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向調整探析

    2022-05-30 10:48:04董祥瑞
    理論觀察 2022年9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后疫情時代教學改革

    董祥瑞

    摘 要:后疫情時代人們的社會生活、思想觀念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念深入人心、生產生活數字化轉型加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價值不斷彰顯等。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一方面,意識形態(tài)領域波浪泛起、線上課堂狀況頻出、學生心理問題復雜程度加劇;另一方面,疫情在客觀上促進了線上教學的發(fā)展,推動了教學模式的轉型。我國的抗疫斗爭也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眾多教學素材。在經歷疫情大考后,青年學生的家國之情更加濃烈。面對挑戰(zhàn)與機遇,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更新教學理念、重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辟發(fā)展新局,同時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常規(guī)與動態(tài)相融合的彈性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應急能力。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向調整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9 — 0034 — 06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重大。當前受疫情影響,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在社會各方面更新蛻變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困難與陣痛,面對這些新的情況,高校思政課教學也應適時進行路向調整,以更好引導學生成長成材。

    一、后疫情時代的特點

    2020年,一場全球性的疫情危機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類。專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成為季節(jié)性流行病,人類也會在不久進入“后疫情時代”。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役中,中國出色的表現再次讓世界矚目,中國社會也率先進入后疫情時代。所謂后疫情時代是指疫情過后的時代,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階段的時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社會生產生活逐漸恢復;二是后疫情時代依然離不開疫情,疫情并沒有完全消失,并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伴隨人類社會而存在。這就決定了后疫情時代既是恢復與繼承的時代,也是重塑與超越的時代。

    以“疫情爆發(fā)期”為中間階段進行劃分,那么所謂“后疫情時代”就與“前疫情時代”相對,是指疫情過后的時代。然而“前”“后”兩個時代并不是相對稱的,“后疫情時代”是對“前疫情時代”的對抗與超越,它經歷疫情洗禮,脫胎于“前疫情時代”,既帶有傳統(tǒng)特點,又擁有疫情留給它的新印記,是社會發(fā)展否定之否定的又一階段。以此為劃分,后疫情時代的中國也處于繼承與超越的轉型陣痛期,既有傳統(tǒng)特點,又有新的時代特征,是一個正在快速變化轉型的時代。后疫情時代的社會表征具體如下:

    第一,社會生活轉型加速。疫情首先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沖擊。受疫情影響,部分產業(yè)被迫停產停工,取而代之的是數字化業(yè)務的蓬勃發(fā)展。數字化是指利用互聯網數字處理方法,讓大量的數據信息能夠被更綜合性地迅速剖析,讓業(yè)務流程運用越來越智能化。疫情期間,居家隔離成為常態(tài),人們的生產生活均需通過網絡進行,這在客觀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模式,促進了科技的迭代更新,加速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數字化轉型。此外,技術的轉型也加快了行業(yè)的重構,產業(yè)更替加快,新型職業(yè)蓬勃發(fā)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產業(yè)停產停工,還有部分小微企業(yè)破產倒閉,然而互聯網行業(yè)卻發(fā)展迅速:疫情期間的網上超市、直播帶貨打破了傳統(tǒng)的購物模式,成為生活新趨勢;網絡辦公、網絡課堂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常態(tài);新型電競職業(yè)迅猛發(fā)展,電競體育賽事也逐步走進大眾視野。

    第二,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社會生活的變化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影響。首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入人心。在疫情初始,專家猜測新冠肺炎病毒來源于自然界,與人類買賣、食用野生動物有相互關聯,震驚與憤怒的背后是思考與行動,這一方面促使人們進行生態(tài)反思,另一方面也喚醒了人們的生態(tài)自覺。一是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相互依存、互為存在,和諧共生才是人與自然相處的應有之道。如果過分沉醉于所謂“人類中心論”,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只顧眼前利益,就會使生態(tài)失衡,造成災難性后果。疫情進一步表明,人類要想求得生存與發(fā)展,就必須承擔起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責任,而不能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發(fā)展,要想獲得永續(xù)發(fā)展,必須保護生態(tài),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自覺保護環(huán)境,倡導健康生活。疫情發(fā)生后,我國政府迅速采取行動,出臺相關政策,修改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我國人民也積極響應,堅定生態(tài)自信,提高生態(tài)自覺,自覺踐行文明環(huán)保生活方式。當今,勤儉節(jié)約保護環(huán)境成為新時尚,鋪張浪費破壞生態(tài)則成為舊惡習。其次,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不斷彰顯。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當今,面對突發(fā)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再次彰顯。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面對疫情,即使再強大再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也不能獨善其身,歷史和事實證明,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人間正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積極主張全球合作、共同應對,展現出了磅礴的胸懷,不斷在實際行動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世界各國團結合作、攻克時艱。

