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師在積極探索借助情境導入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文章簡要分析課堂教學中情境導入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幾點合理開展課堂情境導入活動的策略,旨在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地理;情境導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18-0102-03
為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教師需要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使其能夠有更多的課外時間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教師也要積極探索“增效”策略,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期間經常會遇到學生無法快速融入課堂活動、課堂氛圍不佳以及學生無法感受到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等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很難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對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情境導入策略,從而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突破教學困境。
一、課堂教學中情境導入的作用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情境導入教學法要求教師通過引入具體、生動的情境幫助學生在課堂活動之初就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這是當下廣受關注的一種課堂導入方法。這種導入方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活動開始階段,多數學生都無法快速脫離課間活動的放松狀態(tài),容易出現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而情境導入通過引入較強生活性、趣味性或新穎性的知識或信息,更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從而保障教學效果。第二,設置教學伏筆。情境導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創(chuàng)設情境的素材和導入語言,從而在情境導入期間讓學生產生探索欲。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索欲,幫助其在逐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探索教材中的知識,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第三,優(yōu)化課堂氛圍。情境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平等、和諧的互動,加深師生對彼此的了解,并減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為課堂教學期間師生的良好互動做鋪墊。同時,在情境中發(fā)現問題的方式也有助于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重點,從而高效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情境導入策略
(一)巧用歌曲情境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對于高中生而言,借助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其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快速集中注意力,并產生深入探究歌曲內涵的意愿[1]。鑒于此,教師可以巧用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為提升歌曲情境導入的效果,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查找其他教育工作者改編的與地理知識相關的歌曲,也可以自己改編歌詞并尋求音樂教師的幫助,錄制與新課知識緊密相關的音頻。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歌曲的輔助下平復課間活動后的躁動情緒,沉浸在地理導入情景中,并在跟唱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冊“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請音樂教師或具備良好音樂素養(yǎng)的學生協(xié)助錄制歌曲,對歌曲《我的歌聲里》進行改編,在其中引入“美麗的銀河,多么微小”“在那八大行星中”“一個月球”等歌詞,巧妙地將“太陽系與地月系”“銀河系與河外星系”相關知識融入歌曲中。在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期間,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或導學案展示改編后的歌詞,指導學生跟唱,并理解歌曲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分析歌詞內涵。在學生分析歌詞期間,教師也要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對樂于分享自己對歌詞見解的學生肯定和鼓勵,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要向學生指出,想要更好地梳理歌詞內涵,需要細致解讀教材中的文字,從而將教材中的關鍵信息與歌詞對應。以上通過科學改編歌曲并借助歌曲開展情境導入活動,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課前導入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自然地融入地理課堂學習中,且教師可以借助歌詞深入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二)巧用詩詞情境導入,陶冶學生情操
詩詞中蘊含著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美學元素,既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又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詩詞簡潔的語言中蘊含大量的信息,教師借助詩詞創(chuàng)設課堂導入情境,可以使學生在鑒賞語言美的過程中融入情境,思考導入問題。
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冊“水循環(huán)”的教學為例,講解本課知識前,教師可以引入李白的作品《將進酒》片段,請學生重點分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學生可以通過討論理解其中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請學生回答“流到海里的黃河水真的不會再回來嗎?”這一問題,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當學生得出不同答案時,教師要請持不同觀點的學生簡要闡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學生會回答“水往低處流,流到海里后就不能再返回黃河了”,也有學生可能會回答“水可以從別的路徑回到黃河里”,教師要及時抓住時機,讓其分析海里的水通過什么路徑回到黃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需要借助地圖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新課知識的探究中,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以上在借助詩詞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期間,學生可以產生通過細致閱讀教材闡述詩詞中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原理的意識,并內化新課重點知識,從而發(fā)揮課堂導入對教學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
(三)巧用視頻情境導入,強化學生理解
