絡(luò)、溫補、祛濕作用。通過“藥味”配伍分析,“查通周巴”的“藥味”配伍特點是“苦味藥”和“澀味藥”的配伍組方,主要用于治療“赤巴”病,具有清血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愈合傷口的功效,用于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麻風、癲癇、瘟疫等。“六味錦雞兒湯散”中因為藏木香、草果、豆蔻等有兩味屬性,故“六味錦雞兒湯散”中有甘、苦、辛、澀四種藥味;“甘味”藥有藏木香、草果、豆蔻、高良姜等4種,占配伍總量的31.25%;“苦味”藥有藏木香、檳榔2種,占配伍總量的18.75%;“辛味”藥有草果、豆蔻、檳榔、高良姜等4種,占配伍總量的25.00%;“澀味”藥有鬼箭錦雞兒1種,占配伍總量的25.00%;其中“甘味”“辛味”“澀味”的頻次和占比最多。同樣以《四部醫(yī)典》中藥味配伍分析,“六味錦雞兒湯散”的藥味配伍特點是“甘味藥”“辛味藥”“澀味藥”的配伍組方,主要用于治療三因“隆”“赤巴”“培根”混合性疾病,具有升胃火、助消化、通絡(luò)通氣、溫補祛濕、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等功效。通過抑制三因紊亂而起作用,可用于治療高血壓、水腫、麻風病及各種炎癥。
藏醫(yī)藥認為,藥物與胃火相遇,最后生成“三化”味,在此過程中必須經(jīng)過磨碎、消化、分解三個過程,即首先位于胃上部的“培根年及”進行磨碎,然后位于胃中間的“赤巴久吉”使藥物消化,最后位于胃下部的“隆昧年”分解,產(chǎn)生“三化味”。“甘味”和“咸味”生成“甘化味”,“酸味”消化分解后成為“酸化味”,“苦味”“辛味”“澀味”最后變成“苦化味”[8]。“查通周巴”各成分藥的藥味進入消化道后,在胃里經(jīng)過三胃火的磨碎、消化、分解,最后主要生成6個苦化味、1個酸化味、1個甘化味,“三化味”主要治療“三因混合疾病”,“甘化味”主要用于治療“隆與赤巴混合病”,“酸化味”主要用于治療“隆與培根混合病”?!翱嗷丁敝饕糜谥委煛俺喟团c培根混合病”;根據(jù)“三化味”配伍分析,“查通周巴”的“化味”配伍特點是以“苦化味”為配伍組方,具有開胃、清熱、解毒、鎮(zhèn)痛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療“赤巴與培根混合病”?!傲跺\雞兒湯散”進入消化道后,在胃里經(jīng)過三胃火的磨碎、消化、分解,最后主要生成6個苦化味、4個甘化味,“三化味”主要用于治療“三因混合疾病”,“甘化味”主要用于治療“隆與赤巴混合病”,“苦化味”主要用于治療“赤巴與培根混合病”;根據(jù)“三化味”配伍分析,“六味錦雞兒湯散”的“化味”配伍特點是以“苦化味”“甘化味”為配伍組方,具有調(diào)和氣血、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療“隆”“赤巴”“培根”混合性疾病。
“查通周巴”組方中錦雞兒、鴨嘴花、兔耳草、矮紫堇、西藏貓乳、余甘子都是“涼”性藥物,故其“藥性”配伍特點是以“涼”性藥物配伍的組方,主要用于治療“血”“赤巴”等熱性疾病,具有清血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愈合傷口的功效。藏醫(yī)學中高血壓是由“隆”和“血”紊亂引起的疾病,因此治療高血壓療效顯著?!傲跺\雞兒湯散”組方中草果、豆蔻、高良姜為“溫”性藥物,鬼箭錦雞兒、檳榔為“涼”性,藏木香性“平”,因此其藥性配伍特點,是以“溫”性藥配伍為主、“涼”性為輔的配伍組方,主要用于治療“血”“赤巴”等熱性疾病,也治療“隆”“培根”等寒性疾病,具有升胃火、助消化、通絡(luò)通氣、溫補祛濕、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等功效,通過抑制三因紊亂而起作用。
