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深入基層踐行“四力” 講好鄉(xiāng)村振興故事
      ——以《孝感日報》為例

      2023-02-10 08:16:35周應濤
      中國地市報人 2023年9期
      關鍵詞:大悟縣

      周應濤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后,湖北省孝感市于2021年初開展“功能鎮(zhèn)區(qū)、和美鄉(xiāng)村、實力產業(yè)”三項行動,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2021年7月中旬,孝感日報社組織開展了“走進鄉(xiāng)村看小康、三項行動促振興”全媒體蹲點采訪活動。一個月的時間里,記者們分成7個小分隊,深入全市50多個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發(fā)表文字、圖片、視頻各類新聞作品220多篇(幅),新媒體平臺累計閱讀量超過50萬人次。

      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記錄了孝感鄉(xiāng)村振興的探索實踐、人民小康的生活圖景,也是新聞工作者踐行“四力”的生動實踐。

      一、增強“腳力”,深入新聞現(xiàn)場

      (一)深入基層,捕捉“活魚”

      記者通過閱讀材料、座談交流等,也能掌握一定的新聞素材,但這些都是“別人嚼過的饃”,總是少了那么一份新鮮的滋味。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實際,才能捕捉到鮮活的新聞。

      我們在大悟縣新城鎮(zhèn)采訪時,見到了鄉(xiāng)村廣場舞的火熱場景。“晚上7時05分,激情動感的音樂聲準時響起,整個廣場頓時熱鬧起來。勞累一天的人們吃完晚飯,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地聚集到廣場上,盡情地享受廣場文化帶來的樂趣。除了和著音樂跳舞的婦女,還有嬉戲追玩的孩童、搖扇納涼聊天的老人、擺攤叫賣的小商販。更多的,是來看熱鬧的群眾。”文化廣場上有休閑亭廊,有綠化景觀,還有“星級”公廁,旁邊的電商超市也即將開業(yè)。廣場舞領隊田育玲說,怎么也沒有想到,鎮(zhèn)里會修建一個這么氣派上檔次的文化廣場,她感到“幸福來得太突然”。

      記者深受觸動,新聞特寫《小廣場帶來大幸?!芬粴夂浅?。作品通過對現(xiàn)場的細致描述和人物個性化語言的選用,讓群眾在功能鎮(zhèn)區(qū)建設中的獲得感、幸福感躍然紙上。

      (二)身臨其境,激發(fā)熱情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主編叢玉華曾說:“采訪,是一種抵達?!边@種“抵達”,是記者與采訪對象在某一方面的深度契合,從而激發(fā)強烈的寫作熱情。這樣寫作的新聞作品,才能夠打動讀者。

      在大悟縣河口鎮(zhèn)順山村采訪時,我們和村民們坐在村口池塘邊的涼亭里,看遠山青翠欲滴,望天邊云卷云舒,美好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讓人感覺十分愜意。村民們把“茶”話桑麻,暢談農村新變化。68歲的彭紹金一連說了三個“好”,我們聽著也不覺得突兀,反而在心里引起強烈共鳴。美麗新農村對各類人才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新聞作品《鄉(xiāng)村如畫 人才回流》于是也水到渠成。

      二、增強“眼力”,發(fā)掘新聞細節(jié)

      (一)發(fā)掘有現(xiàn)場感的細節(jié)

      好新聞能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現(xiàn)場”。記者要運用人物、景物、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等手段,再現(xiàn)新聞發(fā)生時的具體場面,使受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比如新聞作品《好生態(tài)好稻米 好生活》的開篇就是這樣描寫的:“青青稻田旁,一條小路直通鴨舍。上千只鴨子分成一段一段,每段都有幾只大鵝帶領,搖搖擺擺地從池塘邊走了過來。遇到我們在路旁‘圍觀’,它們在短暫的不知所措后,紛紛張開翅膀,‘嘎嘎’叫著從我們身旁沖了過去。這是7月29日,我們在大悟縣三里城鎮(zhèn)望山村見到的生動一幕。”寥寥數(shù)語,畫面感十足。記者接著交代,因為這群鴨子的加入,水稻生產鏈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由于不打殺蟲劑、不撒除草劑、不施化學肥料,“稻鴨香米”口味清香、軟糯,被農業(yè)農村部中國綠色發(fā)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武漢農博會金獎,入選“荊楚美味之湖北好網貨”。好生態(tài),產出好稻米,讓農民過上好生活,文章主題呼之欲出。