    總體來說,后疫情時代的總特征就是“變”,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在發(fā)生著各種變化,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

    二、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向調整的現實審視

    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也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與機遇。一方面意識形態(tài)領域復雜多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遭遇困境、學生心理復雜程度加劇,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困境;另一方面,疫情也在客觀上夯實了思政課教學基礎、豐富了思政課教學資源、推動了思政課教學模式轉型,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了發(fā)展機遇。

    (一)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著挑戰(zhàn)

    疫情給高校思政課教學打個“措手不及”,不僅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遭遇困境,學生心理問題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具體來說,后疫情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著如下挑戰(zhàn):

    1.意識形態(tài)領域復雜性增加,監(jiān)管難度加大

    一是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借機泛起。疫情期間,部分西方媒體斷章取義,片面夸大治理短板,刻意抹黑中國、抹黑中國共產黨,試圖引發(fā)社會矛盾,唱衰中國。部分西方媒體把中國的封城隔離政策說成是對人權的侵犯和踐踏;把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問題指向黨和政府;把新冠肺炎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對華人進行種族攻擊,他們故意歪曲事實,渲染中國威脅論,試圖在全球引起反華輿論。后疫情時代各種思想涌現、紛繁復雜,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有待提高,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蠱惑。二是遠程教育增加了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監(jiān)管難度。受疫情防控影響,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大部分高校都通過網絡進行線上授課。疫情防控的封閉與網絡的開放形成鮮明對比,這也在一方面增加了網絡意識形態(tài)監(jiān)管的難度,要高度警惕網絡不良言論以及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滲透,防止教學視頻被惡意剪輯、惡意傳播,從而誤導青年學生。

    2.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遭遇困境,線上教學課堂狀況頻出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大致由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采取線下授課形式,師生面對面交流互動。然而在疫情期間,受疫情防控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面臨著困境:一方面由于學生聚集,課堂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傳播,實踐教學也要被迫暫停。面對這些問題,取而代之的是線上教學的發(fā)展,雖然線上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遠程交流互動,打開了新的教學方式,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但線上教學課堂也依然狀況頻出:一是網絡崩潰、平臺癱瘓、故障頻發(fā),線上教學硬件設備不能得到保證;二是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強,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線上教學;三是師生無法近距離交流,沒有肢體與眼神的交流互動,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疫情之下的社會百態(tài),加劇學生心理復雜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也對人們的心理狀況造成了一定危害。據相關調查顯示,部分青年學生在疫情期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慌,并對畢業(yè)前景、未來選擇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此外,疫情所呈現的社會百態(tài)、所顯現的一些“社會悖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生的心理復雜程度:疫情期間我們是否應該照顧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讓一部分人為他人做出犧牲?抑或是尋求中庸之道?若是折衷,又該做出怎樣的取舍?我們是否應該為了更大的利益而對公眾撒謊?是否應該無視規(guī)定去幫助家人和朋友?疫情期間的我們面臨著大大小小的關乎道德的抉擇,而不同的抉擇也每天在我們的面前不斷上演:有人為了家人朋友選擇“大我”;也有人為了家人朋友選擇“小我”。面對選擇,我們又該如何抉擇?總體來說,學生心理問題較疫情發(fā)生前更加多元和復雜,心理問題的進展也呈現加速趨勢。

    (二)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迎來了機遇

    挑戰(zhàn)中蘊含著機遇。疫情大考使人們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夯實了思政課教學基礎;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了大批感人抗疫故事,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素材;線上教學的推廣與應用也創(chuàng)新了思政課的教學模式。

    1.夯實了思政課教學基礎

    理論的科學性與正確性是思政課進行理論教學的首要基礎,疫情大考進一步加深了思想政治理論的說服力,夯實了思政課教學基礎。疫情大考再度彰顯了中國制度、理論、文化、道路的無比正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迅速采取行動進行工作部署,科學分析疫情形勢,動員群眾全民抗疫。一方面組織人員沖在“前線”:組建新冠疫情防控小組、派遣援鄂醫(yī)療隊、建立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另一方面出臺政策穩(wěn)住“后方”:嚴控疫情期間物價、疫情期間貸款延期償還、對中小企業(yè)提供融資支持等。反觀部分西方國家,面對疫情無所作為,任由病例數不斷上升,為了所謂的經濟利益而放棄人民的生活福祉、生命健康。