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在課堂教學期間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影響。教師可以制作導入視頻,借助視頻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感受不同地域風光的獨特美感,強化其學習地理知識的動機,并在系統(tǒng)探究新課知識期間,結合視頻加深對新課內容的理解[2]。
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冊“主要植被與自然環(huán)境”的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掌握森林、草原和荒漠的類型和特征,教師可以制作視頻,簡要介紹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qū)相關信息,重點介紹其地理、氣候和野生植物資源的信息。視頻放映期間,學生可以在觀看林區(qū)內不同優(yōu)美景色的同時,了解到主要植被類型及分布情況,進而了解森林、草原、苔原、草甸等不同類型自然植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請學生結合視頻內容自主進行總結,探究“什么是植被”“植被分為哪幾種”等問題。師生互動期間,學生雖然可以結合視頻內容簡要概括植被的定義和主要類型,但卻很難細致地描述不同類型植被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鼓勵其細致解讀教材,更加細致地對視頻內容進行分析。以上通過引入視頻開展情境導入,可以使學生在生動的視頻情境中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植被類型的差異,并產生探究不同類型植被特點的動機,進而從視頻觀看過渡到教材解讀環(huán)節(jié)。
(四)巧用漫畫情境導入,突出重點話題
很多漫畫都采取大膽、夸張、詼諧的創(chuàng)作手法,主題鮮明,寓意深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快速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激發(fā)其探究興趣。鑒于此,教師可以借助漫畫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讓學生在分析漫畫主題的過程中快速找出新課學習的重點。
以湘教版必修第二冊“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的教學為例,為通過情境導入快速引入新課教學的重點,在開展課前導入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引入與環(huán)境問題相關的漫畫,如生活中關于焚燒秸稈、水資源污染、亂砍濫伐的現象。為獲取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入多組漫畫,并鼓勵學生在分析漫畫的基礎上歸納環(huán)境問題的類型,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環(huán)境問題的概念。在教師和漫畫情境的輔助下,學生將環(huán)境問題劃分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生態(tài)破壞問題和自然資源衰竭問題等,并探索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這樣,學生可以從漫畫情境出發(fā),不斷發(fā)散思維,探索生活中可能會導致環(huán)境問題的行為。如在解讀大氣污染相關漫畫時,學生可以聯想到焚燒秸稈、汽車排放尾氣、工業(yè)污染等現象。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簡要梳理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探究的知識,這樣學生可以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點,并有所側重地進行探究和思考。以上借助漫畫開展課前情境導入活動,學生可以快速明確新課學習重點,并能夠結合漫畫細節(jié)探索問題的成因,從而降低新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難度。
(五)巧用案例情境導入,有效聯系生活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每一位教師都應重視的工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巧妙借助與新課知識相關的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感受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并在探索生活現象或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地理審美情趣、愛國情感、全球意識以及環(huán)保意識等多方面的提升。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案例、新聞報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件等作為導入案例,從而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3]。
以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三“自然保護區(qū)與生態(tài)安全”的教學為例,講解新課知識前,教師可以引入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成立的相關信息,借助這一案例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學生可以詳細了解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的特征,并意識到當時三江源地區(qū)湖泊萎縮、濕地退化等問題給當地人們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教師也要講解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建立的意義,豐富案例內涵,提升案例引入的效果。完成案例分享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分析自然保護區(qū)的內涵、意義等,進而使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感受本課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并結合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獨立思考與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安全相關的知識。而教師可以學生的思考成果為切入點,開展本課的教學工作,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本課知識的探究環(huán)節(jié)中。以上通過借助生活案例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引入新課知識,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設意義,體會生態(tài)安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并結合導入案例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強化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保障新課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學期間,教師要積極探索高效的課前導入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設計情境導入活動,從而活躍課堂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強化學生對導入內容的理解,高效引入重點知識,并搭建新課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信心,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躍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探微[J].華夏教師,2018(33).
[2]李全.高中地理課堂導入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9).
[3]張靜.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運用與設計[J].文
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30).
【作者簡介】
王雪霞(1979~),女,漢族,甘肅永靖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