      新聞現(xiàn)場感的強弱取決于記者的觀察是否敏銳、細膩和深刻,也取決于記者是否具有較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準確地表達事物的能力。所以,記者要親臨新聞現(xiàn)場,選好觀察角度,“五官”并用,不放過任何一點有價值的細節(jié)。

      (二)發(fā)掘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

      人民日報社前總編輯范敬宜曾收到一封讀者來信說:“生活感染了你,你又通過自己的筆感染了讀者?!笨梢哉f,感染力是新聞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不能感染人的新聞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作品。

      大悟縣三里城鎮(zhèn)柏園村原來沒有任何產業(yè),幾乎是全縣最窮的村。嚴四毛帶領大家發(fā)展茶產業(yè)后,“村因茶而興,民因茶而富”。記者在新聞作品《大家一起走 才能走得遠》中選用了村民言談中的一條俚語“山大水惡,出門就爬坡;富人少,窮人多,有女莫嫁柏園窩”,不僅印證了現(xiàn)在的發(fā)展成就,也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讀性。

      以前人們只送冬天厚重衣服來洗,現(xiàn)在連夏天的短袖都送過來洗;以前500元的衣服都嫌貴,現(xiàn)在幾千上萬的衣服也常見。大悟縣河口鎮(zhèn)洗衣店老板孫喬簡單的一句話,被記者敏銳地捕捉到了,寫進新聞作品中。通過這樣的一句話,近年來的鄉(xiāng)村巨變,讀者也能“感同身受”了。

      在全媒體蹲點采訪中,記者作風扎實了、采訪深入了,報道文風樸實了、空話套話少了、場景細節(jié)多了、語言鮮活生動了,新聞作品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自然也就有了。

      三、增強“腦力”,提煉新聞主題

      (一)抽絲剝繭

      主題是新聞的靈魂。在掌握大量新聞素材的基礎上,記者需要對新聞素材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尋找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內核”。

      在大悟縣三里城鎮(zhèn)柏園茶場采訪時,記者聽到了外來客商嚴四毛承包荒山,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聽到了柏園村依托茶產業(yè),甩掉“窮”帽子的故事;聽到了外出人員汪坤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農莊經濟新業(yè)態(tài)的故事。在政府扶持、村民參與和客商引領下,柏園村聚力發(fā)展茶產業(yè),村集體和村民年收入大幅增長,農旅融合發(fā)展的路子也越走越寬廣。

      從大量的新聞素材中,記者從客觀的角度來觀照微觀,以全局的眼光理解事實,提煉出“大家一起走,才能走得遠”的新聞主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二)一線串珠

      主題具有思想統(tǒng)攝力,是所有新聞事實都具有的某種特質。記者要做的,就是發(fā)掘新聞素材的共有特質,發(fā)現(xiàn)貫穿始終的那根“線”。

      在大悟縣河口鎮(zhèn)順山村采訪時,記者遇到這樣的三個人:曾在武漢做了40多年生意的彭紹金,眼見家鄉(xiāng)舊貌換新顏,于是便回鄉(xiāng)安度晚年;從順山村曹家灣走出去的畫家曹國富,帶母親回老家休養(yǎng),并發(fā)揮所長舉辦農民畫展;孝感人孫亞舟在順山村侯家沖水庫旁承包了150畝土地,立體化種植獼猴桃、紅松茸菇等特色產業(yè)。不論年齡、身份,他們都是被順山和美鄉(xiāng)村建設所吸引,返鄉(xiāng)投身新農村建設,“鄉(xiāng)村如畫、人才回流”的主題就自然“蹦”了出來。

      主題提煉出來后,記者可以“一線串珠”,把新聞素材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整體。這樣,新聞作品就會顯得主題明確,條理清楚,脈絡清晰。

      四、增強“筆力”,講好新聞故事

      (一)講好普通群眾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并指出“講好故事,事半功倍”。講好鄉(xiāng)村振興故事,要從小處著眼彰顯大主題,以平民化視角講述老百姓故事。

      在報道應城市湯池鎮(zhèn)功能鎮(zhèn)區(qū)建設時,記者講述了一個“拒不赴滬”的故事。黎四紅小超市的生意近年越來越紅火,除了經營副食雜貨,他還將超市樓上的幾間房改成了民宿,一年下來能賺近10萬元。兒子在上海安家后多次提出接他們去大城市享福,但黎四紅卻舍不得離開湯池,“這里雖然不如上海,但這里的小幸福卻勝似上海呢!”