    2.豐富了思政課教學資源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以及中國政府的強大力量。同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也涌現出了大批抗疫英雄人物與他們的感人事跡,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資源?!耙环接须y,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中國精神,“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的中國擔當,中國的世界觀、價值觀與方法論在這場疫情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優(yōu)勢也在這場疫情中得到充分彰顯;疫情下的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也呈現得無比清晰。疫情帶給我們?yōu)碾y,也帶給我們啟發(fā)與思考,中國的抗疫行動便是思政課教學的生動素材,思政課教師要充分挖掘,將抗疫元素融入思政大課,努力把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

    3.創(chuàng)新了思政課教學模式

    受疫情防控影響,我國高校采取停課不停學的形式,思政課教學也由傳統(tǒng)的線下面對面教學轉化為線上“面對面”教學。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大數據優(yōu)勢,將傳統(tǒng)課堂與網絡課堂相結合,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疫情的封閉與網絡的開放形成鮮明對比,在客觀上使得教師進一步熟悉網絡教學技術,也進一步關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有利于推動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使思想政治課教學以一種更加開放的面貌呈現在大眾面前。

    三、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向調整的路徑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面對挑戰(zhàn)與機遇,應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化危為機,從被迫應對到主動變革,從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對思政課教學路向進行改革調整。同時應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常規(guī)與動態(tài)相結合的彈性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應急能力。

    (一)更新教學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時機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面對新情況,高校思政課教學要以更新教學理念為前提,把握時代脈搏、聚焦意識形態(tài)、加強心理疏導,這對于全面認識新情況,把握新特點具有重要意義,是做好思政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1.把握時代脈搏,注重價值引領

    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從國際來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世界經濟、政治形勢變化多端;從國內來看,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們生產生活逐漸恢復,但疫情給人們帶來的創(chuàng)傷依然存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思想狀況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應把握時代脈搏,從理論高度把握解讀疫情下的中國與世界。一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面對疫情之下的社會百態(tài),引導學生做好價值判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堅定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疫情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道路、文化的巨大優(yōu)勢,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是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的鮮活素材;三是要捕捉時代生機,彰顯青年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我國青年挺身而出,肩負起戰(zhàn)斗的重擔,不計其數的90后、00后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思想積極、勇于擔當、樂于奉獻。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捕捉這個時代生機,不斷匯聚青年力量,引導青年學生做愛國奉獻的新時代奮斗者,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2.聚焦意識形態(tài),強化思想教育

    在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各種思想狀態(tài)錯綜復雜,好的壞的一齊涌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輿論領域大致有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紅色地帶是我們的主陣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帶主要是負面的東西,要敢于亮劍,大大壓縮其地盤;灰色地帶要大張旗鼓爭取,使其轉化為紅色地帶。”①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生的“思想引領課程”,在復雜的疫情形勢間更要適時調整、及時辨別,要分清思想領域的紅色、黑色和灰色三個地帶,更新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提升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守好疫情期間思政課教學的“紅色地帶”。高校思政課教學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做到不忘本色、不忘本源,面對疫情期間錯綜復雜的形勢,應始終堅持高揚“紅色”旗幟,在課堂上講好抗疫故事,傳播抗疫正能量;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旗幟鮮明反對“黑色”疫情思想。疫情期間,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不斷泛起,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敢于亮劍,有理有據、旗幟鮮明地分化、打擊“黑色思想”,使其不斷“褪色”。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動員,爭取灰色地帶。面對疫情期間紛繁復雜的思想狀態(tài),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善于觀察,抓住根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使其能夠為我所用??傊咝K颊n教師要聚焦意識形態(tài),同時要動態(tài)地、發(fā)展地看問題,讓紅色“更紅”、讓黑色“褪淡”、讓灰色“轉紅”,守好高校思想陣地,強化思想教育,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材。

    3.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疫情期間,部分大學生呈現出焦慮、恐慌、迷茫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關鍵一環(huán)。一是要深入了解學生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及其引發(fā)原因,這是進行心理疏導的首要前提;二是要因人而異,進行分類疏導。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根據掌握資料,及時調整工作重點,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進行心理疏導;三是要宣揚健康心態(tài),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健康的心態(tài)、樂觀的情緒,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高校思政課教師應以身作則,涵養(yǎng)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tài),講述抗疫感人故事,做好人文關懷,幫助青年學生緩解焦慮情緒。