在藏醫(yī)藥學中,“十七效”是針對疾病的對抗和效能的平衡,即燥對潤、輕對重、涼對溫、軟對糙、動對穩(wěn)、銳對鈍、熱對寒等?!笆咝А痹从诟?、酸等六味,而“六味”源于水、土等五源,因此藥物“十七效”可通過藥味和五源功效推演。“查通周巴”組方中有1甘、1酸、3苦、3澀四種藥味,甘由土、水,酸由火、土,苦由水、風,澀由土、風等五源偏盛組成,而土源有“重、穩(wěn)、鈍、柔、潤、干”等6種功效,水源有“稀、涼、重、鈍、潤、軟”等6種功效,火源有“熱、銳、干、糙、輕、潤、動”等7種功效,風源有“輕、糙、寒、動、燥、干”等6種功效,空源遍于全部,通過相互疊加和抵消,得出“十七效”(表2)。通過“查通周巴”各成分藥的藥味和五源效能的相互疊加和抵消計算法,最后可獲得“查通周巴”的“十七效”計量,通過計算得出“寒”“鈍”“干”的數(shù)值最大?!安橥ㄖ馨汀敝小笆咝А迸湮榫哂幸浴昂薄扳g”“干”為主的特點,主要用于治療“赤巴”病,具有清血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愈合傷口的功效。臨床使用“查通周巴”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與“藥味”“化味”功能相同?!傲跺\雞兒湯散”有4甘、2苦、4辛、1澀四種藥味,甘由土、水,苦由水、風,辛由火、風,澀由土、風等偏盛組成,五源的效能通過相互疊加和抵消,得出“十七效”(表3)。通過“六味錦雞兒湯散”各成分藥的藥味和五源效能的相互疊加和抵消計算法,最后可得六味錦雞兒湯散的“十七效”計量,通過計算得出“鈍”“干”“動”的數(shù)值最大。“六味錦雞兒湯散”中“十七效”配伍具有以“鈍”“干”“動”為主的特點,主要用于治療“赤巴”和“培根”病,具有通絡(luò)、溫補祛濕、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殺蟲等功效,可用于治療高血壓、水腫、婦科病、麻風等。
表2 查通周巴十七效統(tǒng)計
表3 六味錦雞兒湯散十七效統(tǒng)計
藏藥配方是根據(jù)某一疾病的病理、病因和屬性,通過 6 味、8 性、17 效以及三化味有機組合,以君、臣、吏、民的組方原理進行組方。方劑是藥物配伍的發(fā)展,是藥物配伍應(yīng)用的較高形式,配伍是藏醫(yī)用藥的主要形式。藥物通過配伍將諸藥按照一定規(guī)則進行組合,形成方劑使用,按劑量分析,“查通周巴”各成分中鴨嘴花為君,錦雞兒和兔耳草為臣,矮紫堇和西藏貓乳為吏,余甘子為民;“六味錦雞兒湯散”組方中鬼箭錦雞兒和藏木香為君,草果和豆蔻、檳榔、高良姜為臣;以君臣理論配伍的組方在臨床用藥時藥效更強,副作用小,可擴大對治范圍,適應(yīng)復(fù)雜病情,達到整體調(diào)節(jié)、發(fā)揮治療作用的目的。
“查通周巴”組方中鴨嘴花具有清熱涼血、消炎止痛、生肌愈創(chuàng)功效,用于治療外傷引起的發(fā)熱,治療一切“赤巴”“血”的熱性疾病,如頭疼、肝熱、膽熱癥、多血癥等;方中兔耳草清熱解毒、平肝、干黃水、消腫止痛、清臟腑和紊亂熱,可用于治療“赤巴”、“血”癥、天花疫病、麻風、月經(jīng)不調(diào)、食物中毒;矮紫堇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炎、止瀉;西藏貓乳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干黃水,用于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血液病、腹水;錦雞兒具有活血化瘀、清血熱、降壓的功效,可促使黏稠的血液變清易循環(huán),用于治療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多血癥、血熱癥;余甘子具有清血熱、降壓、調(diào)節(jié)三因平衡的功效,用于治療培根、赤巴、血病、脫發(fā)、高血壓等?!安橥ㄖ馨汀苯M方中都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降壓、行氣、干黃水功效為主,主治“隆”或“血”引起的“查隆”病,高血壓、高血脂引起的頭痛頭暈、胸背疼痛、胸悶氣促、局部紫紺等[9]。