      在報道安陸市雷公鎮(zhèn)實力產業(yè)建設時,記者講述了一個“夫唱婦隨”的故事。鄧朝忠是白兆村花果山生態(tài)采摘園負責人。他2015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短短幾年就把光禿禿的“石頭山”建設成為瓜果飄香的“花果山”。每年黃桃成熟時,妻子藍麗謹開通網絡直播,吸引來自武漢、廣水、云夢、應城的游客自駕前來采摘、嘗鮮。

      普通群眾的故事,很容易讓受眾在閱讀時產生情感代入,獲得心理共鳴,形成新聞宣傳的價值認同。通過上面這兩個故事,人民群眾發(fā)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主題就深深印刻在讀者的腦海了。

      (二)講好高質量發(fā)展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庇浾呤菚r代的記錄者,要講好火熱發(fā)展故事,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中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新聞作品《一根蓮藕鮮四季》講述了漢川市惠致農貿食品有限公司的“保鮮”故事。在蓮藕種植時逐“鮮”,選種“大白胖八月蓮”品種藕,味道鮮甜、口感粉糯;在蓮藕加工上?!磅r”,一款產品要經過近百次技術調整,確保最大化保留鮮甜的味道與脆爽的口感。

      新聞作品《一顆冰糖桃的“新生”》講述了一個矢志不渝、接續(xù)創(chuàng)新的故事。孝南區(qū)楊店鎮(zhèn)將軍貢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劉務極歷時8年,成功摸索出“冰糖桃”的培育新技術,推動了當?shù)靥耶a業(yè)從“量”到“質”的轉變。劉務極因病去世后,其妹劉云繼承哥哥遺志,繼續(xù)探索“冰糖桃”避雨栽培技術。

      新聞作品《“蝦兵蟹將”上“網”橫行全國》講述了水產大市漢川市構建“互聯(lián)網+”的故事。湖北蟹鄉(xiāng)蝦谷漢川水產大市場,在天貓、淘寶、拼多多開設旗艦專營店,組建直播團隊、外聘“網紅”,通過線上引流、線上下單,線上推介、線下交易,搭建產供銷一體化平臺。不只“蝦谷”,還有天賜湖寶、一品蟹業(yè)等一批電商企業(yè),讓漢川蝦蟹在網上“橫行霸道”。

      新時代風云激蕩,最不缺乏的就是鮮活素材。記者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踐行“四力”,講好火熱發(fā)展故事,為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歡
      大悟縣
      美麗的山城我的家
      傳承紅色文化十四載
      中國火炬(2020年2期)2020-11-18 02:08:45
      中化有機肥在花生上的應用試驗示范
      大悟縣畜牧獸醫(yī)局與武漢市天健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大悟縣種公豬站承包經營合同
      大悟縣板栗種植氣象條件分析
      大悟縣實驗中學開展讀書活動
      大悟板栗產業(yè)生產現(xiàn)狀及對策
      張開理想翅膀揚起希望風帆
      ——大悟縣農機局深入開展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工作
      湖北農機化(2015年1期)2015-03-19 05:02:39
      大悟查處一起村換屆賄選案
      黨員生活(2014年12期)2014-12-17 14:02:48
      大悟縣畜牧業(yè)現(xiàn)狀、問題及發(fā)展建議
      宁远县| 桦南县| 澄迈县| 壤塘县| 崇左市| 疏勒县| 类乌齐县| 广河县| 鹤庆县| 获嘉县| 正阳县| 汝南县| 紫阳县| 余干县| 巨鹿县| 兴宁市| 南华县| 邮箱| 南昌市| 阳江市| 兴化市| 香港| 林口县| 开远市| 化州市| 彰化县| 上虞市| 宜川县| 长汀县| 兴宁市| 洱源县| 师宗县| 昌宁县| 金川县| 西峡县| 华亭县| 柳河县| 阿克苏市| 普洱| 伊川县|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