    (二)重組教學內容,將抗疫元素融入思政教學

    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調整工作重點,將抗疫元素融入思政課教學,講好抗疫故事、抗疫精神,引導學生擔當時代重任。

    1.立足抗疫實踐,講好抗疫故事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抗疫故事中挖掘教學素材,把感人故事轉化為教育資源,立足中國抗疫實踐,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進一步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是要突出黨的領導,講好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故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我黨迅速采取行動,出臺相關政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這再次證明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yōu)勢。講好抗疫故事,必須把黨放在突出地位,不斷增強青年學生對黨的信任和熱愛,堅定青年學生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二是要突出人民力量,講好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故事。中國的抗疫斗爭再次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力量。疫情期間,中華民族表現出了強烈的家國情懷與奉獻精神,有人爭分奪秒馳援抗疫一線、有人志愿服務凝心奉獻、有人居家隔離自覺踐行公民責任,更有人身在海外,心系祖國,排除萬難,寄來抗疫物資。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家國情懷在此刻體現得無比清晰。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牢牢抓住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故事,突出人民力量,講好抗議故事。三是注意反面教材,適時進行思想引導。疫情期間世界局勢復雜多變,社會思想紛繁不一,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敏銳觀察,注意各種抗疫反面教材,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講好中國抗議故事,使其更有說服力、可信力與感染力。

    2.推進理論宣傳,講好抗疫精神

    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支撐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挂呔袷俏覈嗣裨诳箵粜鹿诜窝撞《疽咔橹兴纬傻纳辽稀⑴e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精神,將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在思政大課中講好抗疫精神,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引領力,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是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與內在需要。一是要講好抗疫精神的豐富內涵??挂呔袷侵袊嗣裨诳箵粜鹿诜窝滓咔檫^程中涌現出來并得到升華的新時代中國精神,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tǒng)和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多方位多角度,用溫情用真情講好抗疫精神的豐富內涵,給青年學生以精神力量、精神動力;二是要講好抗疫精神的時代價值。偉大的抗疫精神彰顯中華民族的力量與擔當,它是激勵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形勢下,應充分發(fā)揮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價值,引導青年奮勇前行,爭做時代弄潮兒。

    3.汲取榜樣力量,勇擔時代重任

    將抗疫元素融入思政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向優(yōu)秀抗疫事跡看齊,自覺踐行抗疫精神,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以鮮活事例為切入點,以多元主體為支撐點,以自覺踐行為落腳點,引導學生汲取榜樣力量,擔當時代重任。一是要講活事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媒體資料,全方位、多層次對抗疫事跡進行講解;二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講述相關抗疫故事,增強學生情感認同;三是思政課教師要自覺踐行,并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覺向抗疫英雄人物看齊,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相融合,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重任。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推動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

    受疫情影響,全國高校采取停課不停學的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也轉入線上教學,一直以來,思政課積極推動教學網絡化、數字化,疫情危機在客觀上促進了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師也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推動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這也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必然方向。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辦好“關鍵”課程,教師是關鍵。思政課教師在整個思政課堂中起著關鍵性的主導作用,是連接教材與實際、教材與學生,落實教學理念、管理要求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關鍵在教師。一是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把握時代契機。有不少教師認為,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只是“一時之需”,不必進行深入學習。在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媒體化是大勢所趨,是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的必然要求,線下線上教學相銜接的混合教學模式也是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應保持的“常態(tài)”。因此,推動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必須首先轉變傳統(tǒng)觀念,在這場疫情大考中把握時代契機。二是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綜合運用網絡資源能力。受專業(yè)、年齡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對線上教學平臺的操作熟練程度不同,相比之下,年長教師開展網上教學的難度相對較大,且線上教學資源的運用也不夠充分。針對這一問題,應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契機,開展線上教學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2.著眼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課堂內容的接收者、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教學的評價者,是思政課教學的主體。推動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要以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一是要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學改革,推動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要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將學生放在教學改革的主體地位;二是要以學生反饋評價為著力點?,F階段,思政課線上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要注意學生的體驗性、感受性,以學生反饋評價為著力點,推動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不斷完善相關機制,提高教學質量。

    3.發(fā)揮制度保障作用

    改革發(fā)展離不開制度保障。推動線上線下教學相銜接,既要發(fā)揮教師關鍵作用,立足學生主體地位,也要依靠制度保障機制支撐。制度可以為人們提供相對標準化的范式,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依照標準,使其有準可循,有度可依。一方面,各高校要出臺思政課教學目標規(guī)劃,將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建設融入目標章程;另一方面,要建立教學反饋評價機制,對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情況進行評價反饋,不斷發(fā)展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