“六味錦雞兒湯散”組方中鬼箭錦雞兒活血化瘀,可清血熱、降壓,具有使黏稠的血液變清易循環(huán)的功效,用于治療高血壓、多血癥、血熱癥,還可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引起的婦科疾病;藏木香清血熱,平“隆”引起的血液紊亂,主治“培根赤巴”病、未成熟的時疫、潰瘍等;草果具有助消化、驅(qū)寒的功效,治療胃和脾臟的寒證;豆蔻具有升胃火、助消化、收縮血管、驅(qū)寒等功效,可用于治療“培根”和“隆”引起的一切寒證,主要用于治療下半身的疾病,如腎寒證;檳榔可殺蟲、營養(yǎng)牙齒,用于治療腎引起的遺精、腎病、全身壞血病;高良姜具有升胃火、助消化、驅(qū)蟲的功效,用于治療一切“培根”“隆”引起的寒性疾病?!傲跺\雞兒湯散”組方中,以升胃火、助消化、通絡(luò)通氣、溫補祛濕、消炎鎮(zhèn)痛、殺蟲功效為主,用于調(diào)和血、隆,治療咳嗽、呼吸急促,勞傷引起的腎腰疼痛、遺精、陰部瘺管,“岡巴”病、腹水及各種炎癥。
藏醫(yī)藥理論中方劑在人體的作用方式遵守“五源三因”學說,認為藥物由“五源”組成,而人體是在“三因”的作用下,或健康、或疾病。藥物等通過胃火的消化吸收,產(chǎn)生“味”“化味”“性效”的轉(zhuǎn)換,如此才對“三因”起到調(diào)節(jié)和平衡作用?!安橥ㄖ馨汀苯M方中鴨嘴花的入藥量最大,為君藥,藥味以“苦味”“澀味”配伍為主,化味以“苦化味”為主,藥性以“涼性”為主,效以“寒”“鈍”“干”為主,用于治療“赤巴”病,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降壓、行氣、干黃水等功效,主治“隆”或“血”引起的“查隆”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引起的頭痛頭暈、胸背疼痛、胸悶氣促、局部紫紺等?!傲跺\雞兒湯散”中鬼箭錦雞兒、藏木香兩種藥的入藥量最大,為君藥,藥味以“甘味”“辛味”“澀味”配伍為主,化味以“甘化味”“苦化味”配伍為主,藥性以“溫性”為主、“涼性”為輔,效能以“鈍”“干”“動”為主,用于治療“隆”“赤巴”“培根”混合病,具有升胃火、助消化、通絡(luò)通氣、溫補祛濕、消炎鎮(zhèn)痛、殺蟲等功效,用于調(diào)和血、隆,治療咳嗽、呼吸急促,勞傷引起的腎腰疼痛,腎病引起的遺精、陰部瘺管,“岡巴”病,腹水各種炎癥。
本研究所用六味錦雞兒湯散不同組方成分藥味、性、化味的分析技術(shù),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在結(jié)合藏醫(yī)藥的特色理論上,能分析藏藥古籍文獻中的方劑配伍特點和臨床用藥規(guī)律,是一種對于藏醫(yī)藥研究較為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為藏醫(yī)藥組方配伍規(guī)律及臨床治療,以及新藥研發(fā)等提供了有效途徑。期望以上方法和數(shù)據(jù)能為研究藏醫(yī)藥治療各種疾病的用藥規(guī)律和組方配伍提供有益參考,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和更加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