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和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使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針對這樣的形式,我從教師和學生層面面臨的困難出發(fā),以初一地理下冊“世界的氣候”一課為例。最后,結合本節(jié)內容提出相對應的對策
關鍵詞:雙減 初中地理 世界氣候
地理是一門學術性很強的學科,通過研究地球上一些現象和原理及形成原因,向人們展示一個更好的世界。在地理這門學科里,不同階段的學生能更加清晰、明了、簡單易懂的了解地球上一些現象的基本知識;對于興趣型學者來說,能在地理廣闊的領域中發(fā)現生命的樂趣;對于學術型人才來說,能在不斷地探索中發(fā)現更為廣闊的天地。國家為初高中不同階段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課程目標,也為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2021年,我國中小學開始施行“雙減”政策,這樣的新形勢下給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在減負不減質的形式下,教師必須給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營造更好地課堂氛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在這樣的政策下,學生的能力能得到更好地發(fā)展。下面我將從課標開始分析,從教師和學生在新政策下面臨的問題入手,在針對自己的課堂進行思考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世界的氣候”課標分析
課標是一節(jié)內容的指引,對一節(jié)課堂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培養(yǎng)的能力進行了要求,使教學活動有了具體的設計意圖,使課堂內容更加具體化和立體。七年級上冊“世界的氣候”一節(jié)的課程標準為:
·區(qū)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課程標準中第一條,區(qū)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我對其的解讀為,學生能在正確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其特點的基礎上,對于一些描述天氣和氣候的詩句、詞匯等做出區(qū)分。
課標第二條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 分布,該課程標準注重對于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認識世界氣候類型的基礎上,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歸納出主要氣候的分布。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采取先帶領同學們認識世界的氣候類型開始,再由學生自己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圖歸納出主要氣候的分布,進而根據分布結合氣候類型直方圖得出氣候特征的方式。
課標第三條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需要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發(fā)現日常生活中氣候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旨在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課堂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針對課程標準,我為課堂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
·舉例說明“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
·閱讀氣候類型直方圖,說出某地氣候類型特征及不同地區(qū)氣候的差別。
·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歸納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地理課堂師生面臨的問題
“雙減”政策下,學生的負擔減輕,特別是課后作業(yè)的量大幅縮減,很多任務需要放到課堂上來進行。學期時長和課時不變,但是學生的能力要求變得更高。基于此,在新政策下,初中地理課堂面臨一些問題。
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有:
1.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更高。
相較于之前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課堂中,教師對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欠缺,很多課堂仍然是“填鴨式”教學。將知識死記硬背,強調基礎知識的記憶。但是現在“雙減”政策的實施,學業(yè)水平考試、中考包括高考的試卷越來越靈活,注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所以,初中地理課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2.學生練習時間相較之前有所減少?!半p減”政策的實施,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有所減輕,但對于教師來說,相比之前,給學生的練習時間減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簡作業(yè),對學生并作業(yè)和練習的設計要求變得更高,需要精心設計作業(yè)。作業(yè)必須體現課堂基礎知識,還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訓練。
3.學生層次區(qū)別更加明顯,課堂教學需要協調全體學生的難度加大。新的政策下,學生的層次區(qū)別變得更加明顯。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強的同學和較弱同學之間的對比會變得更加明顯,學生參差不齊的現象變得更為嚴重,因此教師在上課時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4.教學方式需要改變,需要更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新的形勢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更大地體現。多讓學生說,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的部分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更加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得到鍛煉,在較短的時間內內化知識。
新的政策下,教師面臨著很大的考驗,同學學生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主要為:
1.教師教學模式較之前有所改變,需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跟著國家政策的改變在不斷地調整。對于學生來說,目前正處于教學變革的時代,教師的教學方式與之前有所改變,因此學生需要適應不同的教學模式,不斷調整自己。
2.對自身能力的要求加大,需要有舉一反三、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對學生的要求變得不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變得更高。試題變得更加靈活,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對于學生的考查更注重能力而非機械記憶。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上的困難。
3.需要具備更強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許多學生在之前,養(yǎng)成了機械記憶,注重知識重復的學習方法。而現在新的政策下,需要學生具備更強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在試題中,出現越來越多需要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探究并解決問題的題型,因此學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對于知識探索的能力,這對于部門學生來說較為困難那,需要培養(yǎng)學習思維。
三、解決對策
作為一線地理老師,正趕上國家教育政策變革的時代,自身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我僅以《世界的氣候》一課為例,說說對策:
1.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充滿趣味性的導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加入課堂。
在《世界的氣候》一課中,我通過一段展示南非、埃及、沙特阿拉伯、泰國、俄羅斯、法國、美國、巴西這幾個國家的自然風情及其穿著的視頻引入本節(jié)課,視頻中學生會看到不同國家的穿著、風情等都不同,視頻的形式有畫面、音樂等,能更加直觀地體現各地差異,由此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
在一節(jié)課堂中,需要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二者相互結合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教師不能一直主導課堂,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在課堂中需要問題引領,需要方向的指導。在本課的教學中,關于氣候特征的描述方法以及氣候直方圖的判讀,我會采取先給予方法指導,之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描述的方法。
3.小組合作,充分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
在課堂上需進行必要的小組合作,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只有積極的融入課堂,才能更大程度地學習到知識。在自己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知識、得到知識,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4.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感受到課堂所學在生活中的體現。
教材知識是學生建立學科框架的指引,課堂提供答疑解惑的空間,教師是學生將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紐帶。當學生發(fā)現課堂所學與實際生活產生緊密聯系,且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時候,學生會有更大地興趣投入到地理學習上來。在本課中,可以讓學生舉例氣候對生活生產的影響,學生結合教師給學生觀看的不同國家的自然風光、穿著等方面相聯系,會發(fā)現氣候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
最后,教師應當積極適應國家的新政策,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多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合作,認真?zhèn)湔n,積極了解和研究學生,不斷拓展自身視野,將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發(fā)揮好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