    (四)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常規(guī)與動態(tài)相融合的彈性教學體系

    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重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我們面對新情況時應做出的調整。未來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我們無法估計,必須未雨綢繆,建立常規(guī)與動態(tài)相結合的彈性教學體系,做好頂層設計。

    1.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保持教學工作常態(tài)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根本教學目標,就是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思政課教學,應始終堅持“一個引領”,抓住“一個主線”,守好“一個陣地”,在黨的領導下回應高等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根本問題,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偉業(yè)相結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一是要堅持“一個引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生的“思想引領”課程,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做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二是要抓住“一個主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抓好育人主線,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能夠擔當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多方位多層次構建思政課育人大格局,牢牢把握鑄魂育人根本任務;三是要守好“一個陣地”。當前世界形式紛繁復雜,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和較量也更為激烈,高校思政課要守好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積極弘揚主流意識形態(tài),回應各種錯誤思潮,讓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青年學生中入腦入心。

    2.建立動態(tài)監(jiān)測管理機制,因時而變隨事而治

    面對復雜多變的學情,高校思政課應建立“動態(tài)監(jiān)測管理機制”,因時而變隨事而治,更好地為思政課教學服務。一是建立思政課教學“信號槍”。高校思政課應組建“學情收集小組”,關注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動態(tài)、關注國內外局勢動態(tài),收集有益教學資料,注意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動態(tài),并及時向思政教師反饋,做好思政課教學的“信號槍”;二是建立思政課教學“急救箱”。面對重大突發(fā)情況,應組建高校思政課“應急討論小組”,面對突發(fā)狀況及時商討相應對策,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做好思政課教學的“急救箱”。

    3.以動態(tài)維持常態(tài),穩(wěn)步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

    當今,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期,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高校思政課教學也應與時俱進,以動態(tài)維持常態(tài),穩(wěn)步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一是要動態(tài)監(jiān)督常態(tài)化。面對復雜情況,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堅持動態(tài)監(jiān)督常態(tài)化,以敏銳的知覺、最好的狀態(tài)應對學情變化;二是要主動求變,以動態(tài)維持常態(tài)。面對新變化,高校思政課應主動求變,依靠改革創(chuàng)新應對新局勢、新變化,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積極探索,主動求變,穩(wěn)步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

    四、結語

    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從初始階段的恐慌緊張,到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階段后的從容與自信,我們在失去一些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責任、團結、自信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泵鎸@種深遠變化,高校思政課教學也應采取相應措施,在眾多的不確定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后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槃,煥發(fā)新生”,變局中的中國挺身而出,不斷奮進,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高校思政課教學也緊緊跟隨,為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建功立業(yè)。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7.

    [3][德]克勞斯·施瓦布[法]蒂埃里·馬勒雷 后疫情時代:大重構[M].北京:中信集團出版社,2020.

    [4]鄭永廷.論社會意識形態(tài)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06):17-31.

    [5]佘雙好.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J].人民論壇,2020(S1):90-93.

    [6]張雷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J].理論與改革,2021(01):20-25.

    [7]李遼寧,倪圣茗.后疫情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與新作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5):4-8.

    [8]滕立新,李曉溪,牛琴.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3(06):12-17.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

    [10]習近平.團結合作戰(zhàn)勝疫情 共同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N].人民日報,2020-05-19

    (02).

    [11]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02).

    [1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13]習近平.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19-03-19(04).

    〔責任編輯:丁 冬〕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課后疫情時代教學改革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huán)境
    中外管理(2020年4期)2020-04-28 06:23:46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yè)趨勢
    中外管理(2020年4期)2020-04-28 06:23:46
    進擊“后疫情時代”
    支點(2020年4期)2020-04-21 13:40:50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3:34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33:26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2:06
    論專題化教學是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內容改革的趨勢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職業(yè)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姜堰市| 上饶市| 凭祥市| 永城市| 洱源县| 九江县| 塔城市| 维西| 连州市| 额敏县| 武胜县| 宁城县| 阿克苏市| 兴化市| 隆化县| 崇仁县| 库伦旗| 涡阳县| 读书| 东丰县| 鄱阳县| 沙湾县| 万源市| 兴和县| 日照市| 岳西县| 南川市| 那曲县| 甘泉县| 白河县| 大荔县| 潞西市| 凯里市| 筠连县| 南宁市| 本溪市| 普兰店市| 巴林右旗| 双城市| 沿河| 瑞丽市|